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之旅(12):浑源·圆觉寺塔


 山西古建之旅(12):浑源·圆觉寺塔

2021-07-04

永安寺叫“大寺”,相距三四百米的圆觉寺叫“小寺”。

出永安寺,走过那片 “大轰炸”的废墟,穿过一段破败的小巷,来到圆觉寺门前。远远就看到砖塔,红色的表面,挺拔的身躯,一群燕子聚拢又散开,飞来又飞去,唧唧喳喳,热热闹闹。

山门大门紧闭,门廊下地板上躺着个男人。看样子不像乞丐,衣服还算完整,只是没穿鞋,身下也没垫着点什么。门廊一侧立着一块光洁的黑色大理石石碑,这是圆觉寺的“国保碑”,2013年,国务院公布圆觉寺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侧有小门,虚掩着,应该是从这里进出。我正犹豫要不要敲门,里面走出两位背包的年轻人,像是假期旅行的大学生。我问他们,里面可以参观吗?其中一位回答说,可以参观,进去给看守的奶奶几块钱就行。

我推门进去,有拴在配殿下的狗子叫起来。不是很狂躁的那种威胁声音,更像是报信或者欢迎。我正举起手机对着砖塔拍照,走过来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太,穿着红色的套衫,脸圆圆的,矮矮胖胖的。看起来是位温和而又有些精明的女子。老太太很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我也热情地回应。

老太说,请进请进,随便看,随便拍。有一千多年了,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有地宫,还有壁画?

我有些诧异,“有地宫?有壁画?可以进去看吗?”

老太说,进不去,不让进;你要是想看的话,老头子手机里有,我可以借他的手机来给你看。她说的老头子可能是她老公,可能是圆觉寺的管理员。

我不想麻烦别人,就说算了,我随便看看就可以。

老太又说,她负责在院里打扫卫生,养花植树,工作辛苦,收入不高,能不能给点香火钱?

我正纠结于怎样才能给她几块钱以表达感谢,她这么一说就解决了问题,我打开背包,翻出二十块钱,双手递过去。

老太太接过,脸上是满意的感激的笑容。

我指着塔上飞来飞去的燕子,说,这燕子多热闹啊。

老太说,这地方风水好,人喜欢,燕子也喜欢。又说她的房间有两个燕子窝。

老太继续侍弄花草,我去转塔。

圆觉寺始建于金代,原先有着基本完整的结构,有山门,大雄宝殿,配殿等等,抗日战争期间,木结构全部被毁,只剩下一座砖塔。现在恢复了那些建筑,但没有香火。

圆觉寺砖塔表面八角,密檐九级,高近三十米。须弥座有四米之高,包括两层斗拱托起的塔檐,有伎乐,神兽,花鸟,佛教故事的雕刻。形象有些模糊,大致轮廓还看得出来。转角的大力士,还是因为承重而面部扭曲的样子。

我转了一圈,坐到西配殿的走廊下吃东西。一只小狗被拴在门边,痴呆呆地看着我。我给它分了一点西红柿,它不感兴趣;又给他分了一块饼干,它吧唧着吃起来。蓝天,宝塔,燕子,清风佛面,塔铃叮当,真是惬意的美好人生啊。我愿意就这样呆着,等着天黑等着天亮等着下雨等着雨停……

又起来接着砖塔。第一层最高,得有四五米吧。四个方向各有一门,南门之外都是假门。每个门头都有一尊佛像。

老太过来跟我说话,说南门可以打开,里面有佛像,有壁画。

又说,我要是想看的话,她找老头借手机过来,里面有他拍的壁画。

我不想麻烦别人,也担心会有套路,就说算了。

我接着转。转到北边的时候,老太又过来跟我说,一层北边的那道门,也是假的,但看起来像是真的。好像是半开半掩的样子,一个女子正在探出头来。听她这么一说,仔细一看,还真是那么回事。其实,这种“妇女半开门”的假门造型,是历史上曾经流行的砖塔造门形式。

往塔顶上看去,塔顶端立一鸟,能随风旋转;据说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风向仪。老太说这是一只凤凰鸟,能预报天气,只要鸟头转向南边,一定会下雨。很灵验。

老太太第三次说,要是想看塔里面的壁画,她可以找老头子去借手机。看她那么热情,我就不好再推辞。

一会儿老太借来了手机,里面有八张图片。一张是藻井,围着一圈佛像,是清楚的;一张是大幅的佛像,也是清楚的,但头被切了一半。其他几张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老太太建议我加老头子的微信,这样可以将壁画照片发送到我手机上。其实价值不大,架不住老太太的热情,我就加了老头子的微信,将八张清楚不清楚的图片发到我手机上。

我把手机送还给老太的时候她又说,能不能给老头子发个红包,两三块也行,四五块也行,算是个意思,这样她以后找他借手机才好说话。我觉得有理,给老头子发了十块的红包。

老太太很高兴,连说谢谢谢谢,像是领了压岁钱的孩子。

又转了一会儿,我正准备离开,老太太将我引到钟楼下,将门打开,说让我上去看看,有不一样的拍照的角度。我上了钟楼,拍到了不同角度的砖塔,还可以看到刚才流连忘返的永安寺的传法正宗之殿。

我离开的时候跟老太太道别。老太太舍不得的样子,说以后有空常来啊。

我出门,走过来一对中年夫妇,开车来的。男的问我,先生,里面可以参观吗?

我说,可以,给看守的大姐几块钱就行。

男子兴奋地回头对女伴说,可以参观,可以参观。

 

圆觉寺旅游体验价值:AAA

图一,圆觉寺塔

图二,风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