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谈WEB2.0的盈利模式,要有WEN2.0思维
胡狼狼
周末在清华经管学院咖啡厅和新浪IT论坛几个朋友聊WEB2.0的盈利模式的事情。
这个题目太大,而且是聊天而非理论研究,所以,只是把当时的聊天的要点记录在这个地方。
实际上,如果有人知道问题的答案,那就太牛X了,但是我们仍然能够从经验的角度,尝试着看看如果WEB2.0盈利,会是什么样子的。对WEB2.0 来说,什么才是WEB2.0? 实际上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所以,现在网上提到WEB2.0时,只是说是从历史的角度,从WEB1.0的对比去看。所以,看WEB2.0的盈利模式也只能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对比一下1.0时代的盈利方式。
WEB1.0时代的盈利问题,经过互联网10年的发展,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一些答案。比如互联网广告,比如电子商务等。大家会发现,WEB1.0时代的盈利模式,其实很多都回归了商业传统。就是应用会很多种多样,满足客户的很多需求,但是盈利模式却回归那么有限的几种。所以,我们设想WEB2.0时代的盈利模式可能也是非常有限的。为什么只会是有限的几种模式,而不会是更多?因为从1.0的历史来看,互联网的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只能对商业价值的实现进行重新整合,比如互联网广告,国内、国外的门户都是因为实现了互联网的媒体特征,从而可以在媒体这样一个角色上,实现广告盈利模式。
我们就从广告谈起,现在很多BSP做法上实际还是门户方式。发动专业写手或者普通的BLOGGER写BLOGGER,然后根据文章的可读性点击率等,通过编辑放到首页,通过内容获得以阅读这样的方式参与的客户,从而实现广告价值。这个和传统的门户网站是没有本质的区别的。WEB2.0的研究者讨论更多的也基本是在内容的组织方式、传播方式上讨论和传统媒体、传统互联网媒体的区别。这个阶段的实践过程最典型的就是BLOGCHINA,通过公开的资料显示,它自己定义的盈利方式和门户无异。
如果说,WEB2.0 能够从文化上和技术上,完成对传统媒体和传统互联网媒体的一种取代,那么WEB1.0中门户的盈利模式的成功就有可能复制。但是现在还看不到这样的趋势。BSP的内容现在并没有比门户的编辑整理的内容显得更加可读。而且,随着1.0门户网站自己的参与,完全新创立的BSP很难取得独立的成功,也就是说,如果顺着这个思路走下去,即便能够盈利,收获者很可能是1.0时代的门户。不光是BSP,那些做论坛搜索和社区的网站,虽然有大量的原创内容,但是在和1.0时代的门户竞争方面,并无太大优势,很多1.0时代的巨头,本身就维护着巨大的社区。
从需求角度,很多写BLOG的BLOGGER,写文章也并非为了进行大众传播,这个和众多泡BBS的网友是一样的。我们发现,社区的赢利模式即便在1.0时代也并不突出。针对个人的社区现在还没有独立的赢利方式,最多只是实现了收入,可以养活自己,采用的方式也是多管齐下,有广告、SP等。与个人网站不同的是商业社区网站,如阿里巴巴和一些行业社区可以靠会员制收费。实际上,并不是说社区网站无法盈利,而是说相比门户很难获得竞争优势,盈利规模不够而不能成为主流。什么意思呢,就是服务满足用户需求的时候,无法获得得到用户的忠诚,社区网站一收费,人气就没有了,商业社区更多是靠推销,推销一停或者面临竞争,社区就无法维持。这个和EBAY和门户就不一样,相比之下还没有达到一种稳定状态。
文章开始提到,我们无法给出WEB2.0盈利模式答案,但是可以通过类比,可以得到些感性的东西。刚才说到广告,其实广告的模式也在发生变化。最近几年非常成功一个案例是分众,属于户外广告的范畴。大致了解户外广告的人都知道,批到在外面放一块广告牌是多么困难,这个行业在02几乎没有新进入者的空间了。而分众创造性的利用技术进步(液晶屏),生生的就开辟了一块很大的空间。所以,我们做一个类比,在网络空间我们能否在拥挤的互联网广告市场开拓出一个全新的空间呢?我觉得,我们在发展WEB2.0应用的时候是WEB2.0的思维,在盈利模式上,其实也应该有2.0 的思维。也许是WEB2.0从业者很多并非有销售一线的经验,所以还是在重复只要有应用就会有需求,有需求就会有盈利的老路。互联网10年,大家都看到了,互联网就这么怪,有需求但是并不容易就自然而然有盈利。
刚才韦老师提到要有果因思维,韦老师是营销高手,他实际看互联网看的很透。做互联网就要有果因思维。分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江南春一开始就知道要什么,然后织出一张网络,那么怎么会不成功呢?所以,我们觉得寻找到WEB2.0的盈利模式就需要这样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思维方式是2.0的。WEB2.0有很多特点,这些特点对传统商业的颠覆更大,为什么,因为互联网不是发展成熟了,而是改变世界的力量刚露出苗头,2.0是1.0 的升级,自然该是这样。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些特点去寻找机会。比如长尾。长尾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一种颠覆。WEB2.0的很多东西都非常适合长尾。通过长尾的理论,我们实际上现在是可以看到一些WEB2.0成功的商业模式的样子的。
比如广告现在是这样的形式,那么将来可能就不是了。我举一个例子,比如《精品购物指南》当时这样的报纸就是对传统报纸的颠覆,一个全是软文和广告的报纸怎么会有人看?!我们再看,很多BLOG写的内容,其实我们都可以认为是“软文”,比如,你说你吃了哪个馆子好,你用的那种香水有什么特点等。这样的软文实际上是无害的甚至有好处的。因为BLOG的传播特性决定了这样的传播只可能是小众传播,和大众传播不一样。在模式上和口碑传播是一样的。在大众传播时代才会有软文、公关稿和广告。所以,你在小众传播的2.0的东西上去做广告,怎么可能成功呢?顺着这个话题可以谈更多的东西,但是有些偏离主题了,以后我们再谈。
总结一下。我们觉得做WEB2.0不能仅仅是形式上是2.0 的,而思维还是1.0 的。互联网通过2.0 的升级后,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将可能更具革命性。但是,要先知先觉的看到可能的结果,所谓果因思维,实际上是具备2.0 的思维方式,反过来,看WEB2.0的服务和应用,才有可能成功。市场不会等你,为什么?网民都1个亿了,和当年新浪从几百万网民圈地圈过来不同,循序渐进的发展没有时间和空间了。你做BLOG,新浪一做,很多人就慌了。其实慌了,说明他在做2.0 但是思维还是1.0的,因为前面说过商业模式不可能多种多样。其实如果思维是2.0的,空间还大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