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到处有“灵山”?


  在中华大地上,到处都有“灵山”:

  ⑴ 河北曲阳有灵山。在曲阳县北四十里,脉自恒山,与燕山并列于县北。山下有灵山镇;

  ⑵ 河北元氏县有灵山。民国辛未年《元氏县志·山川》记:“灵山,在县城西北三十里西城角西北”。与封龙、无极两山并峙。《隋书·地理志》:“元氏县,开皇十六年(596年),分置灵山县,大业初废入焉”;

  ⑶ 河北迁安灵山,本名五峰山,现在称之为灵山,在迁安市蔡园镇。它以境幽、水灵、峰奇、石怪而闻名。山下有白塔一座,始建于唐朝,塔内有泉一眼,人称“圣水井”,传说常饮能延年益寿。塔后有寺院,香炎颇盛。进山门沿石径直通山顶。山中遍布五彩顽石,有石夹、石柜、石鼓、石椅、卧龙石等景观。

  ⑷ 山东临朐县灵山。嘉靖《临朐县志》:“临朐东北二十里”。《晏子春秋》:“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云崇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因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无益。”

  ⑸ 山东膠县灵山。在山东膠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海中,先日而曙,先雨而云。

  ⑹ 山东即墨县灵山。清·同治十一年《即墨县志·山川》:“灵山,县北三十里,东西两山,势相联属。名东西二灵。”

  ⑺ 山东栖霞县灵山。清·乾隆二十一年《栖霞县志·山川》:“灵山,在县东七里,危峰崒嵂。土人立庙其上,祷雨辄有灵应,白洋河发源于此。”

  ⑻ 河南淇县灵山。在鸿雁县西北三十里,据传,山上有黑龙潭、千佛洞等。

  ⑼ 河南罗山县灵山。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与信阳县接界。

  ⑽ 安徽广德县灵山。在县南七十里,据清·光绪七年《广德州志·山川》载:“泉石甲于一郡,上有文殊岩、普贤台、罗汉洞,山水合流而出,汇为丁公潭,演迤数里。前后有两巨石,平广数十丈,流瀑垂其上,望之如织机。上有广瑞禅院、龙王庙。中峰有灵山寺,群峰迥绕,绝顶有解愠台……”

  ⑾ 江苏无锡小灵山。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马山灵山路,建有灵山大佛,高88m佛体79m莲花瓣9m景区等级5A级景区。

  ⑿ 江西上饶灵山。在上饶县西北七十里,一名灵鹫山,《上饶县志》言:“呈东北—西南走向,自汪村乡东部入境,至茗洋关水库西侧出境,县境内长约二十二公里,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有石人、石屏、马鞍、棋盘、齐眉等七十二峰,主峰海拔1496米,远眺山形如睡美人。唐宋时为道教福地,书列天下第三十三。”

  ⒀ 浙江龙游县灵山。明·万历四十年《龙游县志·山川》载:“灵山,旧名,徐以祷雨有应。更今名有香炉峰,下有塔山,如中流砥柱。”

  ⒁ 广东潮阳县灵山。光绪十年《潮阳县志·山川》曰:“旧名幽岭,距县西北五十五里,周围十余里,山麓有昌黎留衣亭,上有古寺,为大颠所创。其写经台、拔木坞、荔支径、及舌镜塔、白石槽、卓锡泉遗迹犹存。”

  以上这些灵山,只不过是中华大地上众多灵山的一部分。

  为什么中国的大地上会有这么多的灵山呢?这是中国思想史上,由五帝时代的重视科学研究、以民为本、明民而治转变为夏代以后倡导占卜、惟皇作极、愚民而治造成的结果。

  五帝时期,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都极其重视天文观察和历法的制定,特别重视医药和防病治病的研究,以及礼仪、典章制度的研究与制定,并且有专门负责人和研究团队。观察天文,自古都是在高山上建观察点。北京市西北的灵山、山西的五台山,都曾经是长期的观日祭月所在。五台山古名空桑山,《归藏·启筮》载:“空桑之苍苍,八极之既张。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出入,以为明晦”,就是其时天文稿观察地点的真实纪录。至于北京西北、涿鹿故城以南的灵山,除了是观察日月出入的理想地方外,还是医药等项研究的重要地点。这是因为,它不仅距当时的帝都极近,而且山峰很高,其东峰海拔2303米,西灵山海拔2203米,灵山主峰海拔2420﹒4米。高低立体温差大,因而适应于多种气温下的药草很多,是研究医药方面的理想地方。《山海经·大荒西经》言“灵山,〔有〕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就是古灵山为医药研究基地的证据。我们知道,在古代,从事礼仪、医学、药物类研究的人都统称为“巫”,灵山之称,正是由此而有。所以,我曾经用形容性的语言,戏称黄帝都城之南的灵山为五帝时代的“科学院”。

  禹及其子破坏了五帝时期以中国大道为指导、以民为本位、帝位及百官由选贤任能产生的“民本政治”制度,建立了以君权私欲为本、鼓吹君权神授、惟皇作极、神道设教、愚民而治以后,原本科学、求实的社会风气变迷信,掀起了一股造神运动,后来又引进外国的宗教,中华大地便变得神神鬼鬼起来。“灵”,繁体字从巫为“灵”。中国自七八千年以前,就进入了以农业种植为主要生产、生活的时代,黄帝重视天察研究,是为了制定出准确历法,以便让人们能上知天时,下知地利,依时耕作,从而取得好收获;后来社会风气科学变迷信,巫之变“灵”字,亦是以巫祝求雨而应验的一种称谓。许慎说:“灵,巫也。”段玉裁引曾子言:“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毛公曰“神之精明者称灵”①,与古义不远。

  最初,道教以东海蓬莱为灵山,佛教以灵鹫山为灵山。此后,道教、佛教信徒各各占据域中名山建寺庙、称灵山,于是灵山就多了起来。现在,中华大地上多处原先无名、现在名声大噪的灵山纷纷出现,与古不同,其背后起作用的乃是金钱。

  ——————————

  ①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