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05年 职场十大奇观


 职业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回首2005你又会发现什么呢?

    外企“防御”

    本土企业“挖墙脚”

    你不认为“奇”吗在若干年前,几乎没有任何一位外资企业的员工愿意跳槽到国企,每一个人都认为在外企工作是一件快乐和有面子的事情,但近两年“风水”变了:一些著名外企的精英们纷纷抽身而去,加入本土的大企业。一些饱受人才流失之痛的外企,在2005年甚至出台了“防御”本土企业“挖墙脚”的策略。外企“防御”本土企业“挖脚”可称得上是2005年职场第一大奇事。

    那么“奇”的表现:曾是摩托罗拉手机部门中国区高级经理的Aaron Tong,现在已是TCL的副总裁;曾担任微软大中华区总裁的唐骏,现是盛大总裁;曾在奥美全球公司和通用电气任职多年的Jean Cai,现在成了联想企业通信部门主管;曾在宝洁工作9年多的伍贤勇,现在成了李宁公司主管营销的副总裁。此外,海尔、中国网通以及华晨汽车则从麦肯锡、科尔尼以及波士顿咨询集团挖来数名高级职员。

        专家看法:麦肯锡薪酬专家在前不久透露,目前一些知名外资企业为了防备优秀人才流失,纷纷在内部出台相应对策,“防御”本土企业“挖墙脚”。麦肯锡预测,未来五年内,中国将需要7.5万名合格的高管,而目前仅有5000名。麦肯锡职业专家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外企“防御”本土企业“挖墙脚”的做法能否奏效很难下定论。

    “职场榜样”

    遭遇诚信危机

    “奇”的理由:许多人都知道的从一名普通程序员到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的职业生涯无疑是光辉灿烂的,其名言“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成为莘莘学子的座右铭。然而,李开复从微软跳到微软竞争对手GOOGLE后,不但使得微软和GOOGLE对簿公堂,就连李本人的诚信度也受到了大学生“粉丝”们的质疑。

    本人回应:今年9月,从微软刚刚跳槽至GOOGLE任中国总裁的李开复做出回应,解释他离开微软的原因:“为了做更有影响力的事情,或者说是为了帮助中国的学生。” 从“微软很可能是我服务的最后一个公司”,到一年多后跳槽至新东家,李开复遭遇了诚信危机。

    这又是什么导致的呢?难道微软不好呢?还是什么原因呢?

    “薪酬联盟”

    向低薪说“不”

    “奇”的理由:今年的七、八月份,在浙江、北京、上海等地的人才市场上,一些大学生在招聘现场散发《薪酬联盟书》,他们大多宣称:“为了抵制某些黑心单位压价,低于1500元/月的就业协议,坚决不签!我们应靠自己的力量,提升薪情。”

    各方声音:“薪酬联盟”的出现,赞美声和口水声参半。一些大学生为之叫好,他们认为一些企业恶意“降价”对学生很不公平,薪金让步是有底线的,“毕竟拿太低的工资连上大学的贷款都不够还,那太对不起四年寒窗了”!

是的,在我国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的时候,很多的企业却把工资降的越来越低。

      搜索人才

    居然火得“一塌糊涂”

    “奇”的理由:曾几何时,“搜索引擎”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IT术语,然而自今年百度公司成功在美国上市并创造奇迹后,“搜索引擎”这一词汇变得耳熟能详,搜索引擎人才居然一下子火得“一塌糊涂”,令一些金融、法律、外语等专业毕业生既羡慕又嫉妒。

    “奇”的举动:在互联网搜索领域,有“技术教官”之称的李开复,率先于9月初在中国高校燃起了google招聘火把,声称要招聘百名“关门弟子”;作为google的老对手,微软自然不甘落后,同样宣布了招聘100人搜索人才计划;而刚刚并购雅虎中国不久的阿里巴巴风头正劲,其CEO马云宣称,公司也将面向高校招聘100名搜索引擎人才,马云把此次招聘叫做招“开门弟子”,即招聘优秀搜索引擎人才没有上限。一时间,雅虎、Google、微软IT三巨头和“新秀”百度在校园招聘会上“死磕”,这成为2005年职场一大奇。

人才这个词也许会成为每一个人心中的痛,

       外地研究生

    低薪“下嫁”北京

    “奇”的理由: 在2005年12月初举办的“2005北京地区毕业研究生专场供需见面招聘会”上,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哈工大、河北农大等高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专程赴京应聘。

