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柳钦 钦点智库创始人兼理事长、北京中宣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
营商环境主要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企业发展环境和国际化环境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可以说,除了基础设施的可得性外,营商环境更强调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的“软环境”。在全球化背景下,营商环境已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世界各国进行博弈的新场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红利”“人口红利”正逐步消失,“政策红利”也逐渐弱化,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将依靠“创新红利”“人才红利”“制度红利”来驱动。在这一大背景下,营造公平高效、诚实守信、民主法治、稳定有序并且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已成为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营商环境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与措施。“十三五”时期,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国务院的重点部署下,各部门、各地政府发挥合力,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推动资源配置和企业行为的市场化,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使我国成为主要经济体中营商环境改善最快的国家。我国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下降,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得以有效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近年来,中国以参与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评估为抓手,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致力于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全球排名持续大幅提升,被采信的改革数量位居全球前三,已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经济体。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随着中国经济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发展,创造支持创新的营商环境变得越来越重要。民有所呼,政有所应。2020年1月1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作为我国首部针对营商环境的行政法规正式实施。《条例》总结了近年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效和经验,从法制层面明确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要求。《条例》围绕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便利的政务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旨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条例》重点针对我国营商环境的突出短板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从完善体制机制的层面作出相应规定。《条例》体现了靶向监管理念,针对中外企业、国企民企都关注的痛点,一切以市场主体的感受为标准,把市场主体作为试金石。“放管服”改革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打造营商环境软实力的具体举措。2021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明确提出要“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紧紧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这既释放了对未来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也体现了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的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要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如同清新空气,是市场主体成长发展的前提,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基础。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经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传统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制度供给成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唯有不断创造新的制度优势,才能不断增强中国经济的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让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活力四射。
优化营商环境要重点解决的是体制机制等方面的“软环境”,而不是基础设施、环保等方面的“硬环境”。因此,全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要从完善制度上完善,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要众人拾柴加热度。优化营商环境,这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发展瓶颈精准发力。我们关键要做到:第一、以系统性思维提升营商环境的整合力;第二、强化稳定的预期提升营商环境的发展力;第三、处理好政银企、当前与长远以及全局与局部这三个关系,提升营商环境的亲和力;第四、以线下集中和线上整合协同推进,提升营商环境的竞争力;第五、塑造区域品牌,提升营商环境的吸引力。当然,优化营商环境,要谨防形式主义的发生。要真正形成更好的营商环境,对于政府权力应该有约束,权力不能太任性,否则本意是服务企业,却可能变成干扰企业正常经营。同时政府要谨守诚信,不要轻易去承诺或担保,也不要随意撤销承诺,政务诚信做好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才更有底气。要着力构建协同高效共治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服务,坚持深化改革,强化法治保障,着力推动全国范围营商环境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