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必重“三德”
周 诚
本文所论之“三德” 即权德、财德、性德,皆属道德范畴。道德之具体形态繁多,为何仅取此三者?此乃虑及三者在市场经济中之极端重要性,又极易产生德败,不可等闲视之。
权德,乃为官之德;权德之反面即为“权无德” 。孔子认为:“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应“为政以德” ,确为至理名言。权德之要点无非廉洁、勤勉、公正、亲民。四者皆达,方为合格;四者均属上乘,则为“良吏”。为官若不守权德,则事业难成,民受其害。
市场经济之中,经济利益之诱惑强烈,为官者若不“守身如玉”,则极易为铜臭所感染,甚至跌入“金窟”。古人云:“ 廉者,政之本也。”(《晏子春秋》);“在公门,则不言货利。” (《说苑》) 皆为金玉良言。往往廉政关一旦失守,则勤勉、公正、亲民等德性必然大为失色甚至荡然无存。故权德之关键为廉洁。
财德,乃取财之德,其反面为“财无德”。权德仅为“专德” ——仅涉及各种各级官员,财德乃“泛德”——乃涉及一切人之德;不仅涉及营财者,而且涉及理财者及一切涉财者。诚然,应注重财德之重点群体为营财者、理财者。
财德之通俗要义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正如古人所云:“义中之利,君子所贵也。” (《颜元集》)“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论语》)。然而,市场经济之中,坑蒙拐骗、假冒伪劣、杂收乱敛、钱权交易、钱色交易等等唯财是图之行为,层出不穷,吾人不可不高度警惕。
性德,乃男女两性关系之德,其反面为“性无德”。性德亦为泛德。其主要内容为,遵守两性关系之基本规范,包括不纵欲、不淫乱(淫乱主要包括强奸、卖淫、买淫、婚外通奸、乱伦等),亦包括不宣扬、不教唆纵欲、淫乱。
人非禽兽,两性关系必须遵循人类社会长期形成之规范,含正式制度(如法律、法规等)与非正式制度(如惯例、礼仪、习俗等)。否则,必然造成人际关系混乱,家庭不安,甚至社会动荡,危害至大。中国古代先贤所总结之性德哲理,值得后人重视。诸如,“男女,人之所欲而不可无也;非理狎之,则为奸为滥。”(《袁氏世苑》)“欲不可纵,纵则成灾。” (《贞观政要》)。因性无德而害人害己、家破人亡、身染恶疾、身陷囹圄者,皆非罕见,不可不引以为戒。
遵守性德,反对性无德,文艺界、出版界负有重任。市场经济之中,“性产品”亦为商品。少数见利忘义之徒,千方百计制销“性刺激” 商品,毒化社会风气,为性无德推波助澜,害莫大焉!
权德、财德、性德,三者具有一定关联性。干部中极少数腐败分子之表现,最为典型。以权谋财,以财谋色,为色谋财,往往形成恶性循环!平民中之道德败坏者,于“权—财—性” 怪圈中循环者,亦不乏其人。其具体表演为,以财、性贿官买权,复以官权谋巨财,继而纵性、纵财!
足见,三德须并重,无一可忽略。然拙见或属迂腐,敬请赐教!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