河洛上古历史文化考论
炎帝、黄帝河洛曜迹
作者:杨作龍
原载《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炎帝是在我国原始农业达到顶峰时期的一位农业领袖,反映的是原始农业的辉煌,正因为如此,才被奉为农神,即仍袭号为神农氏。现把有关炎帝的相关记载征引如下:《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母曰任姒,有娇氏女,名女登,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之,生神农于裳羊山”。2、《古史考》:“神农时,民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3、《周易·系辞》曰:“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利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4、《白虎通》:“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谓之神农也”。5、《绎史》引《世本》:“倕作耒耜”。注云:倕为“神农臣”。
综合上述记载可知,炎帝的主要功绩是对原始农业工具的改进,发明了木制的耒耜,提高了原始的生产力。同时促进了原始手工业的发展,“日中为市”即原始手工业和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反映。上引《古史考》记载的是在陶器发明以前先民的生活情状。就目前所知,我国陶器的使用已有上万年的历史,很显然“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属于“烈山氏”神农时期的事情。
炎帝为有娇氏与少典氏之子,毫无疑问炎帝的出生地就应该在伊洛河地区。关于这一点,一些学者在炎帝氏族源起之地的研究上又有了新的突破。
近年学者们在伊川县之龙头沟发现了巨型天然石龙,据介绍,龙头沟全长4.5公里,沟中有水,常年不息。长水(常水)源头的龙泉,不远处有二十多丈的岩石层,石层下恰巧为巨龙形象。石质龙身通体连贯,吻、牙、舌、眼、獠牙、角、身、足、爪、翅,一应俱全,龙头朝西,尾向东,呈伏卧腾飞状。此长水,据《水经注》之伊水称:“长水出新城西山,东流注于伊水”。长亦念常,地名有常川。其地又称牵羊坡、羊架坡,故世传为常羊坡、常羊山。并认为此常羊即女登感神龙而生炎帝之常羊。王大友先生在《三皇五帝时代》一书中亦主此说。笔者亦到伊川平等乡大莘店之九龙沟考察过,巨型石龙此言不虚,相信在布满植被的上古大地唯有石龙突显,定十分壮观。
在盛行感生观念的母系氏族社会,以巨型石龙为感生神也是极为正常的。所以将炎帝的出生地坐实在伊川大莘的常羊坡一带是有道理的。同时,符合有娇氏与少典氏两合婚姻繁衍的规律。至于炎帝其人或本氏族在伊洛的活动也还能找到炎帝曾一度生活此地的蛛丝马迹。《山海经》中次七经云:“又东二十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帝女”即炎帝之女媱姬,“姑媱之山”即是因炎帝女媱姬死后葬于此山而得名,而姑媱之山,即在伊洛地区。
黄帝二十五子中的非姬姓分支应该都是这样的婚姻所形成。这也就决定了其子女仍出生于母家。所以娇极也应该是生活于平逢山一带。那么帝喾母家的情况又如何呢?据《路史》云:(帝喾)“父娇极,取陈丰氏曰裒,履大迹 生喾。”帝喾母家为陈丰氏。陈与田通、丰与逢通31,陈丰氏又可称为田逢氏。田逢氏当即前引《山海经》中次三经之和山所居住的泰逢氏的一个分支氏族,居住在和山、平逢山附近地区。所以帝喾的出生地也应在今洛阳周围地区。
帝喾出生的具体地点又在哪里?《史记》称:“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这又揭示出帝喾与放勋父子的母家都是陈丰氏,其出生地就应该相近或为同一地。我们先来弄清放勋即尧的出生地。据《路史》云:“伊阳县有伊水,尧之母家,伊侯国”。又注引《帝尧碑》曰:“其先出自瑰隗,翼火之精。有神龙首出于常羊,庆都交之,生伊尧,不与凡等。”又《史记集解》皇甫谧曰:“尧初生时,其母家在三阿之南,寄于伊长孺之家,故从母所居为姓也。”据此可知尧出生于今之伊川,在宋为伊阳县,古为伊侯国之地。据前述炎帝因感神龙首于常羊地为今伊川之莘地,则知尧亦生于莘。尧的母家的“三阿之南”,阿为大的丘陵,我以为三阿当指和山、平逢山和龙门山这三座不高的山体,所以三阿之南也即在莘地一带。因此我也大胆将帝喾的出生地锁定在这三阿以南地区。王大友先生认为颛顼封帝喾在伊川辛地,因称“高辛氏”32。据《史记》:“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帝尧立,“乃封挚于高辛。33”此更见高辛之地的重要。
最后,我们来明确帝喾的建都所在。《史记集解》引皇甫谧曰:(高辛继帝位)“都亳,今河南偃师是也”。《史记》云:“成汤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亳为商代西亳,“从先王居”即是从帝喾之居。帝喾都居伊洛还可以从《拾遗记》得到印证。如云:“帝喾之妃,邹屠氏之女也。女行不践地,常履风云,游于伊洛。帝乃期焉,纳以为妃。”帝喾建都偃师,相望于故土;汤都西亳,亦婚于有莘。《帝王世纪》云:“初,力牧之后曰伊挚,耕于有莘之野,汤闻以币聘,有莘之君留而不进。汤乃求婚于有莘之君,有莘之君遂嫁女于汤,以挚为媵臣,至亳。”伊挚即伊尹,皇甫谧曰:“伊尹,力牧之后,生于空桑。34”《吕氏春秋》云:“有侁氏女採桑,得婴儿于空桑,母居伊水,命曰伊尹。”35有侁氏即有莘氏,在今伊川之莘地,至今尚有伊尹墓在焉。
伊尹祠墓
至此我们将高辛之地和有辛氏即辛国之地确定在洛阳之伊川,加之以偃师为都,这就进一步揭示出帝喾的主要活动都是在伊洛地区。
参考阅读:探寻中华龍的起源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Blog/2007-2-2/432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