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华尔街


【摘要】华尔街,对很多中国企业家来说,无疑是遥远而且陌生的,尽管那里有着全球最大最成熟资本市场,企业家们在选择将自己的企业推向证券市场的时候,往往都是对其远远的观望,感叹心有余而力不足。本文将对美国资本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求向企业家们呈现一个真正的华尔街。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的扩张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而资金正是困扰中小企业的主要难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引起企业界、金融界的广泛讨论及领导层的关注,但由于中国现阶段金融体系之局限性,人们一时还没有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众多继续资金发展的中小企业向银行求贷无门,风险投资每年的投资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况且企业获得国内风险投资资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在中国境内上市融资,对许多企业而言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主板和创业板,有几个企业能符合条件?即便符合条件,又有几个企业能坚持走完上市审核排队的万里长征。因此,上千加曾受到各地政府推荐、原先排队等着上市的质地较好的企业不得不各寻出路。一些有胆识的企业家已经跨出国门,杀入海外资本市场,并多有斩获,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也开始把目光转向海外资本市场,尤其是具有世界最雄厚资金的美国资本市场。客观上,中国改革开放20年的经济起飞,为企业涉足国际资本市场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在利用美国金融市场方面,与其他新兴市场相比,中国虽然还在起步阶段,但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北京世纪永联公司与深圳兰点软件公司是两家实力并不强的IT公司,通过在美国借壳上市,获得了巨额资金。北京世纪永联公司原注册资本不过100万人民币,1999年11月在美国OTCBB借壳挂牌交易,股价最高时达25美元,而市值则曾超过4亿美元。深圳兰点软件公司则只是新成立的极小极小的公司,注册资金只有20万人民币,也是在美国OTCBB柜台市场成功借壳,股价在开市一小时从6美元升至22美元,公司市值也超过3亿美元,简直就象一个神话。这两个中国企业在美国借壳上市的例子,对中国的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已经有超过百家中国企业在美国成功上市并取得了可观的资金,其中相当一部分取得了巨额资金。
    中国众多企业能在美国金融市场上奇迹般地拿走巨额资金,虽然有着市场环境等各种原因,但在这个表面现象下的客观现实倒是十分明确的。世界经济一体化与资本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却拥有庞大资金要寻找出路,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经济高速成长却资金严重短缺,美国的大量资金以购买公司股票的方式间接投入新兴的中国市场是必然的。
 
二、美国证券市场
    美国有庞大的融资市场,是国际资金的集聚地。集资的途径与方式有多种,包括创业(风险)资金(Venture Capital),私募(Private Placement),以及公开股票上市。纽约华尔街是全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聚集着大约12兆亿美元的游资,股票平均日成交量达30多亿股,成交金额达七百多亿美元以上。
    美国股民具有冒险精神,崇尚高风险高回报。美国部分投资者对购买外国股票特别是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兴国家公司的股票怀着极大兴趣和很高的热情,往年美国投资者购买外国公司股票达900亿美元,其中购买亚洲公司股票占了一半以上。
    作为金融大国,美国的金融业发展正逐步完善,资本市场已体现出适应不同资本需求的多层次性。主板市场主要是为在美国国内乃至全球有影响的大公司筹资服务的,二板市场则主要为一些资金规模不强,但极有发展潜力的快速成长型公司进行融资的市场。美国境内外公司在美国股票市场上市是采取“登记制”,凡符合股票市场条件的公司只需完成登记手续后便可挂牌上市。在美国成立公司、销售股票获并购壳公司是不需要“审批”的,也不受公司和创办人的国籍限制。
    美国有三个主要的证券交易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以及纳斯达克电子交易市场。此外,也有针对中小企业及创业企业设立的电子柜台布告榜OTCBB(Over The Counter Bulletin Board)。OTCBB是有NASDAQ管理的电子柜台交易系统,许多公司的股票先在该系统上市,获得最初的发展资金,通过一段时间积累扩张,达到NASDAQ或者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挂牌要求后升级到这些市场。在OTCBB上市的公司,只要现在有股本达到1500万美元,年税前利润达到100万美元,或者现有股本达到3000万美元,并有两年的经营历史,便基本符合NASDAQ全国市场的上市要求。因此OTCBB又被称为NASDAQ的预备市场。由于上市要求宽松,在许多人的印象里NASDAQ是一个创业板市场,其实经过30多年的发展,NASDAQ已经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主板市场,她拥有一批世界上最大的公司挂牌,如微软、思科、甲骨文以及电子海湾等等。
    与NASDAQ相比,OTCBB以门槛低而取胜,它对企业基本没有规模或是盈利上的要求,只要有三名以上的做市商愿为该股票做市,企业股票就可以到OTCBB上流通了。到OTCBB上挂牌本身是很简单的:有一个赚钱的概念与一个好的商业计划就够了。但要在市场募集到巨额发展资金,将要看当时市场环境及企业自身的业绩。
 
三、美国上市简述
    在美国上市主要采取两种方式:原始股发行(IPO)和买壳上市。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上市方式。从目前美国股市情况来看,企业年营业额在2亿元左右,利润在1500万元人民币左右可考虑IPO,规模小于上列指标的一般须采用买壳上市。当然,如果是很有增长潜力的高科技企业,即便规模小一点,也可以组织承销团做IPO。
    大致前期费用与时间表:IPO,100-150万美元左右,须时9-12个月左右;买壳上市60-75万美元左右,须六个月。其中费用包括:律师费,财务审计费,评估费,申请费,挂牌费,股票记录与转换费,印刷费,公共费,金融顾问费,差旅费等。
    上市步骤(篇幅所限,隐列买壳上市步骤)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上市方式;
    寻找承销团或做市商;
    承销团组织财务专家及律师对企业初步评估;
    选聘金融律师做法律顾问;
    签订上市意向书;
    选聘国际会计师对企业进行财务审计;
    选写招股说明书;
    承销团组织对企业进行诚信调查;
    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申报登记上市;
    承销团安排上市路演;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宣布申报登记有效;
    确定股票发行价格;
    向交易所申请挂牌;
    公司股票挂牌交易;
    承销团将融资汇入公司指定帐号,上市完成。
 
四、美国上市的障碍与误区
    美国华尔街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去那里上市对企业所有者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企业往往缺乏专家的指导,无法对去美国上市有一个系统而完整的了解,无法克服这种因陌生而产生的顾虑。
    一些已经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在最初圈到钱后没有好好珍惜这种难得的融资管道,没有做好后续工作,致使股票表现不佳,无法进一步融资。有个别企业甚至因没有遵循上市公司规则造成负面影响。此外也有一些没有实质业绩的企业利用了美国宽松的上市环境,尽管包装上了市,当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人们以为美国上市的前期费用相对较高,其实美国上市的前期费用实质上比在中国低,与在香港基本相当,因为在中国或香港上市有和多额外的费用。上市以后每年维持上市资格及公共关系的费用也不见得比在中国或香港高,如公司规模小,20万美元应可维持。
    有人说美国法规对上市要求太严,其实相对中国或香港应该说更宽松一些,上市企业可以连续多年亏损而不会因此被停牌,只要投资人对企业有信心就行了。企业融得的资金只要使用得有利于自身得发展,投资人大都会理解与赞同。
 
注:本文来自我公司总裁卢少平博士,发表于《中国民营》2002年首刊,如须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