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印尼总统大选及政经评析(三)
依笔者之浅见,一个国家的国会确实没有必要拥有太多政党,虽然任何一个国家内部都拥有众多不同的利益群体,各群体的利益也无可避免地有所差别甚至相互对立冲突,但从国会议事效率、政党性质和代议制政体的议员属性来说,实不必让每个群体的利益都有一个相应的政党作为代表进入国会去维护其利益,而是让一些特定议员承担反映及维护某群体利益的责任更为恰当。因此,一个国家的国会有3-5个政党进入其中足矣。有鉴于此,建议印尼国会再次修改大选法令,将2024年进入国会的门槛从目前的4%得票率进一步提高至5%甚至6%,继续减少进入国会的政党数目,提高国会议员的议决事效率,也有利于降低每届选举付出的社会成本!
由于前述提高进入国会门槛的大选法令,在参选各级议会的众多候选人之中出现一大吊诡现象,即:不少政党的部分议员参选人声称其支持的总统候选人与其所在政党申明支持的不一致,或说背离其政党及政党联盟推举的候选人,而支持对立方的候选人!更为离奇的是,各个政党对此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未见有政党公开申明对那些支持对方总统候选人的参选议员采取诸如党纪处分等的制裁措施,以确保相关参选的准议员们与党的立场保持一致。
出现这种吊诡现象的原因并不复杂,就在于竞争太激烈,国会议席和各地区议席有限而参选人员众多。比如:国会议席只有575席,而16个政党推举参与竞选的准议员人数多达7968名;而参与争夺34省及500余县市的20528个地方议席的人数更是高达27万余人--也有媒体报道多达30万人,平均约14名候选人竞争一个席位!如此激烈的竞争,让各参选人备受压力,再叠加参选成本高昂--据专业人士针对2014年参选各级议会的竞选费用所做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每位参与国会议员竞选的候选人约需花费8至10万美元、竞选省议员约需花费3至4万美元、竞选县市议员约需花费2万美元,估计竞选本届议员的费用只会更高!可想而知,各参选人无论在精神上还是财力上所承受到的巨大压力!
据当地媒体报道,部分参选人为了竞选议员,不惜卖田卖地或举债参选,在这种“不成功便成仁”的背水一战式的竞选高压情形下,一些参选人为了提高自身的得票率、为了能让自己胜选,不得不采取实用主义态度。笔者完全能理解他们的这种做法:所在选区的选民更愿意选哪位总统候选人,他们就投选民之所好,希望利用相应总统候选人的影响力或声望来增加本人的得票率,一旦该区主流民意的意向总统候选人与本党申明支持的候选人不同,他们就选择违背党意而追随民意,宣布支持对方阵营的候选人。而各个政党尤其是中小政党,同样压力巨大,面对本党“生死攸关”的得票率门槛,为了提高其得票率,不得不放下身段,采取灵活务实的态度尴尬面对那些准议员们违背党意的做法。
分析考察上面调查统计的竞选费用情况,如此众多的参选人花费如此高昂的成本竞逐各级议会有限的议席,虽然客观上能起到拉动内需、刺激相关经济活动、有利于一些特定行业发展的作用,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对于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的国家,于国家或地方建设而言,这些宝贵且有限的资源花费在竞选上于社会更有益还是花费在诸如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或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方面于民众福祉更有益?
