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国对策
肖 光 恩
本文发表于《世界经济研究》1999年第4期
知识经济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使用之上的经济,它是一种以知识作为发展资本,靠人类智力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新型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生产要素,科学技术知识既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又是国际竞争的重点。专家预测,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和快速传播的时期。因此,知识经济的发展对国际贸易将产生一系列新的影响,在世纪之交,我国只有把握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即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不败的地位。
一、知识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国际贸易发展的动因将发生转移。 按照斯密、李嘉图和赫克歇尔-俄林传统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的国际贸易理论,一国与另一国发生国际贸易的动因主要是各国拥有的生产成本和资源禀赋不同,按照生产成本不同和资源要素丰缺盈余程度进行国际分工,然后进行国际交换,贸易双方均能获得拥有生产成本和资源禀赋相对优势的贸易利得。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知识产业为主要标志的知识革命迅猛发展,我们正在迈向一个以智力资源和知识经济占有、分配、生产和消费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将代替资本成为竞争的根本要素,智力资源的丰缺盈余程度将成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决定性因素,自然禀赋状况的重要性被削弱,以自然资源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逐渐被以知识和技术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所代替,科学技术知识将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因。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也证明了技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技术对经济的贡献率在本世纪上半叶不到50%,到90年代达到80-85%;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获得的,据美国商务部和美国电子协会统计,美国经济增长的1/4以上归功于信息技术,今天对美国经济起主导作用的是高技术信息产业,微软、英特尔等已经取代了当年的三大汽车公司;同时,又据美国商务部和国家制造业协会的研究表明,与高技术产品出口有关的工作岗位比制造业的平均工资高15%,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不仅利润较高,而且使美国对经济紧缩或经济周期的抵抗力更强,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成为美国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
2、高新技术等知识密集型产品将成为国际贸易重要的交易对象。目前,国际技术贸易发展十分迅速,据统计,1993年以来,主要工业化国家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均高于全部出口的增长速度,1975-1985年10年间,美、德、英、法、日五国技术出口额平均增长了73.1%,而1985-1995年,技术出口额增长了353%,是前10年技术出口额增长的5倍,可见传统产品市场需求的增长相对有限,高技校产品的出口已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增长点;而且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也在发生变化,1985-1993,世界高科技产业年增长率为14.3%,高技术产业在制造产业出口贸易的份额也日益上升,到2002年将占制造业出口比重的1/4。国际技术贸易发展之所以迅速,主要是因为:首先,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国都普遍重视科技的开发研究,实行科技发展战略,进行科技竞争,把高科技产业作为制高点;其次,世界技术发明创造与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也是加快国际技术流动的重要原因之一,蒸汽机从研制到产品用了100年的时间,而平面型晶体管从研制到产品只用了5年的时间,产品技术更新的周期在70年代是5-6年,在80年代是4-5年,在90年代则是1.5-2年;第三,与技术贸易有关的社会条件日益完善,尤其是各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努力,为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法律环境;最后,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浪潮使各国的经济合作与依赖加深,国际技术交流更加频繁。
3、网络贸易将成为新兴的国际贸易方式。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因特网等现代化电子方式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电信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音像书刊、软件设计、咨询服务、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实物产品交易则是交易磋商、签约、货款支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目前,网络贸易发展十分迅速。1996年网上交易额只有23亿美元,1997年网上交易额就为150亿美元,1998年达500亿美元,据美国《商业周刊》预计,到2001年全球网上贸易总额将达2051亿美元,2002年可达3490亿美元。正是由于网络贸易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它才引起世界各国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关注,纷纷制订各种政策和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和促进网络贸易的发展。1997年7月8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由40多个国家参加的部长会议上,一致同意在网络贸易中维护自由贸易原则,各国不得自设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同意网络贸易不得征收新的税种,其中29个国家在通过的文件上签字;此外,象WTO与APEC等国际和区域经济组织对网络贸易也十分重视。