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胜军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家、上海数字化与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世界经济论坛2012-2014全球议程理事会中国区理事,上海市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理事,FT中文网、财新网、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经济学博士。著有《管理的力量:中国挑战的制度求解》、《鲜花与荆棘:探寻中国企业全球化之路》、《CHINA CEO: A CASE GUIDE FOR BUSINESS LEADERS IN CHINA》等,并长期为《第一财经日报》、《上海证券报》、《经济观察报》、等主流媒体撰写文章。

四大行封杀余额宝:徒劳且不智


  3月22日,建设银行将用户购买余额宝的额度从单笔5万元降为5千元,每月限额从20万降为5万。一周前,工行对余额宝的额度由原先的单笔5万下调为5千,每月限额则从20万降为5万。而工行对理财通的限制则由每月的30万下调为每月5万。中行、农行则将原来的余额宝购买额度从原先的单笔5万降为单笔1万。这是银行与阿里之战的升级。此前,已有三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总行不接受各自分行与余额宝旗下天弘基金为代表的各类货币市场基金进行协议存款交易。

  四大行的联手封杀余额宝,“响应了”央行不久前引发市场强烈反弹的《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手机支付业务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

Read more

中国股市需要惊险一跃


  中国股市发展至今已22载,而财务欺诈、内幕交易、权钱交易依然大行其道。究其根本,IPO审批制可谓乱象之源,对此社会已有共识。

  IPO审批制的危害大致可以罗列如下:(1)扭曲IPO供求关系,导致市盈率长期处于高位的堰塞湖,破坏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2)高 市盈率创造了巨大套利空间,也刺激了上市公司造假冲动;(3)IPO审批制把上市融资变成了少数人的特权,成为腐败的温床;(4)证监会把审批作为主业, 导致监管职能严重边缘化,可谓本末倒置。

  在这样的市场中,公司忙于融资、套现,没有长期成长的动力,投资者行为(甚至包括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严重短期化,年换手率一直处于世界…

Read more

父爱主义情结成为经济改革阻力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标志着重启改革的开端。《决定》列出的60项改革任务有不少值得期待的亮点,凸显新一届领导“实质性改革”的决心,兑现了习李上任后的改革诺言,也印证了中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这次三中全会前所说的“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将是空前的。”如今距三中全会已一个多月,重启改革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味道也逐渐显现。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

 

中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也警示,&ldqu…

Read more

理性期待上海自贸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推出,引发全球关注。这是由于上海自贸区被广泛视为重启改革的标志性事件,也是新一届政府改革的练兵,更是观察三中全会改革、克强经济学和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转型的窗口。

  改革固然值得期待,但必须以理性的视角去分析。改革不是革命,注定不会是浪漫主义色彩,而是充满复杂利益博弈的渐进式序曲。可以说,市场对上海自贸区的期待过于浪漫了:从8月末到9月下旬,外高桥股价从13.50元直蹿至64元多。如此的亢奋,某种程度上是“改革失去的十年”引发的“改革饥渴症”。

  对于上海自贸区的未来,已经有一些信号值得观察。9月29…

Read more

383改良色彩浓厚 国企改革不进反退


  

383方案”反映了体制内改革派为推动全面改革做出的巨大努力,方案既力求推动“实质性改革”,又兼顾到了现实体制的制约因素,值得肯定。但方案在国企改革等关键性、敏感性问题上无奈的“技术性改良”,也折射出中国改革之困难性、渐进性、复杂性。

 

关于敏感的土地问题,方案则建议“赋予农民集体土地处置权、抵押权和转让权。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平等进入非农用地市场……对被政府征收土地,改原用途补偿为公平补偿,农民房屋按市价补偿,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社…

Read more

经济学家应做改革的推动者


  “改革”是当今中国最能引发所有人共鸣的词汇。自中国领导层换届以来,重启改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并以此缓和日趋危险的社会矛盾,已成社会共识。

  但是过去10年的改革僵局表明,如今的改革难度不亚于改革开放之初。与20世纪70年代末相比,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而政府部门由于掌握了大量经济资源和审批权成为一大改革阻力。因此,改革将陷入复杂的利益博弈,甚至有悲观者认为“改革已死”。

  但我们不能简单地等待政治家的英明决定。相反,政治家的选择也会受到各种力量的影响。每个公民都不应该成为旁观者,这不仅因为一旦社会出现大的…

Read more

中石油窝案倒逼国企改革


  薄熙来案庭审甫定,中石油窝案迅即拉开了序幕:国务院国资委主任、中石油前董事长蒋洁敏,中央候补委员、中石油副总经理王永春,刚刚升任中石油副总经理的李华林以及旗下上市公司两高管冉新权、王道富,接连落马。尽管自去年起就有所传闻,但火山爆发之时依然热力十足。

  笔者以为,相较此案背后的政治八卦,更值得反思的是几乎陷入停顿的国企改革。须知,在即将到来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议程中,最缺乏社会共识的当数国企改革。

  反思中石油案,首先必须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现实:央企贪腐者不止是这五人,有问题的也不仅是中石油。就拿中石化来说,先是董事长陈同海贪腐近2亿元,且生活奢靡、日均销金4万元;继而爆出…

Read more

取消审批权须继续攻坚


  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增长率7.7%,低于市场预期,引发广泛忧虑。要实现“稳增长”,有两种选择:一是延续过去的投资驱动模式,鼓励上马大项目、大工程来刺激经济。这种方法短期效果来得快,但长期负作用和社会成本巨大。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通过“四万亿”实现了在全球经济中的最快反弹,但却导致了此后的地方政府债务危机、铁道部债务危机、通胀压力,投资驱动也加剧了产能过剩。在告别金融危机四年之后,中国经济依然没有真正走出危机:根据里昂证券的研究,截至今年一季度,除能源和金融之外的A股上市公司库存相当于营业收入1.4倍,创历史最高记录;应收…

Read more

“林毅夫命题”关乎中国经济转型


  18大前夕,围绕重庆唱红打黑,引发了关于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激烈争论。吴敬琏指出,“十八大结束了改革路线之争,坚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路线”。不过在笔者看来,十八大只是结束了政治路线之争,否定了民粹主义、坚持了法治社会的改革方向。但是,关于经济增长模式问题依然存在较大分歧。

  有“繁荣博士”(Dr. Boom)之称的林毅夫自从世界银行卸任归国后,抛出“新结构经济学”,其观点再度引发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争论。林毅夫观点的核心有两点:1)经济持续增长的驱动力是投资而不是消费,因此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的…

Read more

重启改革的关键机会窗口


  眼下,中国正在走向重启改革的路上。但对重启改革的前景,社会各界依然不乏顾虑。

  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终结了重庆“唱红打黑”引发的路线之争,重申了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随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改革要有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2013年初的“两会”实现了领导层换届,为重启改革做好了人事准备。即将于今年秋季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被普遍认为将正式提出总体改革方案和路线图。

  这样的期待不难理解: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市场经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