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制度是人类文明程度与文明历史进程必然结果与反映。文明程度决定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标明了人类文明的历史年轮。
而社会模式,则是由民族文明决定的,是民族文明价值标准的体现,它离不开民族特定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与文化基础,集中反应的是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经济、政治、文化基础构成一国国情。市场是经济的基础,人权是政治的基础,思想是文化的基础。
一个民族必然会选择其社会模式,但不可能去选择社会制度。正如一个人必然会拥有其天性(性格特征),而不能去选择其年龄特征(历史的年轮会自然布满其皱纹),人的一生中年龄特征是不断变化的,而天性则终其一生,难以改变。
当然,一个民族故然不可能去选择社会制度,故然只能顺应社会制度即时代趋势变化的选择,任何社会模式,只有也必然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只有也只能顺应社会制度进程变化的需要,及早采取对策应变新的形势、才能避免社会危机与危局的产生。
社会模式一方面有其民族的特征,另一方面必须顺应社会制度发展的需要。就经济制度而言,自然经济必然被现代经济取代。
现代经济即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现代经济制度,首先是市场经济制度。市场是客观存在的,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和交易而产生发展。在不同社会制度与社会模式中,市场所起的作用程度不同。今天无论什么社会模式,都必须建立起以发达市场经济为核心的现代经济制度。科学的宏观调控机制是现代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立足于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上。
首先现代经济制度只能建立在发达的微观市场经济基础上。市场是客观存在的,它是经济存在的前提,没有市场就没经济。正是因为微观市场基础的重要性,决定了自由经济个体存在的必然,自由经济个体生存发展的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权利,是自然赋予不可剥夺。自由经济个体活动构成微观市场经济基础,又是宏观计划调控的前提,两者是统一的。微观层面自由个体的活动具有个体私有属性,强调个体私有的利益,不可避免存在对整体的负面影响,因此只有通过整体宏观调控,来规避自由个体的活动对整体产生不利影响,以达到维护整体利益的目标,以保证整体的存在和发展。总之,在任何社会制度与任何社会模式中,个体与整体,私有与公有,微观与宏观,是必然共存的。离开个体没有整体,离开私有没有公有,离开微观没有宏观,离开市场没有基础。
其次,现代经济制度,是在微观市场经济基础上建立一整套成熟健全的有关经济活动各方面的可行的制度体系,其中包括建立健全宏观调控机制。
建立自然分配基础上的社会分配机制,是建全宏观调控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自然分配是遵循市场自由竞争分配的市场法则,但自然分配并不能总做到个体分配机会相对均等。相反往往是极不均等。如果社会不加以及时调控,往往产生社会两极分化加速的不正常社会现象,从而影响社会存在与发展。但是必须控制走向极端的情况产生,社会调控如果全面否定自由个体活动的权利,剥夺自由个体私有的一切,不但违备自然法则,而且表明也消灭了社会耐以分配的经济基础。最终达不到社会宏观调控制的目标。
如果建立起科学的宏观调控分配机制,便可以在自然分配基础上实行合理可行的二次、三次甚至更多次社会分配。当然其前提是强调自然分配的基础性,重要性与主导性的地位。要实行社会宏观调控分配,必须认识到建立多方位战略储备机制的重要性。随着发达市场经济社会的来临,特别是人口老龄化社会来临,社会养老福利将成为一项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略储备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