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永远是第一位的战略目标


http://www.hnol.net 2005-10-24
本报评论员 吴非 特约评论员 刘祖华

  中共湖南省委八届十次会议于10月21日下午闭幕。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议强调“十一五”规划,必须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首要推动力量,体现民意、集中民智、贴近民生,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和谐规划;围绕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突出“发展、创新、富民、和谐”四大主题,提出了“明显改变广大农村的整体面貌、明显优化产业结构、明显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改善经济发展的保障条件、明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本报10月22日1版)。

  湖南是一个内陆省份,由于历史和政策的原因,属于亟需“崛起的中部”区域。虽然就全国范围来说,经济发展处于中间或中间偏下水平,但相比重工业基地大东北和西部地区的政策性倾斜,及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和地利之便的东南沿海地区而言,湖南确实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并寻找自身的准确位置。面对“东部新跨越”、“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蓬勃发展,有专家学者发出了谨防“中部塌陷”危机信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提出了“中部崛起”的发展大战略,在去年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湖南经济要“向北融入长江经济带,向南融入泛珠三角地区”的起跳方向,为湖南“定格”了新的发展思路。

  有学者把我国区域发展形象地比喻为一个大家庭的“子女成长史”:最早实现改革开放的沿海地区由于其优越的自然资本和天然条件,最早受到追求而“靓女先嫁”;西部地区是受到家长和兄弟姐妹更多照顾的“满子”,得到了“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扶持;“长子”东北老工业基地因为“成家立业”过早而正奋力振兴;剩下的就是中部地区这个“丑女”了,由于天然条件不优越而“谈婚论嫁”机会少,成为政策阳光惠及较少的“政策洼地”,所以要把自己嫁出去,可能需要更加丰厚的“嫁装彩礼”———当然,政策支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增强内质。

  发展永远是第一位的战略目标,而创新即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富民与和谐则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的。省委的决策是英明的,我们应该抓住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调整区域经济发展重心的时机,在我国区域经济由南往北、由东到西、由四周到中部的推进格局下,以“中部崛起”战略框架为突破口,一方面积极争取中央的优惠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同时对湖南省现有产业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找出真正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重点发展,大力培养和构建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只有这样,湖南经济的真正雄起,才庶几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