此外,基于笔者前面提出的“继续减少进入国会的政党数目,提高国会议员的议决事效率,也有利于降低每届选举付出的社会成本!”和“让一些特定议员承担反映及维护某群体利益的责任更为恰当”等意见,建议印尼国会和政府或国会几大政党协商,对目前的选举议会议员的政治制度进行适度改革,将部分国会议员比如575名中的150-200名左右的议员挑选方式做出改变,让这部分议员不由政党提名也不经由公民投票产生,改为由当选总统从下列几方面人士中提名,委托一个或数个相对独立的评选委员会以不记名方式投票产生,然后由总统直接委任那些委员会表决择定的人士为议员:
1)各行业协会的相关领导人和专家;
2)不同专业的知名专家学者,尤其是文化教育、经济金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工农渔林、信息科技和工程建筑等等方面的专家学者;
3)各族群德高望重的贤达人士;
4)各宗教领袖;
5)社会各阶层的意见领袖;
等等。
此外,为表明经济的开放性,更好地吸引外国投资,以及及时听取外界的意见建议,完善施政的大政方针,笔者也建议挑选部分外国投资者及相关行业的外籍专业人士组成总统顾问团及国会顾问团之类的智囊组织。当然,考虑到国家法规政策的主权性和独立性,这类外籍人士仅作为政府和国会的顾问成员拥有意见建议权,不拥有表决权,也不占用议员名额;
余下400名左右的议席仍按目前选举制度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省市县议员的选举制度相应地也可采取上述改革举措。
这些各行业的精英人士、专家学者、族群和宗教领袖进入国会,能让国会议员的知识结构更完整,讨论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或出台法律法规更理性,相应地可以减少政治性操作,增强科学性和客观性,对行政部门的施政能起到更良好更客观理性的监督;同时也打破了由各政党垄断国会议员的局面,可以有效地挽救和改善国会议员形象,降低这些年来在民众中已经出现的对国会部分议员的抵触情绪。
在本届参选的众多政党之中,笔者要特别赞扬和推崇新成立不久的印尼团结互助党(Partai Solidaritas Indonesia,PSI),该党秉持各族群和平共处、不同宗教平等包容、为少数族群争取公平正当权益及其宗教信仰自由以及坚决维护印尼宪法的“潘查希拉”精神,这种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参政理念,让笔者耳目一新,鼓掌击节欢呼。该党发起人兼总主席伍小惠(Grace Natalie)女士,不畏强暴敢于直面印尼现实存在的反华势力,勇于为弱势群体或个体发声,坚决维护他们的正当权利的作为,真是巾帼不让须眉甚至胜于须眉!她与钟万学先生、郭建义教授和冯慧兰教授等等华族精英一道,成为华族群体的骄傲!希望她再接再厉不忘初心,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理念,为国为民为华族为印尼所有弱势群体奉献自己的心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笔者在2017年2月份发表的《慎防印尼民主被引入歧途(下)》一文中,曾明确指出:“……在不久前某些政治势力挑动宗教议题和散布反华排华谣言干扰选举期间,在面对如此严重的影响印尼民主政治良性发展的大是大非的事件和可能给华族民众造成巨大实际伤害的情况下,笔者……未能读到那些较为知名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华人社团公开发布的谴责申明、也没有见到有华社知名人士主动站出来代表华族民众发表维护华族正当权益、呼吁印尼各宗教团体和谐共存各族群团结共处共同抵制利用宗教和族群议题干预民主选举的严正申明……”“……因此,笔者建议同时也希望:在印尼社会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华族社团,在每次选举期间,在印尼主流媒体上发表公开信,要求各候选人在主流媒体上公开承诺,在选举期间:1)坚决遵守宪法,捍卫建国五原则;2)保证不制造不利用族群议题干扰选举,促进族群友爱;3)保证不制造不利用宗教议题干预选举,促进宗教和谐;等等。同时,也要求各候选人公开承诺,在当选后:1)坚决依照宪法的建国五原则执政;2)致力于促进各族群团结友爱;3)致力于促进各宗教团体和谐共存……”等等。
印尼华社拥有各种宗亲会、同乡会和商会等等民间组织数以千计,虽然笔者赞同民间组织不应介入政治,但认为不介入政治并不代表自己没有应有的政治态度,尤其在涉及到本族群切身的安全问题和争取公平平等权利等的大是大非问题上,需要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维护本族群的合法权益!
(未完待续)
杨钦松
2019年4月2日于雅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