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CN 中城网 2005-12-9 10:00:08 |
|
这次十一五规划最重大的转变之一是从计划到规划的转变,这显然不是一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概念了,我们对未来的预测最后要给予一种由市场来实现的想法。这是我国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关键时期,一个非常具有战略性的规划,里边孕育了非常深的涵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我们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000美金这个阶段的时候,怎么实现一种可持续、稳步的健康的发展,我们是不是能够按照计划全面地实现小康目标?从现在开始,特别是十一五规划期间是非常关键的五年。我们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当然因为我们的人口规模,我们国家的底子,很多问题表现得比较集中,但是总的来说,现在后工业化的那些国家也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建议》中最突出的,给我感受最深刻的,可以用建设和谐社会来概括。要在继续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基础上,树立科学发展观,实际上就是要转变发展模式,或者说要转变一种观念。如何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全面实现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这五年里边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基于这种基本的理念和指导思想,我对城镇化的理解,主要有五个方面。 >>>更多内容 | |
|

CCN 中城网 2005-12-1 18:00:08 |
|
十一五期间我国在大方向上会有一个重大转型,这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为重大的一次转型。从1978年到现在,我们一直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促进整个国家的发展,所有的事情几乎都是让位于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虽然其他的很多方面也同时在推进,但是被弱化了。最近若干年,我们的经济确实赢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同时由于经济的份量非常地重,导致了其他的一些问题在不断地积累,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和很好的解决。十一五期间我国一个非常大的转型就是开始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了社会的文明的建设,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追求一种健康的经济发展,把这个想法提到了一个战略的角度来思考,而且作为一个未来时期的国家战略来转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可喜可贺的现象。它将为未来中国的平稳发展,为整个十多亿中华公民的福利水平的提高,为减少社会冲突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宏观背景和宏观指向。具体到城市化来说,我感觉我们的城市化的政策比十五期间更加成熟了,更加科学了,科学的内涵更深刻了,也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了。我认为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城市化的发展可能会实现六大转型。 >>>更多内容 | |
|

CCN 中城网 2005-11-14 13:00:08 |
|
重工业化是任何大国完成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是通向服务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必然过程。中国现在的产业发展正处于以深加工工业为主体的重工业化阶段,这是市场选择的必然。进入21世纪,中国发展到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阶段,以高档耐用消费品工业和机械装备产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应该构成当前时期中国重工业化的核心内容,能源原材料工业是为适应制造业发展需要而得到发展的,在重工业化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重工业是工业化中期最主要的创造财富的部门,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主要支撑部门,是中国实现21世纪崛起的产业基础。要真正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首先必须发展中国的制造业。同时,政府要尽快发展基础教育,培育与现代制造业相适应的人力资本。只有现代制造业才能铺就中国庞大就业队伍实现充分就业之路。现代制造业对解决中国就业有两大贡献:其一:现代制造业本身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能够大规模吸纳就业;其二:现代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产业基础,只有依托庞大的现代制造业体系,才有可能为现代服务业的大规模发展提供市场基础,从而通过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的发展,最终扩大就业,使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更多内容 | |
|

CCN 中城网 2005-11-2 10:00:08 |
|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又是家庭经济的主要财产,房地产问题理应受到国家、人民的高度关注。每一次政策的变化都涉及到各级政府的利益,涉及到老百姓的利益,当然也涉及到行业的利益。如何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房地产市场如何健康地发展,恐怕在我们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这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永远被关注的问题。像美国、英国如此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它们的房地产市场也如此地规范了,它们也仍然在进行宏观调控,也在挤压泡沫。挤压泡沫并不是中国特有的,世界各国都在挤压房地产泡沫。所以,如何看待我们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如何使住房价格平稳下来的问题,并不是只在今年才讨论的,可以说,我们在今后还要不断地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进行讨论。我认为,市场的调节是永恒的,政府的调控也是永恒的,而不是暂时的。因为市场的两个手都要运作,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必然是很大的,但是光靠市场自由地发展,现在看来也不是完全可以奏效的。>>>更多内容 | |
|

CCN 中城网 2005-10-26 10:00:08 |
|
我认为2005年中央政府采取的这些措施,对抑制少数城市在短时期内房价过高的现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我认为我们对如何使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地发展这个问题的研究还欠深度,欠系统。 首先,我觉得房地产市场跟我们的住房制度改革不断地深入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房地产市场的发育与住房制度改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住房制度改革不仅仅是提高房租,把公房卖给个人,这仅仅是一步棋。更深层的是它涉及到投资体制的改革,涉及到财政体制的改革,涉及到金融体制的改革,还涉及到我们房屋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如果我们就从某一方面去突破这个问题,相关的这些改革不能同步地进行,这是推不动的。土地市场的发育现在就碰到类似的问题。土地市场涉及到财政、金融、行政管理等体制的改革,你想异军突起,突飞猛进,那是不可能的。房地产市场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更多内容 | |
|

