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智业的历史与发展


谈中国智业的历史与发展
博锐管理在线 ,2005年8月20日,作者:申良君(编著)

一、 策划的涵义及本质:


1、中国咨询和策划是一种智业活动的不同阶段。


策划一词,凝结着浓厚的中国本土文化特点,它的内涵和外延,是任何外来词汇都无法包含的,只有策划一词,才能表达中国智慧产业大军所从事的行业和特色。

第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策划是结合中国实际和外国咨询业特点发展与创造出的新型行业。策划一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在国外找不到与之完全一样的词,在国外,有的叫规划,有的叫咨询,有的叫顾问,在英文中,也找不到一个准确的词语能翻译成策划,英文单词plan、strafegy、scheme、plof都是指战略、策略、计谋、计划等含义,也没有策划的意思。中国“策划”也不能叫“咨询”,在汉语中,咨询有询问、商量、切磋的意思,与之对应的英文Consulf或Cousulfafion一词,更多含有磋商、评议的意思。因此,将外国的咨询、顾问、规划等智慧行业翻译到中国,用策划一词来表达,应该说是最科学的,否则,就会出现与西方语言翻译上的困难,因为策划一词已有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底蕴,在今天我们借用其词,是它已焕发出了中国智业人物的聪明才智”。

第二、中国策划从产生的时间时代背景看,中国策划兴起于90年代初,而中国咨询业产生于80年代初,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背景有了不同的变化,中国的市场经济越来越成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贯彻得越彻底,中国策划业比中国咨询业起步要晚10年。因此,中国策划人更接近市场,更年轻化、更专业化。如果说咨询注重企业诊断的话,而策划即注重企业的发展,如果说咨询注重被动请教的话,策划即注重主动出击,如果说咨询注重点线层面的话,策划更注重整体层面。这是因为,它们所走的路不一样,策划人与咨询人所从事的行业是有区别的。中国咨询是从工程咨询、法律咨询、农畜牧业咨询到科技咨询、管理咨询这样一条路走过的;中国策划是从广告策划、公关策划、营销策划、战略策划、品牌策划这样一条路走过来的。例如,我们可称“广告策划”,就不能叫“广告咨询”,可称“公关策划”,不能叫“公关咨询”、可称“营销策划”,不能叫“营销咨询”。

第三、我们同时必须承认中国咨询也是一种智业活动,策划与咨询也是相通的。只不过“咨询”是完全西化的称呼,而“策划”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称号,中国咨询是智业的初级阶段,而中国策划是智业的现在进行时,这应该就是两者的区别与共通。因此,在有些行业,只能叫咨询,叫策划是不通的,如“心理咨询”就不能叫成“心理策划”,“法律咨询”就不能叫“法律策划”,“工程咨询”就不能叫“工程策划”。

2、策划的本质就是一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策划是什么?策划是一次革命,一种谋略,一种战术,一种技巧,一种手段。策划就是将知识重新进行排列组合,创造“智力成果”的一个脑力活动过程。这个定论出发,可分为符合从事企业策划和文化策划两个类别,也符合策划的本质特征。不管是物质或精神的产品,都是一种智力成果,而前期谋划或计划或设计或思维最后变成现实的这个过程就是策划。


知识创造价值,缩短劳动时间。在当今,二十一世纪生产力的战场已从制造业转到知识产业,过去120年,由于当时还处于工业经济时代,制造业的生产率每年仅以3%的速度提升,而如今却物事人非,世界经济进入了高水平的发展时期。中国恰赶上知识产业时代的步伐,国家的社会生产率是一直按7-8%在增涨,使我们缩短了劳动时间。这里也可见知识在其中的运用的重要性。


知识+策划=财富。知识是前人留下来的先进技能和技术,策划是知识创新的智能和钥匙。前者是静态的,后都是动态的,前者是历史的,后者是未来的,静态+动态、历史+未来,就可以产生质的飞跃。人们可以掌握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知识,知识往往处于静态之中,由于人类几千年历史,要掌握先人留的知识也是一件困难的事,这就是教育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知识,才可能少走弯路,创造新的知识。


