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帐雄厚,龙气舒展,西双山峪惠陵妃园寝


   文/陈益峰

  惠陵妃园寝,坐落在惠陵西侧的西双山峪,是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的妃园寝,光绪二年(1876年)始建,葬着同治帝的4位皇贵妃,即:淑慎皇贵妃、恭肃皇贵妃(庄和皇贵妃)、献哲皇贵妃、荣惠皇贵妃。

  同行考察的有徒弟梁敬南、朱江、陈文、姬常勇、王洪超、郭宇、胡文超、林敏等人。

  

  惠陵妃园寝,坐落在惠陵西侧的西双山峪,葬着同治帝的4位皇贵妃,即:淑慎皇贵妃、恭肃皇贵妃(庄和皇贵妃)、献哲皇贵妃、荣惠皇贵妃。主要卜选和立向的风水官为四品衔候补同知李唐、从九品李振宇。其他参与的风水官还有:礼部侍郎张元益、四品衔刑部员外郎高士龙、新分湖北知县廖润鸿、神机营督操章京右翼翼尉 文秀、神机营营务长广东候补道 容贵、花翎侯补道户部员外郎 常瑛、花翎三品衔内嗣侍读学士 耀年、云南迤东道 奎训、即朴骁骑校廉魁等人。

  同治去世后不到一个月,光绪元年正月十二,开始卜选。光绪元年二月二十一,惠陵定址双山峪,妃园寝在长梁子。光绪元年三月初四,光绪妃园寝,从长梁子改到西双山峪。

  同治的双山峪惠陵,和双山峪妃园寝,在满清后期风雨飘摇之中,依然努力苦撑危局,收复西北疆土,保证了国土的基本完整。朝政相对清明,清廷很少像明朝末年那样大面积杀害大臣,能臣反而辈出,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等等名臣苦苦支撑,最后爱新觉罗家族得以全身而对,起到重要作用。大贵之家,得到如此结局,已经很少见。

  1、四个妃子简介

  (1)、淑慎皇贵妃

  淑慎皇贵妃,就是惠妃,是侍郎凤秀之女,姓富察氏,其祖上是满洲八大贵族之一。特别让慈禧太后看中的是,此女当时才14岁,阅历很浅,性情娇憨,没什么威仪,将来也是老实易受人摆布。所以,慈禧是想让她来当皇后的。但慈安和同治帝,连同恭亲王,一致要立阿鲁特氏,所以她入宫时只受封为惠妃。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晋封为皇贵妃,同治帝死后,封为敦宜皇贵妃,当时才16岁,便成了寡妇。

  光绪二十年皇太后懿旨封为敦宜荣庆皇贵女己。光绪三十年正月去世,死时才46岁,三十一年九月奉安惠妃园寝,谥号:淑慎皇贵妃。

  (2)、恭肃皇贵妃

  恭肃皇贵妃,阿鲁特氏,蒙古正兰旗人。前任都统赛尚阿之女,是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的亲姑。

  同治十一年入宫为询嫔,时年16岁。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两宫太后懿旨晋其为洵妃。

  光绪三十四年被尊封为询皇贵妃。到了清朝灭亡后的民国二年,溥仪尊封其为庆和皇贵妃。民国十年死时,谥号:恭肃皇贵妃,终年64岁。

  (3)、献哲皇贵妃

  献哲皇贵妃,赫舍里氏,满洲正兰旗人,知府崇龄之女。同治十—年入宫时封为瑜嫔,据说美貌无比,所以深得同治帝的喜爱。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被晋为瑜妃。光绪二十年慈禧60寿辰,晋为瑜贵妃。光绪三十四年被新入宫的宣统皇帝(实际上还是慈禧等的主意)晋为瑜皇贵妃。

