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吴高兴

吴高兴,浙江临海人,生于1947年。原浙江台州供销学校讲师,1980年8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未定稿》上发表论文《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力仍然带有商品性质》,首开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商品性质研究之先河,1988年著有《社会主义雇用制初探》一书。1989年六四以后成为自由职业者和独立学者,研究领域为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民主化,致力于用经济分析工具研究中国当代民主进程,已发表《是“天下为公”的道德人,还是“唯利是图”的经济人?》《论解救政治犯和良心犯的策略》、《论中国民主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的逻辑机理》、《未来中国之命运:爬行的民主之路是个幻想》、《广义效用论与当代中国的民主进程》等专题研究论文。此外,还在《经济学消息报》等报刊上发表过多篇经济学散文。

改革的成本收益分析:一个理论模型


改革的成本收益分析:一个理论模型
吴高兴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共高层先后出现了刘亚洲中将和温家宝总理有关政治改革问题的高调声音,刘亚洲认为,中国10年之内不可避免要发生民主化转型,政治体制改革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不可能有退路;温家宝在深圳讲到政改的必要性时甚至说,“违背人民的意志,最终只会是死路一条。”高层威权统治者的这些雷人言论,重新激起了国人对政治改革的热望。据我所知,最迟在2002年16大召开前夕,国内外就有许多人在期待新一代中共领导人启动政治改革了,其中大智者如已故经济学家杨小凯,16大刚召开不久就预言,在胡锦涛的权力巩固以后,中国政治上的变化会很快,因…

Read more

和谐社会有禁书,不知道是否有禁屁?


和谐社会有禁书,不知道是否有禁屁?
吴苦禅
好几天没有登陆孔夫子旧书网了,一登陆,一眼就看到了醒目的禁书公告,禁止销售的书包括:
文革”后出版印刷的涉及攻击中华人民共和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当前政府的一切非正式出版物和资料,以及正式出版后被国家禁止发行的出版物和资料;

 中国香港、台湾和其他国家、地区出版的诋毁中华人民共和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出版物和资料;
 
解放后出版印刷的宣扬政府所禁止的宗教、迷信类出版物和资料,如法轮功资料等;
 
…………
 

Read more

遣送前夕——《不灭的火》(14)


遣送前夕
——《不灭的火》(14)
吴高兴
跟一般的囚犯一样,判决以后,我就盼望着家属的“接见”。最初听到“接见”这个词颇不习惯,我以为囚犯们文化程度低,把这个词用错了。报纸上总是把官员见百姓、上级见下级称为“接见”,至于犯人和家属见面,我觉得应该称为“会见”才对。其实,仔细地推敲起来,“接见”这个词本来也并不包含上下和尊卑的意思。到监狱以后,看到狱方的《犯人接见规则》,才感到这大约是一个专用名词。按照看守所的惯例,如果囚犯接到判决书以后不上诉…

Read more

开庭——《不灭的火》(13)


开庭
——《不灭的火》(13)
吴高兴
过了几天,中级法院来了两个人。负责办案的人姓郭,开庭以后我才知道,他就是审判长。他跟我说话时明显有一种亲近的语气,但又不失他的法官身份。他说:“别人都说你有才能,口才那么好,现在到了这个地步,家里又那么困难,你当时何必呀。你妻子到法院来哭哭啼啼的,我们也感到为难。现在既然这样了,你思想上要准备好,在法庭上讲话不要乱讲。”我一听口气,就知道他肯定受过我家哪一个亲戚的拜托,不觉放心了许多。我本来不想请律师,因为我知道政治案律师起不了什么作用。但是,既然检察院已经给我写上了“认罪态度较好&rd…

Read more

假戏真做——《不灭的火》(12)


假戏真做
——《不灭的火》(12)
吴高兴
我不知道应当怎样评价台州地区检察院的那位中年干部,是他说服我“认罪”,从而为法院对我的“轻判”作了铺垫。那位中年干部的年龄与我相仿,大约四十开外了,样子有点“土”。十一月中旬的一天,他与一位戴眼镜的年青人到看守所提审我。他态度比较温和,说话也比较随便。我听得出来,他对我没有什么反感,从而思想上的距离似乎拉近了一些。他照例问了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等等有关套话,我都一一作了回答,接着又将“六七”演讲和游行的经过重述了一遍。…

