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宿舍男生八号楼的格局是这样的:一二层住博士生,二人间——当然也有独住的,因为同屋的人不知为何从经管楼纵身而下,所以守了空房。三层以上是硕士生,四人间,一床,一橱,一桌而已,桌上有书架,兼作搁置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的用场。各专业的研究生聚居在一起,宛如蚂蚁或是蜜蜂的部落,根据分工不同住进不同的穴里。
济南的夏天热得紧,一天要冲凉八遍。一入夏,各式各样的昆虫争相在宿舍里分割势力范围。不管男生还是女生,宿舍里总是少不了馒头饼干酱菜卤肉等美味或残羹,因而移民而来的蟑螂军团成了霸主,虽经学校多次打药治理,仍屡教不改,反而变本加厉,多生多育,且子辈基因优于父辈,一般的化学武器根本不起作用,只能用最原始的兵器——拖鞋、报纸,偶尔对床板缝里的流寇施以火攻。也有个把不小心爬进杯子里的,恰巧那杯子里还剩半杯水,便不幸的成了水中的冤魂。传说中这蟑螂大军并非本地特产,而系舶来品。根据一般写作历史的方法,我们不妨臆想中还原一下蟑螂离乡的那一刻。也许蟑螂的首领抱着当年成吉思汗一样的雄心壮志,想做一个天可汗;也许是吃够了故乡的川菜粤菜,效仿哥伦布想要尝尝太平洋对岸的东西,然而却走错了方向,来到了齐鲁之邦,将煎饼大葱当作了kfc;当然还有一种当代史的写法,或者说是新闻记者的春秋笔法,蟑螂们闻听高校里的饭菜比一般居民家的多且油大,故而纷纷前来。渐渐的蟑螂进入高校的门槛也提高了,因为在这里生存需要抗药性,进入前必须首先接种抗药病毒,这当然不是免费的午餐,至于需不需要考试便不得而知了。
每个宿舍的蟑螂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水平也大不相同。富裕一点的可以经常吃到不同的剩菜剩饭,间或还有粘在地上的可乐和电脑前的泡面渣,可以尝到mp3的味道,尽管那实在算不得美味;中等水平的大约有饭粒菜汤果腹;贫穷的只能啃啃书本和木质的桌椅。宿舍的蟑螂一天比一天嚣张,光天化日公然与人抢路,虽然身处礼仪之邦,竟然丝毫不懂得温良恭俭让;到了夜里,更有大胆一点的敢从熟睡的身体上招摇而过,在肉多处咬上一口留个标记,仿佛如来手掌里的孙大圣。
蚊子在宿舍的空中霸权是不可撼动的。俗语说“旱苍蝇涝蚊子”,一场暴雨过后,蚊子的幼虫纷纷成长为成虫,飞到各个宿舍嗜血,其中还有黑底白纹的洋蚊子,尤为彪悍。一到夜里,昏黄的灯光下多是弃暗投明的壮士:蚊子、飞蛾、瓢虫、不多见的苍蝇,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纷繁复杂。我常怀疑这些小东西也许是看了超级女声,有极强的表演欲,且白天压抑的太久,认为凡有灯光处必是舞台,于是纷纷起舞,搔首弄姿,然而每天清晨总是会发现几具干尸掉在桌子上。灯下起舞者亦有体形硕燃的家伙,曾经在一个晚上除了三害:巨蚊、巨蝇和巨蛾,颇以为豪。
宿舍里的虫豸可以按照动物学的分类方法大体归一下类:1.为了食物,如蟑螂 2.为了出名:如灯下的飞虫;3.为了学问,如某一类蟑螂——却好像是糟蹋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