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雪冰张恩照事件,拷问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思路?


从王雪冰张恩照事件,拷问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思路?

 

     9月28日,香港《信报》、《经济日报》等财经媒体对建设银行原行长张恩照事件进行了报道.尽管事件的结果和真相还在进一步的求证中,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建设银行继王雪冰之后的又一任行长出了问题.而他们所曾经领导的建设银行目前正处于香港主板IPO的最后冲刺之机.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能说是一种巧合.在建设银行乃至四大国有银行纷纷引进战略投资者,打造自己的"金融航母"的时候,我们自身的内部却出了问题,联想起中国银行不平凡的2004年,我们不难看出,中国银行业的内部控制乃至中国银行业目前的运作体制本身是如此的脆弱.

   在后WTO时代,对金融业设限的最后放开阶段,管理层以及广大学者的引进战略投资者,提高资本充足率和市场竞争力的市场化改造思想,在中国银行业内部诟病重重的背景下,显得颇有点临阵磨枪的味道.但是终究解决和抑制不了“张恩照们”的无情的背叛.因此,可以认为,在中国银行业内部控制没有很好的完善,内部的体制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内部市场的信托责任思想没有很好的培育的情况下,任何寄希望于外部冲击和外部制度救济的思想都是不切实际的一相情愿. 

   眼下,建设银行正处于上市的最后冲刺之中,很多国际投资者也纷纷表示张恩照事件不会影响自己的既定的投资行为.我想大脑稍微清楚的人都可以看出,这只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说法.一个最高决策者接二连三出问题的经济实体,目前仍然运转的很好?除非它的制度本身非常的健全,就像美国的三权分离制度一样,换一个总统,并不会对政局本身产生太大的影响.而反观我们的制度本身恐怕很难得出上述结论.因此,你只可能得出一个可怕而简单的结论,经济实体的肌体本身也存在问题! 

  因此,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在务实的同时还需要一个理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