    尽管此次招聘会主要面向北京地区高校的研究生,但据介绍,约有5万多硕博来自外地。与往年相比,今年研究生专场几乎见不到被“冷场”的单位,所有展位前都是门庭若市,甚至北京一些区县的中学都成了硕博们争相应聘的单位。据了解,相当多的硕士、博士期望月薪2000元左右,一些人甚至表示,只要接收单位给解决北京户口,薪酬再低点也无所谓。

        IBM要求员工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奇”的理由:今年的10月9日,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周伟焜在公司内部发表了“请下属注意人身安全”的公开信。在此之前,IBM一名员工因为遭到抢劫袭击而辞世。公开信写道:“对于公司和你的家庭来说,你的人身安全是重中之重。防范临街抢夺和偷窃财物等犯罪行为已经成为每一位员工必须正视的安全问题。”

    这封信最引人注目的是随信附上的该公司保安部拟定的“出差安全守则”,其中部分条款规定:“请不要在街上驻足和陌生人聊天”、“请不要将手机挂在脖子上或别在腰上”、“请不要使用双肩的休闲背包或者袋子”、“请不要沿着能令摩托车轻易接近的道路行走”等。

这又给我们什么提示呢?一个企业要有一个好的企业机制。

        校园招聘会

    “封杀”外校生

    “奇”的理由:在2005年的校园招聘会上,北京地区个别大学以“场地有限”为由,拒绝外校生进入招聘现场。通常的做法是,参加校园招聘会的学生须凭校方事先发放的免费门票或学生证入内。一些大学生表示:“一些企业本来是面向全国招聘,招聘面前机会应人人平等,而校方借着‘地利’实行保护主义,这本身就是一种歧视。”

    各方声音:对此种做法,校方和企业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一位老师认为:“‘封杀’外校生背后真实的原因是因为就业压力大。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一些高校想让本校毕业生多签约、多落实就业单位,于是出现了 ‘保护主义’,这种‘保护’是错误的。要想提高学校就业率,应多在教学、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等方面下功夫。”

    欧莱雅校园招聘负责人孙小姐表示,校园招聘搞“保护主义”对企业和学生双方都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不仅使企业招聘对象受到局限,更无情地剥夺了其他学校学生应聘的权利。

       超过职业经理人

    “奇”的理由:高级技工是我国现代制造企业最紧缺的人才之一,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举办的招聘会上,高级技工一直炙手可热,但月薪超过职业经理人还是第一次。

    “奇”的举动:今年在重庆举办的一场大型技工专场招聘会上,东莞市人事局长亲自率领40多家企业到现场高薪“抢人”,而上海、北京等城市同样有企业前往“选秀”。

    据报道,著名企业先锋电子开出的条件令不少技工心动——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全包,每年可带薪休假13天,医疗费报销50%,还可公派去国外学习深造。更令人咋舌的是,由于东莞严重缺乏高级技工,模具制作人才的月薪被炒到3万至8万元,即最高年薪可达百万元,这远远超过一般职业经理人的年薪。

        编辑点评:“物以稀为贵”,这就是市场法则。

    “博士楼”无博士

    “奇”的理由:今年,上海曾以15万元安家费进京招聘北京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吸引了众多博士前去应聘。昆明市则没上海那么幸运,虽然携“博士公寓”进京揽才,但原本计划招收14名北京高校的博士,最后却阴差阳错地只招到一名外地高校的博士。

    “博士楼”无博士是今年职场又一“奇观”。

        “洋凤凰”纷纷飞向中国

    “奇”的理由:今年5月上旬,国家外国专家局向外界公布,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中国大陆累计吸引外来人才总量已经达到250万人次,现在每年来中国大陆工作的外国专家25万人次,外来专家的人数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洋孔雀”纷纷向中国飞成为今年职场的又一大奇观。

    “奇”的举动:改革开放之初,“人才外流”现象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然而,短短十几年之后,不仅中国大陆在海外的留学生纷纷回国创业安家,一些外籍人才也纷至沓来,他们中有“太阳能之父”、诺贝尔奖得主马丁。格林这样享誉全球的科学家,有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席克劳斯。托普夫这样的环保专家…… 中国这棵“梧桐树”在2005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洋凤凰” .

    对于一个求职人,你不一定是最好的,可是你一定要好好的了解形式,对于中国这个新生态,每天都是一个面貌,你不能想世界围着你转,你要看好世界,说的不好,就是要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