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高低究竟由谁来决定,是高好还是低好,市场一直存在争议。
人民币汇率下跌,就会带来资本外逃,几年前,人民币汇率下跌,迎来了罕见的股汇双杀,外汇储备一度跌破3万亿美元,引发市场恐慌,央行开始宣传人民币汇率没有大跌的基础,同时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央票,推高人民币资金利率,增加做空人民币成本,甚至央行也会进场干预,买进人民币卖出美元;可是人民币汇率不断上涨,也会影响到中国产品出口竞争力,并带来热钱不断流进,推升资产价格泡沫,央行不得不千方百计的堵住热钱的流进渠道,可是总是防不胜防,外储不断膨胀,央行需要不断根据外储发行基础货币,又不断的通过提准锁定人民币流动性,带来人民币內贬外升,影响经济发展,央行也会选择卖出人民币买进美元。
关于人民币汇率,最近央行官员讲话,引起市场的一些关注,央行官员指出:“我们就要承认,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我们管不了人民币汇率,中国中央银行最终要放弃汇率目标,人民币汇率是全球所有市场主体对人民币的偏好、预期和交易决定的。”
央行官员之所以认为人民币汇率决定于市场主体对人民币的偏好、预期和交易决定,是从美元汇率形成机制得来的,美元汇率主要决定于每天80%的离岸交易,不是美国财政部来决定,而是市场根据美元相对购买力和全球外汇交易需求来确定。人民币离岸交易也是由外汇交易员交易需求来决定的,但是在岸市场央行会发布一个中间价格,人民币汇率是通过全球市场主体围绕人民币头寸和人民币资产进行广泛交易产生的人民币汇率,就是一个均衡汇率,
现在人民币处于升值以后的横盘整理,自从疫情爆发以后,得益于中国的疫情控制,经济快速恢复,美国深陷疫情危机,经济增长乏力,加上美联储实施零利率政策和无上限货币宽松,美国不断进行经济刺激,美国已经是债台高筑,美元指数一路下跌,人民币汇率已经从7.1左右升高到6.4-6.5之间,升值幅度超过6%。央行缘何在此时要强调“最终要放弃汇率目标”,可能与大宗商品资产价格上涨有关。
去年5月份以来,铁矿石、铜等基础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涨,西方资本炒作的逻辑是中国需求增长和美元指数贬值,铁矿石价格从80多美元涨到最高220美元,铜从去年最低的4371美元涨到最高的10747美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给我国带来巨大的损失,仅仅一季度铁矿石进口就多支付了1100亿元,去年我国进口了11亿吨铁矿石,不考虑进口数量变动,如果铁矿石平均进口价格上涨100美元,意味着需要多支付1100亿美元,折合近7000亿元人民币,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最终会传导到中下游制造业成本增长,中下游制造业中很大一部分企业没有能力转嫁成本上涨,不得不宣布停产,即使能够部分转嫁成本,也是出现利润大跌,最终由消费者买单,推动CPI上涨,完成PPI到CPI传导。因此国务院常务会议高度关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最新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受主要是国际传导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品种价格连创新高。要高度重视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带来的不利影响,针对市场变化,突出重点综合施策,保障大宗商品供给,遏制其价格不合理上涨,努力防止向居民消费价格传导。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既有西方资本和国内投机资金炒作因素,也有美元汇率下跌因素,美元指数从103.8跌到现在的90左右,给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压力,拜登上任比特朗普更加愿意使用经济刺激政策,已经推出数轮经济刺激政策,美国国债快速攀升,美元信用进一步下跌,去美元化成为一种共识,美元指数依然有下跌压力,我们没有能力阻止美国借助美元霸权地位印钞收割全球羊毛,也就没有能力阻挡美元指数下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较难,这个时候允许人民币适当升值就可以间接带来进口产品价格下跌,降低制造业成本。
目前我国凭借强大的产业链优势,出口较为强劲,不会因为人民币升值而影响到产品的竞争力,据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1.6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5%,比2019年同期增长21.8%。其中,出口6.32万亿元,同比增长33.8%,比2019年同期增长24.8%,进出口贸易都在快速增长,同时存在较大的贸易顺差,贸易顺差也不是越多越好,贸易顺差太多容易引发贸易纠纷,适当降低贸易顺差反而可以减少贸易摩擦。
目前我国国债收益率水平远高于欧美日本,对外资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央行放弃汇率指标,可能加快人民币升值节奏,关键是要防止热钱大量流进套利,同时避免资产价格出现不必要的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