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之旅


  「深更半夜」科幻之旅

       

  火星5500万公里需要3~5億公里的穿梭星際飛行7~8個月。

  這是美國人能做到的,直接落火。

  中國還需繞火星繞上一陣子才能放下。

  印度就是在這個環節失手了!

       

  據說,中國正在研製自有重力的太空站。這好處太多了,也是標誌超越NASA的重大革命性技術突破。

  中國空間站緊鑼密鼓地接續發射貨運和載人神舟,估計明年春天,也就是下一次發射,歐洲女宇航員就要進入天和核心艙及其不同艙段,可以想象中國空間站的規模。

  據說,中國空間站建設規模將達到500米長,可想而知,得有多少艙段。這次之前剛剛自動轉換艙段(前後對換),這次13號又是從下面接上去的。

  如果將來串聯成一條四方“天街”:天上街市,一點都不用驚奇。將來串聯成五花八門的組合體也不是問題。

       

  問題最大還是水。能源不要出問題。

  核電能源比太陽能更人性化一點。比方核能無人機,理論上可以續航時間高達幾年。

  至於核能與航空器相結合,應該可以想象。美國的探測器已經巡視太陽系大部分星球,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

  下一步呢,中國人要登月。如果有重力載人飛船,那有新技術需要驗證實踐。而且,人到了月球之後,還要直立行走。估計還要很多次月球發射才能載人登月。

       

  美國探測器在火星上已經巡視很久了,半個多世紀,他們下一個任務就是把火壤帶回來。他們的直升飛機已經巡視了,掙脫稀薄的大氣層沿途返回不會太久了吧?

  我們已經掃描了火星表面,地面上的探測器也工作一陣子了。關鍵不在於火星表面怎麼樣?而在於如何返回地球。掙脫月球引力已經解決,要掙脫火星引力估計需要新玩意。

  核能持續推動,再加上隔熱保護應該可以掙脫火星,然後太陽板中途協助即可返回。這樣需要核能模塊越小越好。

       

  火星可能是地球的兄弟姊妹,而且是順位的。在年齡上是接近的,那位置上也相鄰,大小質量也有可比性。

  哎呀,星際穿越火線 ,有意義的人類未來。

  ~~Chamheiquen

       

         (所有圖片均來自鳳凰新聞客戶端)

       【原創作品,版權保留,未經許可,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