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时报》3月12日报道,记者在两会期间对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进行了采访。厉教授就2004年整体经济运行情况谈完自己的看法后说的一番话,引起作者注目和广大网民的热评。厉教授说,经济学家要有勇气顶住两方面的压力,一个是上面的压力,不做“风派”;一个是互联网的压力,互联网上说什么的都有。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厉以宁教授之所以说这番话是有深刻背景原因的。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表达自己意见的渠道大大地拓宽了。一些经济学家以及所谓的这样那样的名人,他们的理论、思想以及活动、话语和行为,都容易受到互联网上网民的极大关注和议论。以厉以宁教授为代表并被称为主流的一批经济学家,在互联网上更易受到重视也是必然。
不过,互联网只是一个平台和载体,本身并不具备压力,有的只是通过互联网所反映出来的民意。所以,厉以宁教授的这番讲话,充分说明互联网上民意声音的强烈,以及容不得任何人忽视。
其实,基于网络的特点,互联网所反映的民意较一般调查更为真实,就拿经济学家来说,在互联网上听到的声音是你们在调查中、在座谈会中、在这样那样的研讨会上听不到的声音。互联网上的声音就是民众最为真实的声音,是民众真情的流露,体现的是真正的民意。因此,顶住互联网的压力,难免有抵制民意之嫌吧。
作为经济学家(以及一些官员或者这样那样的“腕们”),必须做到服务于大多数,顺应民意,并把互联网上的声音作为衡量自己的一些政策、理论和措施、行动、言谈正确与否、是否体现民意、合乎国情的一个标尺,而不是惧怕互联网上的民意,甚至惧怕互联网上的声音,如果对互联网上的声音求全责备,听不进网民的真实意见,无异于把自己置于民意的对立面上。这样的经济学家或是官员,人民需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