策划是一种的知识创新方式。没有知识的人往往在事业上会走弯路,拥有知识的人是站在巨人肩上看问题,当然事业容易成功。但人类仅仅只做好掌握知识的工作吗?显然不是,这样,人类就无法发展,知识就变成了一种工具。策划是知识的上层建筑,知识是策划的经济基础。策划人必须掌握知识,而且应该是掌握多种知识的人,一个成功的策划人,往往是一个复合型人才。没有知识的人从事策划显然是盲人摸象。知识的首要重要问题是创新,人们必须试图在实践中寻找创新的钥匙,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策划就是知识创新的智能和钥匙,人们可以通过策划手段把它变成生活现实。

3、策划是一种社会生产力方式之一。


策划也是一种生产力。策划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就是运用知识的一个过程,它的目的在于提高生产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讲,策划也是一种生产力。策划到底怎样提高生产力?生产力的三个元素中,最重要的元素是人,人与生产力构成的其它二个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有思维,而优秀的思维就会变成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就是我们所称的“智力成果”。也就是说,人只要思想了,就可能产生“智力成果”。创造“智力成果”的过程,在今天我们就称为“策划”。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变得更大,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今天的人从事生产,必须掌握知识,拥有知识的人在运用和驾驶生产中,显得更有计谋,更有章法,这一切不得不归功于人们懂得策划。

4、策划是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

策划,是一门新兴学科,策划学是一门新兴科学,是一门集战略、营销、广告、公关、管理、传播等为一体的综合交叉学科,它有它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概念和范畴,学科要素,研究方法及验证方式。因此,要当一个合格的策划人,必须是为企业经营活动中出奇致胜的高招,是知识经济来临的代表人物,其思维的构建过程须由实践完成,一个成功策划人完成的策划过程、经营理念、雄韬大略、操作手段一旦提炼成案例,带给社会的价值将是历史和文化的永恒。

(二)策划的历史及渊源:

1、国外的咨询业。


咨询业起源于英国,在1800年工业化发展初期就产生了,最早是以工程咨询为主。在本世纪初,美国就有了咨询业,到1975年咨询公司已达5300家,咨询人员10万,为世界各国之冠。日本咨询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管理咨询是从1895年泰勒作“效率”顾问工程师开始的,最初出现于美国,后来移到西欧、日本。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管理咨询服务的领域主要限于生产现场的改善、作业研究、生产技术的合理化建议和会计业务等方面。二战以后,咨询业领域逐步扩大,出现了经营战略的中长期计划,称为战略决策,二十世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咨询业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已经开始出现高级的综合咨询机构。即所谓的“智囊团”、“思想库”、“头脑企业”,如美国的全球最著名的“头脑机构”——兰德公司。据一个资料表明,80年代,美国独立的咨询机构约3500家,年营业额20亿美元,英国咨询机构约2000家,大型机构约2000人,小型机构约几人,日本仅东京一地就有200多家,印度也有127家。咨询业在国外有200多年的历史,从事的人员很多是政界、经济界、知识界的精英。

2、中国的咨询业。

我国咨询业八十年代才开始兴起,最早的行业主要是法律咨询,医院的心理咨询,农业专家为农民的畜牧业咨询。科技咨询是咨询业发展的第二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科协可以说是中国咨询业的发祥地和拓荒者,率先进行咨询服务活动。胡耀邦同志在科协二大讲话中提出,科协要开发智力资源,之后,全国又成立了“中国智力开发工作者协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咨询业又开始涉足企业管理。管理咨询主要是在短时间内找准企业管理上的问题,一般情况是综合诊断时间为20-25天左右,专题咨询时间为10-15天左右,咨询业的进一步发展,又开始进入工程咨询,1982年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成立,它包括17个专业工程咨询公司,职员2万多人,其中1.2万工程技术方面的专家,全国各地又成立了很多工程咨询公司。1982年成立的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是我国经济咨询的专业化公司。

策划业是咨询大行业的灵魂,中国策划业是中国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是伴随着市场不断发育和成长而新兴起的智慧型产业,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的社会分工需要。这将意味着中国企业从过去拍脑袋的决策思维模式正式转向借助“外脑”进行科学决策的新思维方式。作为“外脑”的职业策划人,现正处于“外脑革命”的催长发育期。随着国际对中国智慧购买力的增强、中国企业竞争对策划咨询需求的增强、中国第二代资本拥有者对策划依赖程度的增强,中国策划业的高速发展,将为策划人带来前程似锦的发展良机。咨询行业的从业者(策划师、咨询师、培训师)在发达国家被誉为钻石职业,超越了职业金领的经理人。



