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外汇供求优于调节汇价


      ——访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翀教授
      近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问题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刚平息了不久的“人民币升值论”再度被炒热。记者专门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翀教授,请他就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现在与未来谈了自己的看法。
  近期升值弊大于利记者:近期,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问题被再度提起,首先想请您具体讲一下,我国的汇率制度是怎样的?它有哪些特点或特征?
  李翀:具体来说,我国的汇率制度具有下述特征:一、人民币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一般情况下是以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多少人民币来表示汇率。对于少数币值较低的货币,外币的单位数相应增加,如比利时法郎、意大利里拉以10000为单位,日元以100000为单位。
  二、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前一营业日外汇市场形成的加权平均汇率,公布人民币对美元、港元、日元3种货币的基准汇率,市场外汇买卖美元可在基准汇率±3‰的幅度内浮动,港元、日元在基准汇率±1%的幅度内浮动。
  三、外汇指定银行按规定自行确定挂牌汇率,对客户买卖外汇。挂牌汇率分为买入价和卖出价及中间价。银行买入外汇的价格为买入价,银行卖出外汇的价格为卖出价,买卖差价约为5‰。外汇指定银行除公布人民币汇价外,还公布人民币对外币现钞价。现钞价也分为买入价、卖出价,主要用于外币现钞的兑换。由于外币现钞买卖过程中包含有运送、保管、保险等费用,现钞买入价一般低于外汇买入价,而现钞卖出价与外汇卖出价相同。
  记者:那么,关于我国的汇率制度,人们听到最多的也是讨论最多的问题就是人民币升值问题,您认为,就现阶段而言,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
  李翀: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我认为,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是明显的。第一,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我国的进口将会增加而出口将会减少,假如其他条件不变,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将下降,我国的就业形势将会恶化。我国的出口商品的竞争优势在于价格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将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美元价格,从而削弱了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另外,我国的出口商品主要是日用消费品,可替代程度高,我国出口商品的美元价格将导致进口国转向进口别的国家的商品。因此,我的判断不那么乐观。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是重要的。
  第二,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将会加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经常项目逆差的压力,对我国的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在未来几年,根据我国政府的承诺,我国关税将进一步下降,配额将进一步防宽,我国在未来几年经常项目出现逆差是可能的。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于我国顺利度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也是重要的。
  当然,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使进口商品价格下降,从而有利于消费者。但是,权衡利弊,弊远大于利。
  另外,即使人民币汇率要升值,也不能选择在近期内升值。目前,国内外已经形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强烈预期。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要么是大幅度升值,到达人们的心理高限,否则更会加强人们的预期,热钱更会大量流入我国,造成我国货币当局骑虎难下的被动局面。但很显然,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度升值是我国经济所承受不起的。
  汇制改革势在必行记者: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
  李翀: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我认为,人民币汇率存在升值压力正是我国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极好时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目标,是实行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
  记者:为什么选择弹性汇率制度?
  李翀:首先,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经济不大可能与美国经济保持同步变化。如果人民币与美元汇率长期保持不变,不但经常造成中国货币政策失效,而且会给中国带来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冲击。其次,汇率是调节对外经济活动的重要市场机制,刚性的汇率制度限制了汇率机制的作用。再次,虽然刚性的汇率制度也可以调整,但是许多事实证明,汇率随着市场供求的变化小幅度地频繁调整比大幅度地一次性调整对经济的有利影响要大得多,而不利影响要小得多。
  记者:那么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弹性汇率制度?我国的汇率制度将如何改革?
  李翀:我认为应该在现行汇率制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汇率制度。第一,应该继续对强制结汇制进行改革。
  改革的途径是:取消强制结汇制,实行经常项目下的外汇自由结售制。这就是说,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可以在外汇指定银行开立现汇账户。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入,既可以存入现汇账户,也可以结汇;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支出,既可以从现汇支付,也可以凭有效单据向外汇指定银行购买外汇。在目前情况下放宽甚至取消对结汇的限制,既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可以为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奠定基础。
  第二,应该继续放宽人们购买外汇的限制。近年来,我国一直放宽人们在出国旅游、出国留学、汇出财产等方面购买外汇的限制。在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的情况下,应该基本放宽人们在经常项目下购买外汇的限制,以及适度放宽人们在某些资本项目下购买外汇的限制。但是,应该指出,现在放宽对人们购买外汇的限制并不意味着将来不能收紧对人们购买外汇的限制。这项措施应该是一种可调整的措施。如果在未来我国发生了人民币大幅度贬值的压力,则应该收紧对人们购买外汇的限制。
  第三,应该放宽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限制。在前两项改革完成以后,选择适当的时机放宽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限制,使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更有弹性。
  我认为,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进行适当的限制是必要的。这种限制的作用,是使汇率原来在短期发生的较大幅度的波动可以在较长的时间里完成,从而避免出现人民币汇率大起大落的情况。但是,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限制不应该过于严格。我认为,中央银行可以保留制定人民币汇率的方法不变,但允许人民币汇率每日可以在更大的幅度内波动。这样,既不会削弱人民币汇率的调节作用,又能防止人民币汇率出现频繁的大幅度的波动。
  削减压力有章可循记者:人民币升值问题从去年一直讨论到今年,尽管各种猜测很多,但是我国央行主要负责人也多次表示,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保持稳定。我的问题是,坚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需持续多久?
  李翀:这个问题是在什么时候放宽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限制,实行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的问题。当然,理想的时机是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明显的和较大的升值或贬值压力的时候。
  从现在的情况看,延缓过度到弹性汇率制度的时间的因素是近期美元对其他国际储备货币贬值。人们已经普遍存在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看法,但由于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保持稳定,人民币将随着美元对其他国际储备货币贬值,从而更加强了人们对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看法和人们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
  缩短过渡到弹性汇率制度的时间的因素是:第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有可能出现的经常项目逆差将减轻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第二,美国中央银行连续数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有助于减轻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第三,强制结汇制度的改革和放宽人们在经常项目下购买外汇的限制,会减轻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
  目前,调整人们的预期是重要的。如果可能的话,建议我国政府动用一部分外汇储备采购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战略性物质,如建立石油储备。进口的增加可以缓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总的来看,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还应持续一段时间。
  最后,我想归纳一下我的看法:从近期来说,调节外汇的供求是上策,调整外汇的价格是下策。目前调节外汇的供给和需求遇到的困难是人们对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过于强烈所致。一旦这种预期减缓,调节外汇的供求既可以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又有利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调整外汇的价格一旦失当,将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般而言,处理外汇储备增加的问题比处理外汇储备流失的问题更容易。目前,正是政府动用外汇储备建立国家战略物质储备的有利时机。这样既可以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又可以获得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可枯竭的自然资源。如果人民币汇率定值过高,造成外汇储备流失,处理起来就麻烦了。
  从长期来说,建立人民币汇率变化的机制比调整人民币汇率更重要。调整人民币汇率面临着很大的风险,而建立人民币汇率变化的机制能够使人民币汇率保持长期的相对稳定。
  即使人民币汇率应该升值,任何的经济计量模型和任何的经验判断都无法准确地确定应该升值多少。因此,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不是人为地去决定人民币汇率应该是多高,而应该建立一个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在货币当局一定程度的管理下,让市场去决定人民币汇率应该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