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综述:股改近尾声 价值渐显真


周三大盘震荡调整,盘中个股表现活跃,未见明显抛盘,市场心态开始逐步趋于稳定,虽然早盘多是超跌股的反弹,但我们看到业绩预增的品种和业绩下降的品种股价表现两重天,可以确定的是,股权分置已经接近尾声,对价标准也基本确定,能出的政策利好也接近收官,改革的时间表也基本明确,市场对大盘蓝筹的期待也已尘埃落定,不确定性已经基本消除了,随后的日子,股市将重回基本面,股市对经济增长的反映将更直接和迅速,理性投资者应该对解决股权分置而带来的控股股东的让利有合理预期,最值得预期的是整个股改过程中会有多少股票的供应,据权威市场测算,未来三年市场会减持的非流通股在1000亿元左右,而且时间是三年左右,这个推断是上海睿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振宁提供了一个基本测算:“在4700亿股的大盘子中,国有的大约有3500亿股,如果按照目前平均每股市价4元来算,这就是14000亿元;如果按照净资产均价2.5元,那就是8750亿元;取其二者平均值,国资所持股份目前价值约在1万亿元左右。按照‘锁一爬二’的制度设计,国资在未来三年内只能卖出15%的股份,这是上限。而根据将要出台的对持股比例的具体规定以及一些国有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的承诺,未来三年内将减持的股份大概在10%左右,也就是1000亿元。”如果李先生的测算准确的话,现在市场担忧扩容的压力应该不成问题,外围7000亿美金博弈人民币升值的,2600亿元机构资金,还有未来三年可以发展到上万亿的企业年金,尚不能测度的银行建立的管理资金,市场的资金供应在三年内远远大于股票的供应,现在的谨慎不过是长期的惯性心理导致。

     从市场表现来看,质优公司的股价运行非常稳健,那些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小,企业未来几年盈利持续增长,法人治理结构透明有效,具有不可复制核心竞争力的公司。还有具有品牌和资源优势的消费类公司,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际产业链向中国转移,未来有可能演变为全球性企业的上市公司。 这些拥有自然资源、营销网络、特质品牌和垄断优势的行业合公司往往由于难以“复制”而具有较高重置成本,也就是说如果重新构造一家同样的企业花出的代价比收购上市公司还大的话,我们的市场就具备无可比拟的投资价值,所以上述的目标企业将是未来捕捉的对象。

      技术上看,大盘守稳1025,股指合理调整而指标股和蓝筹股保持稳定,股指仍有上升空间,从各项指标共振情况看,市场能够震荡走强的话,预期大盘股指能够重见1100点上方,而电力和周期性品种的反弹,消费电子和食品饮料股,重点企业要关注中兴通讯、招商银行等等蓝筹股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