(三)中国策划业的历史阶段及现状:



1、中国策划业的历史阶段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开始萌芽。今天的“策划”到底从什么时侯算起,我们认为应从中国改革开放算起,也就应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算起。因为,它是中国一个新的时代开始,是从传统的自然经济走向开放的市场经济的标志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从这一年算起,策划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九十年代初期至中期,以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为标志,是策划业的形成发展时期。这是中国策划业的急剧形成时间,短短的几年,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批以智谋为业的“策划人”。他们一会在这里讲课,一会到另一个企业出谋划策,这些人非常受企业尊重,他们从中也尝到了乐趣,这时一些媒体上将这种人称为“策划人”。


九十年代末期,以“策划者何阳的入狱”,宣告点子时代的结束,策划业则进入成熟时期。

二十一世纪后,以2000年“中国十大策划案例和十大策划人”的出炉为标志。也许是历史的巧合,经过二十年的历程,中国策划业恰在2000年这个时钟上产生了一场重大事件,这一事件标志着策划业又迈向一个新的阶段。


2、我国策划业的现状


(1)策划业的媒介交流平台工作也不断推进。


1996年广西《金田》推出的“中国十大策划人”。是将中国策划人推向社会的标志性事件。


1997年广州《南风窗》评出了“中国十大策划案例”。


1998年,北京经济日报集团所属的《名牌时报》又推出“1998年中国十大策划个案”。


1999年《中国经营报》评出了“中国十大经典案例”,评选范围不是很大,主要是在报上发表的案例作为入选范围。


2000年6月29日在北京,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社会经济决策咨询中心主办“中国十大策划人”,从四面八方来的国内策划人云集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领导人为他们颁奖。颁奖后,又在北京亮马河饭店的国际会议厅里,参加了“2000年世纪策划大会”。


由中国生产力学会、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中国国际策划学会联合发起“2002年中国企业策划案例暨策划人奖评选”。1月25日上午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了新闻发布会,6月21日下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颁奖仪式。


2003年,是中国策划业迅猛发展的一年。由中国策划研究院与北京国嘉鼎盛营销策划研究院联合于2004年1月8日至9日在京召开“2003年度中国策划师年会暨首届策划学术研讨会”。

2004年,由中国生产力学会、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中国国际策划学会联合发起“中国企业策划案例暨策划人奖评选”。



(2)各级策划专业机构和鉴定培训中心的成立。



①专业学院的成立。北京商品经济学院是一家民营大学,全国首创设立策划系。湖北省建立了华中策划大学,以民办教育来积极推动策划人才的培养。


②各级策划机构及学术团体的成立。


各级单位策划机构设立:如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北京大学企业研究中心、“中国石化集团” 、“海尔集团”、“海信集团” 、“红豆集团” 、“康佳集团”、“TCL集团”、“东方航空”等,也设有这方面的专门策划机构。


全国性的学会:中国策划协会、中国策划联盟、中国策划研究院、中国国际策划学会、中国生产力学会策划专家委员会、WBSA世界策划联合会、中国策划管理协会等。地方性的学会:河南省策划协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策划协会、常州市策划协会、海口市策划学会、重庆市策划协会等。


③鉴定培训中心的成立。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为评审和培训助理策划师、策划师、高级策划师的全国唯一试点省份单位。其他学术机构,如中国策划协会、中国生产力学会策划专家委员会、中国策划联盟、中国策划研究院、WBSA世界策划联合会等学术机构也开展了对策划人才进行社会层面的鉴定和培训工作。

(3)学术刊物和网站的建立。


①杂志专版和案例增刊的设立。《中国经营报》、《人民日报市场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日报》、《广告导报》、《销售与市场》、《智囊》、《成功》、《企业研究》、《成功营销》、《南风窗》、《企业销售》、《商界》、《品牌》、《智囊》等国内较有影响的杂志,在这方面都开辟了专版,有的还出了案例增刊,这对策划人重视案例无疑起了很大的作用。


②专业书籍及专业杂志的出版发行。策划专业系列书籍如《策划学》、《顶尖策划》、《文化策划学》、《财智时代——王志刚的观点》、《恩波智业》、《转身看策划》及各级协会刊物等出版。


③各种策划专业网站的开设。目前开设的网站有:中国策划联盟网、中国策划家网、广东策划网、中国策划师培训网、南方策划网、中国策划师网、WBSA世策联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