  民国二年,溥仪尊其为敬懿皇贵妃。1931年死时75岁,谥号:献哲皇贵妃。

  (4)、荣惠皇贵妃

  荣惠皇贵妃,西林觉罗氏,镶兰旗人。同治十—年二月入宫时被封为贵人,时年17岁,到十月晋为晋贵人。

  同治十三年被封为晋嫔。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60寿辰时晋封为晋妃。

  光绪三十四年,宣统帝尊封为晋贵妃。民国二年溥仪尊封其为荣惠皇贵妃。

  1935年,与献哲皇贵妃相继葬入惠妃园寝。1935年她入葬时,是从北京宽街麒麟胡同出发,用汽车拉着花圈到东陵来安葬的,当地很多居民目睹了这最后入葬的一幕。

  2、惠陵妃园寝卜选

  (1)、光绪元年二月二十一,惠陵定址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同治帝驾崩于养心殿。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慈禧命醇亲王奕譞,魁龄、荣禄、翁同龢,会同恭亲王奕?卜选同治皇陵。

  光绪元年,正月十二,众多相度大臣和风水官,开始相度东陵。用时一个月时间,于东陵、西陵两地,选勘过十余处地点。经过反复比较,最后筛选出东陵成子峪、双山峪,和西陵九龙峪三处地点,上奏慈禧太后。

  参与相度坟风水官有:礼部侍郎张元益、四品衔刑部员外郎高士龙、四品衔候补同知李唐、从九品李振宇、新分湖北知县廖润鸿、神机营督操章京右翼翼尉 文秀、神机营营务长广东候补道 容贵、花翎侯补道户部员外郎 常瑛、花翎三品衔内嗣侍读学士 耀年、云南迤东道 奎训、即朴骁骑校廉魁等人。

  光绪元年(1875年),二月二十一,慈禧太后钦定东陵东南角的双山峪,为同治皇帝的万年吉地。

  (2)、光绪元年二月十二,确定承修大臣

  光绪元年二月十二日,慈安、慈禧两宫太后降下懿旨:

  双山峪,著定为惠陵,即行择吉兴工。著派醇亲王奕譞(xuān)、魁龄、荣禄、翁同龢敬谨办理。钦此。

  (3)、光绪元年二月二十七,承修大臣、风水官等复勘穴位、灰线和坐向

  光绪元年二月二十七,醇亲王等承修大臣,率领监督各员、风水官到双山峪再次丈量灰线,详定志桩。同治惠陵的穴位,是使用李唐和李振宇的穴法,所以穴位和山向的最终确定,主要任然是李唐和李振宇二人。惠陵的最终坐向为:癸山丁向兼子午三度。

  长梁子妃园寝,先定坐向为癸山丁向兼子午三度,后改为癸山丁向兼子午五度。这是为了对金星山朝山的原因。

 

  清朝内务府样式房绘制,《长梁子地势图》。惠陵妃园寝,最初定址在双山峪西侧的长梁子。

  《翁同龢日记》记载相度西双山峪和长梁子的情形,原计划长梁子作为妃园寝,西双山峪以后备用。原文记载如下:

  光绪元年,正月十九

  又看西双山峪(相连,备他日之用)、长梁子(备妃衙门)。侯家岭,皆不佳,即归。

  清朝内务府样式房绘制,《双山峪和长梁子平面图》,原图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长梁子在惠陵西侧数百米位置

  

  清朝内务府样式房绘制的《长梁子妃园寝地势丈尺略节》,原图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长梁子山向,原定癸山丁兼子午三度。后来为了对金星山,改为癸山丁兼子午五度。

  

  最后西双山峪妃园寝,定向为癸山丁向兼子午五度,落款为风水官:李唐和李振宇

 

  李唐和李振宇二人,在西双山峪定向时候,为了正对金星山,最后放弃了三合分金技术,反复修改,最初定位癸山丁向兼子午三度,后来改为五度,还是对不上,最后直接改为癸山丁向兼子午四度,才对上。

  

  侧看惠陵妃园寝,和前方的金星山

  

  穴后看惠陵,正对前方的金星山,穴后气脉隐隐龙气,生气兴旺。

  

