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过去的民间,有一种流行两千多年的习俗,无论出门远行、搬迁营造、走亲访友,还是结婚嫁取、开市立业、走马上任……总之,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事先选择一个“黄道吉日”,以祈求平安吉祥,这就是“择吉”习俗。“择吉”,古代又称为“涓吉”、“诹吉”,民间俗称“看日子”或者叫“查日子”,择吉术是一门数术,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叫做择吉文化。
在远古时代,人们生存的过程就是不断地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但是由于人们生产力的低下,人们对于很多自然现象的认识不够充分,从而对自然产生了敬畏,于是就产生了巫术和祭祀。同时人们还希望能对一些自然想象作出预测,希望从被动转化主动,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萌发,在观察日月星辰和四季更替的过程中,又产生了唯心的以周易为代表的方术。包括周易八卦、太乙、六壬、奇门遁甲、禽星、丛辰、建除、堪舆、风角、占星、孤虚等在内的所有数术,这些方术既互相渗透又各自具有自己的独立性。其中的“择吉”,就是以干支历法和神秘的神煞体系为基础,并结合阴阳八卦、九宫算、黄道黑道、风水堪舆、八字算命、二十八宿、十二值、六曜等进行推算,以判定行事方位和时间的吉凶与否。“择吉术”自汉代开始大行其道,后经过历代不断的发展,甚至不断有类似书籍出现,被称为“通书”,其中以清朝乾隆时所编纂的《协纪辨方书》最详备,最具代表性。
“择吉”表现了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和掌握,人们虽然对客观规律不了解,但主观上还想掌握这些规律的一种心理需求。古人崇向“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寻求安全的生存状态的一种反映。但由于“择吉”理论的核心是建立在唯心的基础上的,而且其理论本身就是漏洞百出,自相矛盾,因此整体上说,这纯粹是一种迷信行为。作为一种纯粹唯心的迷信,其唯一还算“进步”的功用就是对于相信他的人,或许能对一些遇到困惑的人,起到一点点暂时的“心理的安慰”,心甘情愿接受一种有偿的“谎言”而已。
至于有人以“择吉”作为一种流传久远的文化现象,是人们对于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掌握,从而推断出其具有“科学”的一面,认为迷信之中有精华的观点,显然是为迷信做了一件“皇帝的新衣”,其理由不攻自破。
不过,目前在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等地,“择吉”现象还一直存在,在中国大陆,“择吉”一度绝迹多年,近些年在民间逐渐有死灰复燃的现象。“择吉”既然是迷信为什么能够流行这样久远呢?我们不得不有些疑问。择吉作为一种从古代开始流传来的习俗,由于长期的潜移默化,或多或少会存在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譬如目前社会上特别农村青年结婚,还有不少人要“查日子”,选择一个良辰吉日,从而增加了喜庆气氛和白头偕老的预示作用。
因此“择吉”现象如果不能禁绝,那么就如祭祖、年俗一样,作为一种民俗来看待和引导吧。至于利用“择吉”等方术从事算命等非法商业活动,从整个民族素质提升角度来看,则还是有继续禁绝的必要,否则多少会有些前功尽弃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