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象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关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消息,每次有他的出现就会有一阵阵骚动,好象他就是人群的中心。而克林顿也不会让我们失望,每每总有一些不同见解。对于历史真相的渴望使我们总是期待那些曾叱咤风云的领导人的叙述,即使我们心里清楚,他们说的也未必就是真相。此次人们对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回忆录《我的生活》的期待就是最好的例证。
首先,你应该忘却他拿全世界闻名的性丑闻。这个看上去一点也不诚实的男人在他的回忆录中用美国人所喜好的坦诚方式记录了这一切。
其次,忽略掉所有那些关于《我的生活》的评论。我们谁都没有指望克
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吸引我们视线的也只是这一头银发,确实具有魅力而且自己也清楚自己具有魅力的将60岁的顽童。对,没错,是他本人――包括他那招牌般的笑容。
比尔。克林顿出生于1946年。这对与美国来说意味着另外一个黄金时代的开始。二战刚刚结束,年轻人都亢奋异常。克林顿的父亲和母亲就是在此时相遇于一所医院:出于偶然到医院的一个年轻男人碰到了一位年轻女人。这个年轻女人是这所医院的护士。在另外一个病人接受医生治疗的同时,两个美国年轻人又一次重复了一见钟情的古老爱情故事。老比尔的故事也许让那些对小比尔的丑闻感兴趣的人们振奋起来。他习惯在分手时候送花,而且直至小比尔当上总统,长于调查政治家家世的记者们才让可怜的母亲和毫无准备的儿子知晓,老比尔原来有和过不止一次的婚姻,也有不止一个的儿女。
这一切多像是我们已经习惯的肥皂剧。千万不要发笑,是的,克林顿本人也是这个娱乐化世界的明星之一。
对于这个明星影响最深的事情似乎在他十岁之前都已经发生完毕了。在小比尔还未出生之前,老比尔死于一次车祸。小比尔在他的回忆录中说,父亲的早逝让他明白,尽管作为年轻人,他也是有提前离开这个世界的可能的。这就让他学会了尽量把握时间和机会,哪怕是用没有目标的匆忙作为代价。
另外一件事发生在他9岁的时候,美国历史上最有魅力的总统之一约翰。肯尼迪接见了这个后来同样可以跻身最有魅力总统行列的普通小男孩。
也许他在继父前勇敢捍卫自己母亲的行为铸就了他作为政治家必不可少的强硬一面。
作为婴儿潮一代中的第一位美国总统,克林顿不可避免地具有这一代人的某种共有特征。当然这些特征在这位政治学家身上并没有用来描述这些特征的词语那样醒目:更加个人主义的;对民选政府、供职的公司和邻人信任淡薄;政治上的激进主义和财政上的保守主义;家庭感和宗教感在某种程度上的回归;对政治派别的模糊感。。。。。。 但是也许尼尔。波兹曼描述的另外一个特征在他身上缺无比鲜明:把一切都娱乐化的习惯和冲动。不知道这位曾经的首席萨克斯手和前总统本人是否这样觉得,不过无论如何,对于全世界的娱乐看客而言,斯塔尔报告是娱乐,希拉里竞选是娱乐,《我的生活》的天价稿酬和关于这本回忆录的诸多争论也是娱乐。
在长达8年的总统任期期满之后,克林顿也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主角地位。那个总是习惯于做出威胁动作的继任总统甚至不能够清晰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图,这真是对麦克卢汉的讽刺。在这个娱乐化的时代,小布什这样的政治家仅仅是政治专栏作家和外交家们眼中的明星。而对于那些排队等候克林顿签名售书的美国年轻妇女们而言,小布什的无味只不过是要反衬出克林顿的微笑多么迷人。巡回演出般的演讲,为各种公益活动代言,作为名流出席名流和伪名流们云集的宴会,写回忆录,甚至拍摄商业广告,这些都是很难备华盛顿,两位罗斯福甚至肯尼迪所理解的。
我们生来就该遇到这样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充斥着电视剧,娱乐节目,各种形式的摇滚乐,花边新闻和一切可以用来娱乐我们被现代化疲惫的身心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而克林顿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她拥有英俊的面孔,显赫的成就,可做谈资的丑闻和旺盛的精力。这样一个政治家的形象贯穿了另外一代人的成长记忆,在我还上中学时,出于对美国政治制度的五知,我就曾经以为美国的总统还永远是这个有吸引里的男人,可能会令民主人士惊讶的是,那时候我丝毫没有觉得这个念头可怕或者可耻。
必须公平的说,克林顿作为政治的成就就并不算差。他在媒体和公众场合上的每次出现都会勾起美国人对他的执政时期美国繁荣景象的怀念;而在国际事务上,他曾经几次让世界上敌对情绪最强的两个民族的领袖心平气和地坐在他面前开始交谈。
但是所有人明白,并不是这些让《我的生活》在两个月内的美国发行200万册,而在遥远的中国,在正式的中文译本出现之前,盗版的《我的生活》已经摆在街头书商的书架上出售。
相比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其他世界知名政治家来说,克林顿显得过于娱乐化,过于有魅力,甚至可以说过于英俊,但是我想,我们至少没有必要反感,在所有一闪而过的电视新闻画面中,总算出现以为我们不算太讨厌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