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胡适先生对’私有财产’态度之变化"


 读“胡适先生对'私有财产'态度之变化"

        文中提到胡适先生在1947年《眼前世界文化的趋向》一文中写道:“社会化的经济制度就是顾及到社会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的经济制度。”这个观点,无论是从社会人文价值观还是从社会制度设计来看,无疑是正确的。但由此想到一些零散的观点:
        1、社会是否精英治世更有效率?
        2、如果是的话,精英治世如何才保保证其在制度设计与管理上会“顾及到社会大多数人民的利益”?
             “宪政立国,法治为本,精英治世”是一条可行之道吗?
        3、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是社会个人政治、经济自由的基础,那么“私有财产”的来源是否应该被追究?比如以公权攫取公众财富为”私有财产“,那么显然不应保护,那么,这是否违背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即”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不是应该有前提或条件?
        4、如果同意“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应该有前提和条件的,当年的苏联正是以这个“正当合法“的理由剥夺了大量资本家等社会精英的“私有财产”,从某个意义上说,导致了这两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倒退。
        5、 从社会发展和社会学观点和历史经验来看,无论什么样的制度,到了一定阶段,就必然会积累一定的问题,然后通过“革命”重新建立新的秩序和制度。即符合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也符合发展需要稳定,稳定太久便失去了动力和活力,就需要革命,有时这个“革命”是剧烈的冲突,伴随着流血牺牲,有时这个“革命”也可能以和平和文明的方式演变过渡。当然,但愿随着社会的进步,希望未来的“革命”更多是以和平文明的方式进行。
         6、记得爱因斯坦好象说过“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使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一定是使用棍棒加石头“类似的话,那么,无论是从短期还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足够长远的阶段来看,颠覆性甚至毁灭性的革命是一定会发生的,这是事物或者人类社会不能逃脱的魔咒。
         7、佛教认识一切无常,一切恒常不变的道,就是无常。所以,没有任何制度、生命、社会是会完美无缺的。无论是以西方事物发展三段论规律来看,还是东方哲学的易经理论来看,当一种事物发展到臻于完善的程度时,这个事物就将开始走下坡路了。
        所以,我的观点是:一切都是不完美的,但我们可以努力追求趋于完美,但这个趋于完美要以中庸加以修正。人生当然要有梦想,但更要珍惜当下, 活好今天人生的精彩,美丽的风景在旅途,而不是只有一个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