  三孔桥上,正看朝山,风水官按照理论假设的理想朝向是癸山丁兼子午三分,但是如此则对不准朝山,后来还是形式为主,直接改成癸山丁兼子午四分,正对金星山。

  

  正面看惠陵妃园寝的单孔拱桥和宫门,笔者现场测量,同治惠陵妃园寝坐向为:坐11度,向191度,为地盘癸山丁向兼子午,丙子丙午分金。

 

  三孔桥前,正看朝山金星山

  (4)、光绪元年三月初四,光绪妃园寝,从长梁子改到西双山峪

  《惠陵工程记略》记载,西双山峪惠陵妃园寝风水说贴如下:

  光绪元年三月初四,臣等前于敬勘惠陵地势时,看得毗连惠陵之西双山峪、长梁子地方,于修建妃园寝福地,均堪采用,曾经绘入图,内粘签,呈进。

  此次恭诣惠陵,敬立志桩,复带风水官等详加履勘,据李唐、李振宇佥称:西双山峪,与惠陵一脉相连,金星山朝拱秀丽,砂环水绕,有情结穴。立癸山丁向兼子午三度,于园寝部位,系属上吉之地等语。

  窃维西双山峪地方,既经风水官相度,较与长粱子地势,称为上吉。自于修建妃园寝福地相宜。

  (5)、惠陵出现谶文

  《翁同龢日记》记载:

  光绪元年,三月二十三

  讹言:东陵掘得石碣,有谶文,即指吾等所测量之处而言。可恶可恨。?

  注解:石碣(shí jié),圆顶的石碑。

  谶文(chèn wén),具有预示性质的图箓或文字。

  光绪元年四月初六

  惠陵工次,有何人朱书黄纸一张,七字一句,三句极鄙,忘其词句,大略秀贵皆无,沙势反张,末署偓佺云云,可憎也。

  左顾连岊右顾短,贵秀缺兮砂势反;

  若明国富与中兴,须问金形山上览。

  蓬莱婆心偓佺寄。

  妃园寝图,则敬仿景太妃园,具图说矣。

  注解:

  偓佺(Wòquán),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岊(jié ),山崖曲折高峻。

  这些托名神仙,撰写谶文的鬼把戏,是江湖地理先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做的江湖伎俩,只能忽悠文盲的,清廷的重臣都是文人出身,没有人相信这些话语。

  

  为了建造惠陵妃园寝,清朝内务府样式房绘制,《景太圮园寝细底和草图》,原图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朝内务府样式房绘制,《景太圮园寝尺寸略节》,原图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朝内务府样式房绘制,《仿照定陵妃园寝规制,惠陵妃园寝平面》,原图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样式房最先出的方案,惠陵妃园寝,仿照定陵妃园寝,但是慈禧不同意,他建议专为慧妃建方城明楼,宝城宝顶,设石五供;仿慕东陵形式,建内屏墙,将方城明楼宝顶围成个小院。还要求建东西配殿。但是清末国力太弱,最后慈禧还是改变注意,仍按定陵妃园寝规制建。

  

  清朝内务府样式房绘制,《惠陵妃园寝最终平面布局》,原图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惠陵妃园寝,最终方案是仿定陵妃园寝而建。主要建筑由南而北依次为:一孔拱桥、东侧一座三孔平桥、东西厢房、东西值班房、大门、东燎炉、享殿、园寝门、宝顶下各有地宫,周围环以朱垣。

  

  西双山峪,与惠陵一脉相连,由昌瑞山分支,起伏停顿。至玉顶山起祖,过峡曲折九节,走珠墩埠七八个,最后再少阴金星,落脉结穴

  

  清朝内务府样式房绘制,《同治惠陵和妃园寝平面格局图》,原图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正面看鸟瞰惠陵和惠陵妃园寝,平岗行龙十余里,尽头开面结穴

 

  双山峪妃园寝,为平岗龙开局结穴,局势宽平,龙气舒展,内局紧凑

  

  平岗龙原来,到头再起太阴金,开肩展翅,左侧大帐回身过堂,做近案关栏内气

 

