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看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工作要有章可循,这是理所当然的,而且,我国会计界也的确对会计工作作出了详细的不厌其烦的规定,且称之为会计政策,会计工作应当以次为依据进行,否则视为违法,或者说违反规则。倘若会计工作都按章行事,也就天下太平,可事实上却完全不是这样,我们所看到现象的是会计信息失真大行其道,做假帐的现象层出不穷,屡尽不止,以致朱总理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词时竟然作出不做假帐的呼吁,由此可见一斑。

     书归正转,试从潜规则的观点加以阐述。潜规则:中国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存在着一套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这套规矩往往与那些公开宣称的堂皇原则相悖,并在实际上支配着社会的运行,这套规矩就是潜规则。(见吴思:潜下去是为了钻出来)会计工作中,实际上也有一种潜规则在其作用,在支配着整个会计系统的运作。会计政策是提供真实信息的规则,按其运行的产物必然是真实的信息,而虚假信息就是潜规则起作用的结果了。


        通常,提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我们多会把责任归结到会计从业人员素质或者职业道德不高,所以一味的提加强诚信建设,可提来提去未有什么改善。为什么,我认为这是在舍本逐莫,根本就是治标不治本的。


       先设身处地的为会计人员的处境想一想,会计人员隶属于企业编制,是老板花钱顾的,工资奖金是老板发的所谓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凭什么指望做会计的要出卖自己的老板去为把秆子打不着的投资者或者政府、债权人服务。


     从成本收益的角度看,作假帐的收益是老板的器重,另外,还伴随着工资奖金的提升,当然首先是能保住位置;而其损失呢,作假帐直接损害的是股东和债权人和政府以及国家监管部门的利益,这些人的死活,高兴与不高兴又与做会计的有怎么关系,可以说是无关痛痒的,所以,会计自然不会将其作为考虑要素。至于风险,由于目前普遍存在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作假帐而被查处的概率已经很小,至少会计从业人员会这么想。成本和风险很小而收益很大,也就不难理解会计信息失真会普遍存在了。


       那么,问题的根本在哪,体制!!!任何一向规则,不管是正式规则也罢,还是潜规则也罢,能够产生并且有效的发挥作用,正是由于有培植滋养其的土壤。体制可以进行一下分解:体,即为结构安排,现行结构的缺陷在于会计从业人员的隶属关系,这使其不可能客观公正的执行其职能;制,即为制度或法制,现行法制环境的缺陷在于执法不严,所以约束力下将,条文形同虚设。


     由此,一方面,没有公正反映的内部机制,另一方面,又没有严格执行的外部约束机制,正式规则存在的土壤受到破坏,震慑力下降,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这就直接孕育了潜规则。通俗的讲,就是会计同老板串通,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来做帐,当现行的政策与这项目标冲突时,服从后者,这就产生了会计信息失真,也就是通常说的假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