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邓璟

1982年出生,国际新闻编辑。Msn:djlove2004###hotmail.com。请不要向我拉票,我一点兴趣也没有,谢谢。

2007年国际原油价格预测


  “假如有一天国际原油价格每桶真的突破100美元;假如有一天国内汽油价格每升突破10元,我们该怎么活?”这个问题让我有点晕(注:每桶原油约等于0.136吨)。

  这种“假如”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极有可能,“有一天”是哪一天?会是2007年的某一天吗?曾与索罗斯一起创立量子基金的美国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说:“我不知道2007年(每桶原油价格)能否达到100美元,但我预测5年之内可以。”

  预测原油价格走势,绕不开石油是商品这一特点,供求关系依然是2007年原油价格的主要风向标…

Read more

春运火车票不再涨价了!


在民众日益高涨的“春运火车票能否不涨价”呼声下,中国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10日对外宣布:从今年起,铁路春运火车票价格不再实行上浮制度(据110日新华社报道)。

正如网友所言“民众不要把本该得到的待遇当作赏赐 。”春运票价不再上浮,只是铁道部责任意识的理性回归,我们没必要过分感激,更没必要夸张赞扬。在铁路春运年年“票难买”、“车难坐”等怨声一片的形势下,笔者对“今年起春运火车票不再上浮”抱谨慎乐观态度,对铁路春运仍有四大期盼:

期盼一:春运期间,民众能够便捷、…

Read more

倒下:民营石油企业的宿命?


倒下:民营石油企业的宿命?

●邓璟

 

2006年12月21日,全国最大的民营石油联合企业长联石油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北天发集团董事长龚家龙,因为涉嫌经济犯罪,被公安机关带走(1月7日《财经时报》报道)。

 

作为“中国民营油企第一人”、挑战国有石油企业垄断的“斗士”,龚家龙的曝光率并不小、知名度也不低。他的“落马”,势必给中国民营石油企业带来震动,给那些曾对龚家龙和民营石油企业寄予厚望的国人带去隐痛。

 

事情尚未水落石出,但有一点却可以肯定:湖北天发集团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

Read more

拿什么决定垄断行业的工资?


  继7月3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全国电力行业普遍开始降薪”的新闻后,电力系统职工邵敬宇撰文《电力减薪,也应有个科学依据》(详见昨日本报本版),表示反对没有给出科学依据的电力行业“盲目”降薪政策,该作者最后发问:“如此盲目地对电力行业减薪,最后的结果会不会是仇视高薪、同拿低薪?”

笔者注意了一下,对“全国电力行业普遍开始降薪”持相同和反对态度的人均存在。其实,各方激辩的焦点就在于:现时电力行业职工工资是否过高?电力等垄断行业职工的工资应该由什么来决定?

判断一个行业的职工工资是否…

Read more

iPad正在引领一场社会变革


   日前,美国纽约苹果公司专卖店门口,成百上千人通宵达旦排队等候,只是为了第一时间抢购到当天开始发售的iPad——一款长宽厚跟小学语文课本差不多的平板电脑。

  熬夜排队购买iPad为了什么?仅从追求时尚科技产品的角度去解释,很难说通,毕竟最低售价仅499美元、排他性占有可能性几乎为零的iPad,不可能给人带来类似当年“大哥大”那种富贵、炫耀式快感。

  iPad在美国开售的当天下午,美国科技记者Larry Magid就用刚买的iPad写作并发表了一篇很长的博客,除了用屏幕输入文字速度很慢、感到非常不适应外,他认为iPad取代笔记…

Read more

母亲节,感恩之言


  我出生于粤东的一个偏远农村,上大学之前的19年,我从没有离开过父母、离开过那片黄土地。
  
  母亲是个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因为曾外祖父病重需要她照顾,她连初中都没有读完就辍学了。学历虽然低,但这跟母亲的做人处事丝毫没有关系,25年前,她嫁给了作为教师的父亲。在我的记忆之中,母亲从来就是知书达理、入得厨房、出得厅堂的女性。
  
  小时候,父亲一直是严厉的“黑面神”,不管我犯了大错小错,打骂一顿是家常便饭,母亲则充当了另外一种角色。当我颤抖地捧着她递过来的饭菜时,只有一个念头:长大了我要对妈妈最好。我马上要满25岁了,印象中母亲…

Read more

电信垄断坚冰不破,合理资费仍是奢望


电信垄断坚冰不破,合理资费仍是奢望
邓璟

你有凭着粮票油票肉票到供销合作社购货的经历吗?那时候,你不仅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而且要忍受销售员的各种脸色。你还记得上世纪末开始风起云涌的个体户吗?让你可以货比三家挑选物美价廉的商品、享受到顾客就是上帝的感觉……无需赘言,这就是打破管制和垄断所带来的好处。

4月27日,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在北京联合召开电信资费座谈会。针对当前移动电话资费存在的主要问题,信息产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拟采取措施,推进移动电话资费水平进一步降低,使人民群众分享电信业快速发展的成果(4月28日《北京晨报》报道)。

Read more

专访瑞典“未来科研带头人”仇旻


■中国学者科研做得好,但不善表达,这很吃亏;
■我的研究可以改变未来的光通讯网络;
■要尊重师长,但不需要完全服从他们;
■一个人40岁以前是允许有第二次选择的。
  
邓璟
  
  2005年,刚刚年满30周岁,他就成为瑞典“未来科研带头人”个人基金600万克朗(约642万人民币)的最年轻获奖者,也是获奖者中惟一的中国人。24岁获物理学博士、26岁拿到第二个博士学位,同年还成为瑞典皇家工学院微电子及信息技术系的助理教授,都是他——浙大学子、杭州建德人仇旻。
  昨天,仇旻在杭州与本报记者进行了一番对话。
  
  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