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时光如梭,蓦然回首间,2005又走到了它的尽头,而往日平静的校园也平添了几许热闹与匆忙。毕业生为工作而奔走,尚未毕业的心里却早已闻到了浓浓的毕业气息,“几家欢乐几家愁”,每个人都在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不管这个梦想与过去的执著差距有多远。
学生们一批批学成毕业,桃李天下;又一批批接过重担,前仆后续,时间见证着每一段历史,又卷入了一个个不可预知的未来。或许“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而导师的使命,就是在学生们探路迷惘之时,点起一盏明亮的心灯,用全部的光芒,去引领他们逃离幻觉的误区,走上现实的坦途。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生逢盛世,衣食无忧,尽享“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乐趣;同时却也如坐针毡,芒刺在背,无时无地不在接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考验。为此,我们庆幸过,我们忧伤过,但是我们不得不选择直面,因为这就是现实,现实是无情的;因为这就是真理,真理是不容争辩的。无论是谁,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地去争取一切力所能及的机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自己合适的才是理想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未来的事实会告诉你一切。
我常在跟同窗们谈心的时候引用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句话,“幸福的人(家庭)都有相似的幸福,不幸的人(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劝告他们不要老是一山看着一山高,更不要还没有学会走路,就急着要跑起来,要知道每一个成功者成功的背后都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风光背后却是无限的艰辛和痛苦的抉择。只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机会总会在某一天不期而至,曾经错过的,曾经舍弃的,曾经牺牲的,都会有得到补偿的一天。这种道理看起来是老生常谈,毫无新意,但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呢?有几个能像李白那样,始终抱着“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信念,又有几个能像钱钟书那样,为了学问可以心甘情愿地忍受寂寞,坐一辈子冷板凳呢?
这又让我想起去年校庆时的一些见闻。看着许多毕业的学生,曾经知名和不知名的,如今不少已成为政坛新秀,商界巨子,乃至文化名人,心里的那份感慨自然难以言表。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育人,而康乐园的古柏青松,枯藤老树,又何止百年?往日的峥嵘岁月,金戈铁马,尽随这时光之流水缓缓东去了,而今朝风流,又需要多少“人物”前来引领呢?我一直在思索,也一直在努力。虽然我知道,我的力量无异于杯水车薪,但我更知道,没有一杯水的倾洒,就不会有整车薪的幸存,难道不是吗?
话题好像越来越远,我才惊觉我所要做的,只不过是为即将到来的毕业写一篇感言——凝结着我的思考与心声,虽言毕而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