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0亿美元外汇储备忧患五玄机
(原文发表于《东方早报》2005年7月18日)
巫继学[人本经济学-自主劳动网.中国经济学(www.economics.com.cn,www.wayee.com )互联网首发]
中国央行7月15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六月末,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7110亿美元,同比增长百分之51.1%。专家称,中国外汇储备充裕是“中性”消息,不特别好但也不特别坏,外汇储备关键不在多少而在能否发挥效力。(《中国外汇储备突破7000亿美元 年底可能超越日本》2005年07月15日中国新闻网)
如何理解这7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及其不正常的外汇增幅?果真如有的专家据说的那样,中国外汇储备目前的现状是“中性”消息?难怪有的专家甚至沾沾自喜地说什么“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面临自身金融改革和防范外在风险的压力都比较大,外汇储备相对比较充裕应该是合适的。在我看来,这种看法大可商榷。中国金融目前面临的风险与凶衅,无论在国内的还是国际,都是空前的严峻。面对这十分可疑地7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及其增幅,我国金融官员居然没有体察到其中的麻烦,真使我感到异常惊讶!
如此7000亿美元外汇储备,有那么简单吗?依我之见,这是一笔疑窦丛生的钱,这是一笔不合时令的钱,这是一笔令人十分不安的金钱!我们喜欢这么多的外汇,越多越好,中国人艰苦奋斗,殚精竭虑,不就是想提高综合国力吗?外汇储备多少,是一个重要标志。但是,如果这笔钱中有“猫腻”,它能正常“发挥效力”?这种钱在手上你心中难道“不慌”?
毫无疑义,7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及其不正常的外汇增幅,其中大藏玄机。
第一,外汇储备涨幅十分可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经达到7110亿美元,同比增长51.1%。截至2005年6月末,外汇储备增加1010亿美元,同比多增337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国家外汇储备还仅为4706亿美元。2004年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首度超过6000亿美元,达到6099亿美元。这个增长速度是历史上的最高增长纪录之一,因为它是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增长的。对此,我赞同国资委研究中心赵晓的分析,在增加的外汇中,大概有40%是无法解释的。这么大的一笔无法解释的外汇,难道不让人提心吊胆。依我的看法,就是到账面的钱,不一定真正是自己的钱。从近年来披露的经济事件来看,目前金融财务手法也在花样翻新,表现在或者统计到自己账面来的钱,可能其中大有文章。张冠李戴,接花易木,暗渡陈仓,无不可能。
第二,中国外汇储备骤然大幅提升,其时机也很微妙。人们为什么不去多想想,我们的外汇储备的增长,究竟是因为这段时间产业创汇增幅带来的呢,还是这段时间外商投资增加带来的,抑或其它国际认同的正当渠道带来的?其实都不是,至少没有数据显示是。然而,它恰好在时间上与逼人民币升值遥相呼应,水涨船高。这种巧合不令人质疑?
第三,国际经济博弈中出现一些十分反对常的现象。先是狂逼中国人民币升值的美国,其参议院突然搁置人民币升值议案;其间,还有超重量级的格老、斯诺参议院作证,反对硬逼人民币升值。接着,新近召开的八大工业国(G8)会议对人民币升值如若虚无,其公报对人民币汇率只字未提。其时,国内金融界大松一口气,人们似乎看到人民币升值如同幽灵般地飘然而去,这时甚至有人窃窃自喜。当然,也有敏锐观察者提醒人们不可放松警惕,却反被讥为制造噪音。问题能有这么轻松吗?非常的表象必有非常的原因。事实上是博弈人民币升值静悄悄地进入了新的境界:大动若静。居安尚需思危,何况我们的金融体系并不安。
第四,FDI与外汇储备增长背离,表明投资中国变为投机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5月份外商直接投资(FDI)为48.93亿美元,同比下降22%。截至5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高达691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0.7%,其中5月份单月增加202亿美元,是今年最大增幅。这给我们传递了什么信息?亚洲证券债券分析师蒋东义在新近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一语道破实质:“外资投资中国正变为投机中国”(引自2005年07月15日人民网-市场报)。外资在中国的投机性增大,给我国金融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五,我注意到,虽然人民币升值的舆论由来已久,但是它的压力骤然提升正好与我国房地产价格提升不谋而合。这正是国际热钱做局中国的新套路:即近期入房市热钱炒房,伺机再杀入赌人民币升值。据有关报道称,国际游资进入我国后,其中大量资金参与了我国房地产的炒作。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房屋销售价格比2003年上涨了9.7%。另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的一项调查资料,2005年一季度,35个大中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平均房屋销售价格上涨9.8%。在吸引外资最多的上海,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达到了19.9%。这一局面,并非完全由国内需求所致,相当程度上乃国际游资所为。有关人士认为,2004年大约有80亿美元的海外热钱投入了上海房地产市场。今年一季度海外热钱占上海市商品住宅成交量的40%。另据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统计,境外资金直接流入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比重,2001年是16.1%,2002年上升到23.5%,2003年超过了25%,2004年1至11月,境外资金流入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总量超过222亿元。新近报道,热钱还在继续寻觅新的目标,例如“看好中国房地产发展,百亿热钱涌入成都楼市”。(《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7月8日)热钱似乎不像有的专家估计的那样,在撤离中国房地产市场。
对于中国金融界来说,务必高度警惕,金融形势目前不是警戒惊“红”,也至少是警戒刺“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