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贾康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 曾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954年出生,经济学博士,著名财经专家。现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财政部高级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税务学会、中国金融学会和中国国债协会常务理事,《财政研究》主编,北京市人民政府特聘专家,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顾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天津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广东商学院等校特聘教授。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1988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多次参加国家经济政策制订的研究工作和主持或参加国内外多项课题,撰写和出版多部专著和数百篇论文。2002年6月24日受朱镕基总理之邀和2003年6月27日,2004年5月18日,2005年7月12日受温家宝总理之邀,2006年7月11日受胡锦涛总书记之邀座谈经济工作(被媒体称之为“中南海问策”)。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关于中国的财政改革与“土地财政”


  我理解主持人满燕云教授出的这个题目,从框架上讲,要放到中国改革到了深水区必须强调全面配套这个系统工程的眼界之下来讨论和形成认识。

  如果从顶层规划层面上把握这个问题,首先就是要意识到在中国,我们必须解决一个现代化转轨过程中间怎么样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问题,这个战略全局的转轨任务所要求的财政体制的配套,这么多年探讨下来,就是要实行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搞市场经济不走分税制财政改革之路,是不可能的。整个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刚才满教授也强调了,这是十八大以后三中全会代表的全面改革配套顶层规划里的核心理念,所需要得到的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财政配套,我理解…

Read more

金融科技的归宿是服务实体经济


  我分享一下对大环境之下金融科技的现状和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看法。

  首先,现在的大环境是创新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金融科技的现实需求。在引领经济新常态和实现“中国梦”过程中,对于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创新有强烈的需求。大家都认同只有创新才可以带来动力,但在实体经济中,要对冲下行压力,要打造“升级版”的全要素生产率,就要以制度创新打开科技创新的空间,借助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而形成可持续的超常规发展。金融与金融科技的出发点和归宿,最后都要落到如何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升级发展。

  第二,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两方面的渗透、互动、结合以促成共赢式升级…

Read more

走向“现代国家治理”的财税配套改革


 

  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走向“现代国家治理”的财税配套改革》,这是一个与中国走向现代化密切相关的重大现实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形成的配套改革指导文件“六十条”中,最浓缩的治国施政核心理念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即“现代国家治理”,这个核心理念的新意首先表现在它落于“治理”上,而不是过去说惯了的政府管理调控的“管理”。两者一字之差,“管理”强调的是各级政府自上而下的管控,而&ldquo…

Read more

如何看待中国债务水平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年度审议中表示,中国经济未来三年平均增幅将为6.4%,快于预期(之前的估计为6%),但原因是“政府不愿遏制危险水平的债务”。IMF还预测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将为6.7%,快于之前预测的6.2%增速。

  IMF对中国经济的原先预测过于悲观

  首先要说,IMF作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金融机构,对于已有8个季度在6.7-6.9%速度区间运行的中国经济迟至近日才作出对于原来明显偏低的今年与未来几年经济增长预测值的修正,是见事过迟、有失水准的。经济运行中存在多个复杂变量的相互影响,作出准确预测确实并不容易,但出现IMF这样的大偏离度的预…

Read more

中国经济亮点纷呈,六条建议乘势向好


  四大指标亮点明显综合观察2015年下半年以来的经济运行,有一些数据值得关注。

  一是“挖掘机指数”。该指数由三一重工首度推出,体现工程机械订货、交货、入场、施工的相关大数据信息。数据显示,多年低迷的工程机械行业销售市场筑底回暖。2016年一季度,钢铁行业部分钢材品种价位企稳,二季度全行业开始回暖;三季度煤炭行业出现产品价格回升且势头迅猛。同时,在2016年9月份,PPI历经54个月负增长后首次转正。有人认为PPI连续为负表明,中国经济主要矛盾是通货紧缩。但实际上我国经济并未在通货紧缩区间运行,同时也不认可中国存在通货膨胀因素,而且认为这是可接受的、甚至是相当令…

Read more

大数据与创新发展


  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在座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就大数据与创新发展做一个发言。

  首先谈一下我作为研究者怎么看待相关的趋势和意义: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革命前沿概念所发生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很明显在与日俱增,表现着新技术革命大潮的汹涌澎湃,以及和它同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创新发展作为第一动力,中央要求引出的是协调、绿色、开放发展和落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变成大地上现实的共享发展,而我们在这个发展思路上,一定要充分认识大数据的意义。我认为在信息革命的进展中,大数据表示的是人类前所未有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这种能力的不断提升作为依托,大数据会从供给侧使我们在认识视…

Read more

借鉴国际经验尽快研究出台我国PPP会计准则


  PPP的负债风险必然是以某种方式由合作伙伴各方共同承担,其资产所有权或运营权虽可以阶段性地归属于一方,但并不能否定整体上这种负债风险共担的性质。所以,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把各种PPP具体模式的负债风险共担机制尽可能合理化、可操作化。

  鉴于我国在推广运用PPP模式过程中曾出现“明股实债、回购安排”,以及地方政府违规违法担保等问题,从长效机制建设视角考虑,建议借鉴国际经验,尽快研究出台我国的PPP会计准则,将PPP固定资产及相关负债记入公共部门的资产负债表。

  未来有适当时机修法时,可考虑明确PPP作为地方政府举债渠道之一的法律地位,那么无论是出台PPP会计准则…

Read more

中国手里还有很多好牌


  近年,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其进入中等收入经济体后与其他国家相同阶段类似的增速下调,增长前景如何可谓见仁见智,国际上甚至还不时兴起一阵“中国经济崩溃论”——这种极度悲观的看法显然是非理性的。

  全面考察后,笔者认为仍可形成如下乐观取向的判断:对于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而言,中国的经济增长空间及发展机遇仍然是位列第一的。作为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市场潜力和经济增长潜力之所在;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带头羊”、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领头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高科技化等历史潮流,中…

Read more

穆迪下调中国评级为何不妥


  最近,作为国际主要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下调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此举引起多方面关注,并有可能对今后一段时期需要在海外市场发债融资的中资机构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穆迪是全球评级市场中已在客观上形成寡头垄断地位的三大评级机构之一,虽然其具有信息收集、整理方面的多年积淀和值得标榜的专业特长,但此次下调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却暴露出其缺乏对中国经济成长性的深刻理解、缺少对深化供给侧改革中潜力释放的趋势估量,以及对中国管理当局相关政策的认知不足。

  中国作为经济社会正在转轨中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处于2011年以来的经济发展阶段转换中,正有望由逐年增速下行转而达到一个探底企稳的新的转折点。穆迪对中…

Read more

改革创新昨与今——对“莫干山会议”的回首与展望


 

  (本文原发表于《纵横》2017年第3期,近期被《新华文摘》2017年第10期转载)

  莫干山1984:思想解放大时代,英雄何须论出处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渐入佳境。伴随“真理标准大讨论”,一度万马齐喑的思想界终于迎来了思想解放的春天,经济理论界也掀起了一场场讨论热潮。当时,决策层亟需关于改革思路和方案设计方面的研究,正是在这个“关于改革的现实重大问题研究”的特定领域内,中青年力量崭露头角。到1984年,农村改革已经大有起色,城市改革号角吹响,但尚感举步维艰,决策层也有意为此广开言路。那次全国性的中青年经济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