Read more

“上检”前夕——《不灭的火》(11)


“上检”前夕
——《不灭的火》(11
吴高兴
我由收容审查被转为逮捕以后,就天天盼望“上检”。“上检”是囚犯们的一句“行话”。按照法定程序,公安局侦查终结以后,将案卷移交检察院,由检察院提起公诉,检察院在提起公诉以前,必定要提审囚犯,核实材料,囚犯们把这称为“上检”。“上检”意味着起诉书不久就会下达,看了起诉书,大抵可以从中琢磨出司法机关对案件所定的“分量”,从而可以捉摸出自己的大致刑期,因而一…

Read more

拳打xxx——《不灭的火》(10)


拳打xxx
——《不灭的火》(10
吴高兴
看守所里的伙食,每个囚犯每天八两大米,早晨吃稀饭,中餐和晚餐都是干饭。至于吃的菜,不是清水煮黄菜叶,就是清水煮海带,上面漂着几星油花,更使人感到素涩。我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三年困难时期”饿大的人,对这些倒是无所谓。入狱的头十天,比比家中的伙食,除了缺少油水,似乎也差不了多少。想起自己这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直从事“阳光底下最令人羡慕的职业”,原来跟没有阳光的囚犯的日子相差无几,心头泛起一股莫名的苦涩。
刚…

Read more

家里又发生了一件雪上加霜的事情——《不灭的火》(9)


家里又发生了一件雪上加霜的事情
——《不灭的火》(9)
吴高兴
常言道:“鸟不独宿,祸不单行。”入狱以后,一家人三头五年的生活费问题刚刚筹齐不久,家里又发生了一件雪上加霜的事情。在看守所里,大约每隔十天就可以给家人或亲友写一次信。妻子每次接到我的信,回信总是很及时。但是,从九月中旬开始,大约有二十来天时间,我没有接到过妻子的来信,我写给妻子和孩子的信也杳无回音。我心里有数,信的内容纯粹是家事,看守是肯定不会扣压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的心一直悬者。
好几次,看守在囚室上空的栈道上向下散发囚犯们的信件,我仰着头眼巴巴地盼望飘下的信中有自…

Read more

爱子如何不丈夫?——《不灭的火》(8)


爱子如何不丈夫?
——《不灭的火》(8)
吴高兴
看守所的生活是最空虚的。每天二十四个小时,除了大约半小时的放风时间可以到囚室外面的小天井走动走动,看看狭窄的蓝天和自由飘游的白云,其余时间全部关在囚室里,看不到树木花草,听不见市井的喧嚣。一般的刑事犯,唯一可做的事就是打架斗殴,常常为了一两句口角,抓起脸盆和牙杯,将对手打得头破血流。接着是看守严厉而野蛮的惩罚,此时,其他囚犯会全部拥到牢门边上,快活地欣赏着看守的拳打脚踢声,滋滋的警棍声和受罚者的哀求声,仿佛精神上的空虚得到了弥补。
我是政治犯,又是一个书虫,倒不愁无事可做,因为我有书本做伴。但是,我是三个孩子的…

Read more

家计奈何?——《不灭的火》(7)


家计奈何?
——《不灭的火》(7)
吴高兴
我期待着获释的日子,憧憬着与妻子和孩子们团聚的欢欣……
我与妻子结婚十七年了。妻子是临海城关的插队知青,我们在贫困中苦苦相恋三年,1972年夏天,我们在贫困中结了婚,又在往后的贫困中生了三个孩子,婚后十七年来,生活虽然艰难,但全家人还不曾有过一个月以上的分离……
为了宽慰两个儿子,使他俩不致因爸爸不在家而感到寂寞,八月二十三日,我特地给两个儿子写了一张明信片,装出在看守所很快活的样子:
山山和毛毛:
你俩大概已经从乡下奶奶那儿回来了吧。想知道我这儿的情况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