显然,网络贸易将会得到迅猛的发展,将成为21世纪国际贸易领域中一朵鲜艳的奇葩,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中的“中心-外围化”趋势将进一步明显。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的中心-外围的地位并没有发生改变。在国际技术贸易中,发达国家占80%,其中美、英、德、法、日占发达国家技术贸易总额的90%以上,仅美国就占了世界技术贸易总额的1/3,而且全球技术贸易的85%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在知识经济的代表性产业国际信息技术贸易中,发达国家同样占领重要地位,1995年国际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达6000亿美元,市场份额基本被美、日、欧盟所瓜分,在全球电信市场上美、日、欧也占了3/4;在网络贸易中发达国家也占尽先机,1998年全球网络贸易总额500亿美元中仅美国就占了170亿美元。在知识经济全面发展的21世纪,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发达国家“中心化”和发展中国家“边缘化”、“外围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这是因为:首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科学技术发明与创造中处于不对称地位,发达国家基本垄断了世界科技发明与创造,据统计,诺贝尔科学奖95%以上的是被发达国家的科学所获得,战后世界应用的主要技术新成果也绝大部分由发达国家所垄断,仅美国就占其中的40%,日本、欧盟和其他新兴工业化国家则垄断了其余部分;其次,在国际贸易分工和产业升级换代中,发达国家也处领先地位。
5、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垄断将进一步加强。目前,跨国公司是新技术的主要开发者,也是技术贸易的主要交易者,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拉动的火车头。据《商业周刊》最近的统计,美国微软公司的市场价值已经超过了俄罗斯的国民生产总值,全球500家大跨国公司产值已占全球总产值的45%,全球5.3万家跨国公司内部和相互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60%以上。在迈向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信息技术和高效运输技术的突飞猛进,企业的跨国经营变得更加容易和有效,跨国公司的发展也将面临新的飞跃,因此跨国公司现在都纷纷调整其发展战略,对内进行经济结构的升级和技术的大规模更新,如《财富》杂志1999年公布的环球500强中排名第41位的惠普公司在1999年7月19日就更换了其首席执行官,其目的就是面对IBM、SUN、康柏公司等竞争对手而调整其经济结构和进行技术更新,使其成为一个可以向客户提供从低至25美元的喷墨打印机到高达100万美元的大型计算机的跨国网络公司;对外推行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和大规模购并,且主要集中在国际竞争激烈的半导体、电子信息、银行等技术密集产业,据统计,1998年与互联网有关的购并案占全部购并案的13% ,其中网络领域最大的购并是美国在线AOL以41亿美元收购Netscape,在1998年购并案中名列第五,1999年4月Yahoo以57亿美元收购了Broadcast.com,很快打破了上述纪录,其市场价值达433亿美元,超过了波音公司。可见,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6、涉及知识经济的产业将成为国际贸易协调的重要领域。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电子通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网络贸易的兴起,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贸易所关注的问题也就从自然资源转向了知识资源,从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转向了知识密集型产品,国际贸易协调的范围和重点也转移到以服务业、电信业、知识产权为代表的知识经济领域,1997年世界贸易组织《全球基础电信协议》、《信息技术协议》和《开放全球金融服务市场协议》的签订就反映了这一发展趋势。对于网络贸易,1998年2月20日,美国商务部就向WT0提交了一份提案,旨在规范全球电子商务,建立网络贸易的法律框架,对网络贸易实行零关税;1998年5月17日至20日召开的WTO第二次部长会议上,就网络贸易关税豁免问题达成一项单独协议,即通过国际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从现在开始至少一年内免征关税,还同意下次特别会议就此问题将制订全面计划,以便检查所有与电子商务有关的问题,然后交给WTO第三次部长会议进行讨论;在1999年底即将发动的世界贸易组织“千年回合”谈判中,高技术领域谈判更是发达国家首先关注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的重要分歧之一。目前,美国在转基因作物上已经形成相当的产业规模,有比较优势,因此,美国主张在“千年回合”谈判中提出建立有关管理转基因作物和其它生物技术进展的规则,显然,高技术领域的协调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协调的重点。
二、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专家预测,2030年全球将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将不可避免,因此,应即时把握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采取符合我国国情的应对措施。
1、加大科技投入,鼓励技术发明与创新,这是我国面对知识经济发展国际贸易的关键。首先,要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目前我国科技投入不足是面向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199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R&D投入占其增加值的的比重仅为1.4%,而发达国家的为5%以上;其次,要改善科技投入渠道单一,科技投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设立国家科技风险基金,促进技术产业的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已经转化的科技成果中,自筹资金占56%,国家科技计划贷款占26.8%,风险投资仅占2.3%,而在发达国家科技风险投资在高技术产业化方面起重要作用;第三,要树立技术创新意识,培养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发掘、培养、保护高技术人才;最后,要建立明晰的科学技术产权及其转让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切实维护科学技术发明、发现、创新者的利益。
