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与资产配置的国际化
Ld-invest 奎星
在成熟的自由资本市场,资产配置的国际化早已是基金经理们投资策略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并取得了令人侧目的佳绩。为了取得分散化经营和收益最大化的目标,有经验的投资者们往往对发展中市场青眼有加。研究表明,尽管发展中市场的风险较成熟市场大且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包含发展中市场证券的资产有机配置往往能在特定风险系数下取得更大收益。同时,国际化市场与国内市场,准确地说,发达市场和发展中市场的关联性很小,这样,资产配置的分散化 和多样化目标得以实现。以上两点是众多机构投资者的共识,因此才有了众多投资者觊觎中国市场,试图分一块QFII蛋糕的现实。国内的政策制定者于是顺WTO之水推动这 一波澜,QFII才得以步步展开。最近甚至出现了非金融机构,如盖茨基金会也加入了QFII的行列。然而在国外资金走进来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让自己的资金走出去。中国现有的外汇储备量已经很大,民间外汇储备量也相当可观。国内保险资金,社保资金等也急需分散化经营以取得稳定收益。而国内有限的投资渠道有很大的制约性和不完善性。因此不妨把政策放开,在引进外国投资理念的同时,把资产配置的目标放得更宽一些。当然,心急喝不得热粥,中国的资本市场不能完全一下子放开,在引进QFII的同时,QDII也被政府纳入了议事日程。
为什么要把资产配置国际化呢?除了以上两个原因,中国市场的特性也支持资本的国际化组合。具体原因如下:
1. 中国资本市场的缺陷让中国的投资者信心皆无。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时间很短,距离发展成熟还很有一段距离。国有股不能实现全流通,没有可以平衡市场的卖空机制等造成同股不同权,投资者一窝蜂地哄抬或者打压股市等现象的发生。有限的投资渠道也限制了现有资金的流动。这些因素表现在证券市场上就是股市的反复无常,让投资者不知道如何操作。在多年的发展后,散户们的钱被套牢而无法解套,即使机构投资者的投入也大幅度缩水。投资者对中国的市场也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以至很多人彻底丧失了在中国进行投资的信心。他们宁愿冒一定的风险在国际市场进行操作。大量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向香港股市便是一个明证。 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基金和券商等投资机构在缺陷重大的市场里无法合理操作,于是,才有了一些违法乱纪现象的产生。消除这一缺陷需假以时日,所以他们宁愿投资于成熟市场。基金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很突出的例子。在封闭式基金丧失了其固有的吸引力后,开放式基金也粉墨登场了。然而,中国基金业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一季度苦心经营的繁荣景象在二季报面前成为了笑谈,证券投资基金在“理财专家”们的操作下今年上半年几乎全行业巨幅亏损。而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证券公司也在延续着衰落。这一方面可以归因于投资者本身,另一方面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中国的证券市场体系。为什么中国宏观经济的大好形式下股市如此低迷?为什么行业的飞速发展却不能引起投资者的兴趣?为什么公司稳定持续的发展背景下市场价值却一跌再跌?这些问题不能不让人深思。
2. 国内公司信任度偏低。经过数年的整顿和监管强化,中国上市公司的质量依然让人担忧。平均每两天便有一家问题公司出现着实让人怀疑中国上市公司的诚信度。由《经济观察报》经济观察研究院编制的“2004上市公司信任度指数”显示,一千多家境内上市公司的信任度均亮“红灯”,平均信任度指数35.6!而这项指数的满分为100。“上市就是圈钱” 成了人们的共识。有人问,我们不是有监管机构吗?对,我们是有监管机构,并且监管机构的工作似乎还很有成就。不是吗?你出了问题,我就查,查出来后我就谴责,就罚款。似乎应该没问题了。然而问题恰恰出在这里。试问在你能圈两个亿的前提下,你也愿意接受40万或者哪怕是200万的罚款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如果仅仅是这样的罚款力度你愿意再度这样圈钱吗,答案自然也是肯定的。于是乎,虚假信息,不实报告也就在这种可以让人理解的情况下诞生了。这样的公司能让投资者信任吗?否!
3. 国内特殊资金和机构资金需要寻找更稳定的投资回报途径。尽管国内市场有一定吸引力,但市场的表现实在是让人提心吊胆。想取得长期稳定的回报基本没有可能,除非进行非法操作。这对需要极度稳定回报的社保资金和保险资金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于是,在2004年初,国家允许社保基金和保险基金进军国际市场,为QDII开了一道暗门,各商业银行外汇结构性存款也算是间接性地国际投资方式。但暗门之开和间接投资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大量的其他国内机构投资者也希望能够借国际市场分散风险或取得高收益。近两年来香港市场的飞涨和去年美国股市的回复刺激了许多热钱的外流。国家有关部门对此也无计可施。其实,大家也都明白,“堵”不如“疏”。在其他行业市场即将放开的背景下,不放开金融市场,不允许资本一定程度的流动必然会导致不合理的发展后果。如果中国一旦出现了证券市场的危机,整个金融危机也难保不会出现。分散化的投资对于缓解这种危机自然有莫大的帮助。
以上是资产配置国际化的几个内在原因,也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在国内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毋庸质疑,QDII自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国内市场,使沪深股市面临更大的压力。但有压力未免不是一件好事,在一定的情况或可转化为变革的动力。中国的加入WTO对中国各行业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波,QDII的实行也会使中国的资本市场产生一定的动荡。但久利长安的良性后果也正是我们要进行资产国际化配置的前进动力。
QDII与资产配置的国际化
评论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