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河北省经济信息中心分党组书记、主任  王书利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将专题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立足于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美好前程,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向全党提出的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课题。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认真学习胡锦涛对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论述,对于从根本上加强执政党建设,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意义十分重大。

一、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也是党自身建设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84年的光辉历程,在全国范围内执政已经56年,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也已经27年了。社会主义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人民安居乐业。仅以河北省为例,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2004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883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提前一年实现了“翻两番、三步走”的第一步战略目标(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8000亿元)。人均GDP在上年突破万元的基础上,达到13017元,比上年增长12.2%。这些现实都充分说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合格的,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增强,不愧为中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不愧为中华民主的主心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进入新世纪,党的领导和执政正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挑战,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显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从国内情况来看,虽然我们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伟大成就,但也必须看到,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这种艰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的任务和压力仍然很重。第二,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第三,在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国际机构的研究表明,世界上一些国家经济发展到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时,社会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增加,社会稳定问题非常突出。第四,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必然要求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也是改革的难点所在。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党不断地进行探索,不断增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依法执政、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

  从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来看。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整个世界也仍处在极其复杂而深刻的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国际恐怖主义盛行,国际霸权主义也很盛行。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对我们进行和平演变的努力从来没有放弃过。可以说,今天的世界还很不安宁,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还是异常的复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要完成三大历史任务,需要我们党具有高超的执政能力。这要求我们党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观察和审视世界,增强科学判断形势和驾驭复杂国际局面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容应对,趋利避害,争取主动。

从我们党自身状况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更显得紧迫。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各级组织的战斗力有了新的增强,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在许多方面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如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如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特别是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防止社会意识多样化对党在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统一带来冲击。我们的党员队伍在思想、工作和作风等方面也存在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

一是落后于群众。有的党性意识不强,组织观念淡化,党的文件不学习,党组织的活动不参加。有的摆不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只求索取,不讲奉献,只顾个人,不为集体。有的理想信念不牢,精神状态不佳,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有的连钟也不撞。有的对歪风邪气不想抓、不愿管,放任自流,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有的甚至还不如一般群众。

二是脱离于群众。有的执政为民、服务群众观念淡薄,不作为或乱作为,不给好处不办事。有的个人利益至上,对自己约束不严,一遇经济和政治利益就心理不平衡。有的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看不起普通群众,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存在脱离群众的现象。

三是对立于群众。有的处事不公道,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对上敷衍塞责,对下颐指气使。有的甚至搞自由主义、宗派主义和小团体主义,闹不团结,法纪意识淡薄,把自己推到了群众的对立面。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乃至存在着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问题。

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个别人身上,但影响的是整个党员队伍建设,损害的是党的整体形象。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根基,党员是党的组织细胞和活动主体。这些问题要真正得到有效遏制和解决,就要求我们党不断增强加强自身建设的能力,提高和增强党员、干部的素质和本领。去年,省经济信息中心的工作有明显进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我们坚持树正气、讲团结、干实事,我们党员队伍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决策,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和科学判断,体现了我们党对当前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准确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对自身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了我们党对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的深刻反思。这是我们党充分利用所面临的难得机遇,正确应对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从而完成所担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它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决定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要求,又为解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了理论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深化了对领导伟大事业的党自身的认识,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也使我们对执政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和检验尺度的把握有了根本标准。因此,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首要就需要在全党进一步掀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

“党的执政能力”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至少包含两个大的方面:从它的主体讲,既涉及各级党组织,也涉及党员、干部,还涉及党的整体;从它的内容讲,既指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处理执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也指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通过执政完成所担负的历史使命的能力。只有从这种广泛的意义上来认识,才能准确把握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才能对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才能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地位真正突出出来。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不断提高“五种能力”,是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概括。

(一)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形势,始终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首要任务。科学判断形势,必须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和审视世界,必须要正确地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必须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国内外发展大背景、大趋势下,高起点、高水平地把握全局,谋划未来,开拓前进。

(二)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要有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善于学习和把握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善于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对外要坚持“冷静观察、沉着应对、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对内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同时要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宪法和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和法律,就必须带头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绝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谋求凌驾于法律之上和超越于法律之外的特权。依法治国是我们的基本治国方略,这就要求党的各级干部,都要学会依法办事、依法执政,做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

(五)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必须坚持不懈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上,集中精力研究和解决带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牢牢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要善于在谋全局、识大体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做好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体要求

在共产党执政条件下,执政的主体无疑应该是党的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党的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执政水平是高是低,是强是弱,决定着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因此,提高党的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自然要成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求提高各级领导机关的领导能力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本人,一是要搞好思想建设,加强理论武装,不断增强理论素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能力。二是要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真本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锻炼干部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一条宝贵经验。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的地方工作,努力锻炼自己、改造自己,使自己在锻炼中成长起来,成熟起来。三是要改进作风,求真务实。作风问题事关重大,从某种意义上讲,作风是能力的保证,也是能力的体现。一个人没有好的作风,缺少好的德行,拥有再大的本事也无济于事。好的作风才能保证能力正当运用和权力正确运行。加强作风建设就是要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领导干部的思想过硬了才能抵御各种诱惑,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习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人民才能继续赋予我们权力,允许我们继续执政。

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决好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和怎样执政的问题。我们党执政,必须解决好为了人民、代表人民、造福人民这个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问题。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的。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的本质,也是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党群关系的密切程度也是检验党的执政能力强弱的晴雨表。一个执政的党,不管其能量有多大,如果执政的结果不是密切了党群关系,而是疏远了群众,那就不能说这个党有很强的执政能力。我们共产党作为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党,更应该重视这样的道理。因此,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最大的优势是拥有来自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而最大的危险则是脱离人民群众。要防止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执政党就必须善于在掌握权力、运用权力的同时,始终保持和群众的联系。当然,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但这恰恰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最直接的检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切实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最广大人民来执政。

  总之,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来之不易,是牺牲千百万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的生命换来的。保持和巩固这个地位更不容易,需要全党同志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永葆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执政能力,提高执政水平。保持和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仅对中国共产党,而且对于中华民族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无论对于党的整体而言,还是对于每一个干部、党员来说,都要增强执政意识,都要按照党的纲领、路线的要求,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为党的长期执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