2推动企业技术改造,促进科学技术的吸收和转化应用,加快我国产业的升级换代,这是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参与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主要是由知识资源的比较优势所决定的,面对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我国一定要抓住发展的机遇,大力推行产业技术改造,调整科技投资方向,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争取在知识资源的形成、积累、发展、创新中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目前,有这种可能性和现实性来实现这一目标,可能性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知识有共享性、可学性,易传播性、变动性和经济效应的外溢性,可以通过政府政策有意识的干预和市场配置作用的有效结合,使国家可以获得超越现有资源禀赋约束的知识资源优势。现实性主要是指有两大机遇可以充分利用,一是国内科研机构和国家科技投入体系正在面向市场经济改革,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联合已经势在必然,要利用这一机遇加快科技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步伐,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二是国外发达国家正在进行以知识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升级,即加大第三产业和以知识经济为代表的信息产业的比重,把一些传统产业转移到国外,继续发挥其“剩余的价值”,这对我国企业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有一定的帮助。
3、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教育,适时推行网络贸易,开拓国际市场,这是我国在知识经济社会中进行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我国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缺乏,网络基础设施滞后,企业界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贸易在未来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没有形成网络贸易的国内环境和市场,这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反差,因此,首先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育与宣传,培养计算机专门人才,树立网络贸易的意识就尤为重要,如1999年是政府企业上网年,由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几十家政府部门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协办的“99数字化与中国--电子商务论坛”活动,对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就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其次,要加强网络贸易方面的各种立法,特别是电子认证、保密、网上交易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此外,国家应制定一些优惠措施,鼓励国内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网络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争取跟上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
4、政府适当给予支持,培养我国的跨国公司,这是我国面对知识经济浪潮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对外进行跨国经营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目前我国的跨国公司无论在数量、质量上,还是在经营规模、国际地位上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据美国《财富》杂志1999年公布的全球企业500强中,我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大型跨国公司只有6家,其分别是中石化(73位)、中国工商银行(160位)、中国银行(171位)、中化(304位)、中粮(362位)和香港怡和(402位),且大多是商业或金融服务性公司,这对我国参与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贸易十分不利。因此,培育我国大型的生产性、综合性跨国公司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国家应给予财政、金融、外贸、行业等方面的支持,使我国的企业更多地走进世界跨国经营的行列。
5、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协调,保护我国对外贸易利得,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这是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进行国际贸易的必要保证。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共同的利益,在国际贸易关系的协调中应紧密联合起来,协调彼此的立场和观点,维护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优势和经济利益;同时,我国又是一个亚太国家,亚太地区是我国进行贸易、投资、金融活动的重要地区,搞好周边国家关系,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协调,是发挥我国政治经济大国作用的重要表现,也能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国政府保持人民币不贬值,对东南亚国家进行经济援助贷款,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尊重,这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重要的作用。此外,要创造条件尽可能早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维护我国应有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在世界贸易组织更加关注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业、高科技产业等知识经济领域的问题时就更为重要,这对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有很强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