  清朝内务府样式房绘制,《惠陵及妃园寝地盘总图》,原图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鸟瞰穴前溪水,之玄曲曲,内水左水倒右,出未方,外局右水倒左,环抱绕穴而过,出巽方

  

  侧看西双山峪开窝结穴,层叠而下,窝中出微乳,开阳结穴,穴前正对金星山

  

  穴后入首处,鸟瞰惠陵和惠陵妃园寝,穴后大开盖帐,横阔数里,主得侍从贵臣辅佐,两陵都以金星山,为朝山。

  

  平岗行龙,后来一路牵连而至,以跌断为奇。

  

  群砂密密叠叠,中间忽开小局,四山拱卫,穴在其中

  

  侧看惠陵和惠陵妃园寝,左右爪牙分布,千山万岭,皆为我用,肩膀雄厚,盖帐宽阔,惠陵为正结,妃园寝为旁结。

  光绪元年,惠陵工程的工地,有人假托偓佺的名义,写下谶文,朱书黄纸一张,落款是:蓬莱婆心偓佺寄,诗词如下:

  左顾连岊右顾短,贵秀缺兮砂势反;

  若明国富与中兴,须问金形山上览。

  意思是惠陵地形,左侧护砂高俊,右侧护砂太短,没有贵秀之气,砂反水走,如果想寻找宝地,应该去正面的金星山周围寻找。

  这些江湖鬼把戏,是陈胜吴广时候用的的伎俩,忽悠文盲的,那时候老百姓没有文化,容易被唬住。清朝时期,朝廷重臣都是文人出身。地下能够挖出石碑谶文的伎俩,没有人再相信了。

 

  众水聚处看明堂, 群山止处方见真。明清皇陵卜选,多是选在山水聚合之地,内局圆整,外侧大河暗拱。

  

  两陵左右砂手,拜伏当前,前有金星山朝拱,有如君皇即位,百官朝贺。

  惠陵原定坐向为,立地盘癸山丁向兼子午三分,丙子丙午分金。但是为了正对金星山朝山,只能根据实际改向,坐向是:坐15度,向195度,地盘癸山丁向正向。

  同治惠陵妃园寝,原定坐向为立地盘癸山丁向兼子午三分,丙子丙午分金。但是为了正对金星山朝山,根据实际改向,坐向是:坐11度,向191度,为地盘癸山丁向兼子午,丙子丙午分金。

  皇陵当年选址定向,是十几个最顶级的地理高手,共同商议的结果,如果局势正前方有秀砂,先对秀砂,对不上,就直接按照三合旺相分金弄。东陵的康熙景陵、咸丰定陵,局势对不上最秀丽的金星山,都没有前迫改向。咸丰定陵正对天台山主峰。康熙景陵对象山。

 

  内局成炉底,左右腮角荡开,局势平展,微茫止水,合于脚下

 

  近看惠陵西南角水口的小平桥

 

  侧看惠陵妃园寝的单孔拱桥。

 

  清朝内务府样式房绘制,《双山峪原始地图》,原图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东西砂山比较短

  

  惠陵和惠陵妃园寝的东西砂山,为人工修筑的。左右贴身蝉翼砂,都是人工堆筑的。这种裁剪的观点,属于美学思想,吉凶价值不大,是清朝才具有的,明朝之前的皇陵,汉唐宋元明等朝代,没有这些花样。北方和中原地区的坟墓,自古以来,都没有这些花样,属于化妆一样的装饰美学。好比一个男的,长得不帅,就花点浓妆,依然改变不能改变他的能力和水平。

  

  图中黄色位置,主要是东西砂山和蝉翼砂,原来砂山不太明显,为培补的砂山。《惠陵工程记略》记载:东双山峪,吉穴两旁宜培朴左右砂山二道。西砂山一道空缺,宜培补加长。左砂山接长,往南不过丙字,右砂山接长往南不过未字。两边添贴身蝉翼砂二道。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