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眼睛”


         青中年错过了认识这三个人:尼采、叔本华、康德。这应当是我人生最严重的缺憾,没有之一。

我想,如果在我青年时就能读到他们的书——即使中年也可以,那我的生命在精神的世界里就一定不会是今天这样的苍白。但是,人生没有“如果”!

我赞美尼采的超人的疯狂,信服叔本华的热情的悲观,崇拜康德的温和而理性——他们都是“真诚”的人。

没有人的终极不是“形如槁木”,但唯有在他们的“枯骨”中依然闪耀着“爱智”的荧光。

我热爱这闪烁在人生漫漫长夜中的星光——心灵的“眼睛”。

2022年9月1日

昨天,有一位小同事说,据报导,去年全国倒闭了46万家企业。他想说的是疫情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今天,我突然想明白一件事:疫情影响肯定存在,但即使没有疫情,一年垮掉几十万个老板其实本来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因为很多的老板本身就不是“为其所是”的。他们的人生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板去开始的。这个社会有很多成功企业的领袖他们的人生从一开始或很早就是为了成为企业领袖而被人设计培养和经历的,所以,这样的人领导的企业自然是完全不一样的。而那些垮掉的老板有相当多的人当老板的动机和能力都是很单纯和单薄的,自然他们的试错成本是很高的,同时,高成本并不代表一定能换回一个企业领袖,所以,倒闭是一件很合天理的事。可惜,我懂这个道理太迟了,但是,比至今还不懂又强了很多。也许社会资本的一部份就是用这种方式流动的。真明白了。

2022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