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解决什么问题的?
①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
②辩证的否定是这个规律的核心。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它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
1.辩证的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自我扬弃
方法论意义:
对一切事物都采取分析的态度,在肯(否)定中看到否(肯)定。摒弃形而上学否定观。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继承弘扬传统文化与借鉴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2.否定之否定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种因素,这两方面的矛盾促使事物自身发展,由肯定阶段进入否定阶段。
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事物通过否定获得了自我发展。但事物在否定阶段的发展既有合理性,也有片面性。
③由于事物的内在矛盾,事物的否定阶段也必然被否定,即否定之否定。事物扬弃了片面性,继承了合理性。实现了事物的自我完善。
④事物经过两次辩证否定,三个阶段,矛盾双方都得到充分展开,扬弃了各自的片面性。达到了新(基础上)的肯定。
这一过程在形式上是曲折的,在内容上是前进上升的。
3.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对立统一
自觉地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有助于进行辩证地思考,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的片面性、直线性和绝对化。
在实践活动中,一方面要防止形而上学的直线论;另一方面又要反对无所作为的循环论和悲观论。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新生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的哲学依据,也是我们坚持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相统一的理论基础。
4.辩证的否定观是“新生事物不可战胜原理”的哲学依据
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是由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所决定的。
①新生事物代表着事物的发展方向,是适应了未来的发展条件应运而生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旧事物则相反。
②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来说,新事物之所以成为新事物,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历史条件;
③就社会领域而言,新事物是社会中先进阶级、人民群众创造性活动的产物,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
所以,新事物在内容上比旧事物更丰富,在形态上比旧事物更高级,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四对范畴
1.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①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所以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②同时由于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又要求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
③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是科学研究的任务
④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是认识的深化,但不是认识的终结。(深层次的本质)
2.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①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就是规律本身和规律的表现形式的关系
②一方面,要重视必然性、规律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③另方面,不忽视偶然性,要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偶然性不仅表现必然性,而且对事物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④要善于利用各种偶然性去推进工作。要重视“机遇”的作用,敏锐的发现并抓住机遇,实现发展。
3.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①认识因果关系的客观普遍性,同唯心主义的“因果报应”论、神学目的论划清界限。
②认识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和复杂性,避免形而上学的简单化和片面性。
③“凡事预则立”。正确认识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
4.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①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趋势。
②区分几种不同的可能性
③要立足现实,认识可能性的复杂性,创造条件使事物的可能性成为现实,从而获得实践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