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业论文一组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绩效、缺陷和治理
《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第八期  柳松 程昆
由于正规金融的市场缺位,非正规金融已成为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为农村社会与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一定程度上弥补和促进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同时,由于农村非正规金融受信息掌握的有限性导致交易成本过高,且得不到法律承认和政府认可,生存风险较大。随着非正规金融规模扩大,基数过高又未被统计未被纳入宏观管理范畴,所以对经济运行的平稳性具有一定潜在的破坏作用。对待农村非正规金融应合理加以引导,加强监管并于法律上予以其应有地位,促其成为我国正规金融市场的有力补充。

当前国际各主要WTO成员实行的农业补贴政策

根据 周阳《危险的55亿元政府奖金》  《经济》2005年第四期

1.一般性政府服务   组织培训农民提供咨询服务(典型代表国家:欧盟 日本)

2.收入保险和收入安全网计划  (美国欧盟 澳大利亚 加拿大)

3.自然灾害救济计划

4.结构调整援助  (美国 日本 韩国澳大利亚)

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

郭星华  《探索与争鸣》  2005年第二期

    当代农村的变迁过程就是“类单位制”的建立与解体过程。当代中国的农村的社会秩序正面临重建的问题,在重建的过程中,由于受宗族文化观念等的浸淫,同时又缺乏民主理念和民主意识,以及农村社会精英群体的集体流失,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举步维艰。江西省“农村村落社区建设”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农村社会中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有必要注意的是村落社区建设应该是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的承担者,担负重建农村社会秩序构建和和谐社会的功能。政治任务、经济生产等的承担者仍是法律规定了的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