CCN 中城网 2005-10-19 17:00:08 |
|
现在大家都在讲宜居城市,都在追求要成为所谓的宜居城市。我看宜居城市的希望根本不在北京、上海,就在我们很多的中小城市,只有中小城市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宜居城市。大城市把这作为一个努力的目标也还可以,但是实事求是地讲,它要成为宜居城市差得太远了。我最近翻看外国的资料,外国的资料也证明,世界上所有列得上名单的宜居城市,没有一个是大城市。无论是欧洲、美洲,还是别的什么地方,世界上的宜居城市全部是中小城市,这一点我觉得恐怕我们将来的发展趋势也是这样。>>>更多内容 | |
|

CCN 中城网 2005-10-10 10:00:08 |
|
2005年8月24日,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城市发展研讨会在宁波召开。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城乡统筹,和谐发展”,8月25日下午,在代表团考察奉化市藤头村的过程中,中国城市网总编室编辑姚敏就有关问题对台湾都市计划学会理事长林建元教授进行了专访。林教授指出,都市化一定会产生城乡差距的问题,这在全球是一样的现象,由于每个地方所面对的背景环境、法令条件、市场条件通通不一样,解决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大陆的每一个都市每一个地区必须就自己个别的环境中去想出一套自己的解决办法。在城乡统筹方面,大陆虽然没有台湾跨县市的行政协调问题,但是会有成长过程中的用地调整困难。因此,成长管理是目前大陆城乡统筹发展的最大课题。…… >>>更多内容 | |
|

CCN 中城网 2005-9-19 17:00:08 |
|
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如何确定我们的城市的空间结构?这种结构的调整如何促进或服务于我们国家发展的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要说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对我们国家国民经济当前的发展阶段有一个准确的时空定位。因为你建立什么样的城市体系,它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阶段是紧密相关的。我想起了这个题目,也正是我们建设部刚刚做完了一个中国城市体系的规划,要我去论证,我就发现有必要讲一讲这个问题。 中国当前的经济处在一个什么阶段?现在我们对形势的判断,习惯于从类型看问题,盯着GDP,盯着物价,盯着进出口这些具体的指标,在冷了热了,高了低了上面做文章。一切战略性的问题,都存在着我们对国家,对城市当前的阶段没有准确的时空定位。比如说,我们的“十五规划”眼看着结束了,“十一五规划”现在正在紧锣密鼓地干着,我已经看了20多个省市的规划草案的文本。很遗憾地说,这些文本在对“十五”后评估的时候,都是轻轻地一语带过:“十五”超额完成了任务…… >>>更多内容 | |
|

CCN 中城网 2005-8-17 17:00:08 |
|
近一个时期,一些学者、媒体、“策划家”有关城市竞争力、城市活力、城市魅力、城市品牌的所谓报告、评选、策划,炒作得颇为热闹,而关于城市的科学的、理性的、冷静的思考、分析和判断似乎正在被淡化,严肃的科学的主流城市话语也似乎也正被一些肤浅的炒作所暂时取代。长此以往,很可能影响到城市政府管理决策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取向。 城市的竞争力、活力、魅力和品牌都蕴含在城市内在的品质之中,是城市所固有的。每一个城市领导人都可以借助科学的思维,正确认识自己城市的竞争力、活力、魅力和品牌价值,从而进行正确的管理和决策。 >>>更多内容 | |
|

CCN 中城网 2005-8-2 17:00:08 |
|
如何把我们的和谐经济、生态建设和改革开放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规划界应该怎么做?这里我想探讨一些科学的方法。现在我们的城市存在一些问题,通过五个统筹可能是种解决的方法。怎么来解决我们当前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问题?我想结合我们最近刚刚完成的北京市的总规的修编,来谈一谈一种新的共扼生态规划的方法。我在生态这方面作了一些研究,今天我想讲三块:一是城市问题怎么上升到生态、生态建设,上升到可持续发展这方面的一些认识;第二,关于共扼生态规划方法,从生态整合、从五个统筹怎么去分析,怎么去规划,怎么定量和定性地去研究探讨,如何结合我们的实际来解决问题;第三,结合北京市的共扼生态规划,如何来破掉它“摊大饼”的这种格局,我来讲一些我的认识和体会 >>>更多内容 | |
|

CCN 中城网 2005-6-30 16:23:08 |
|
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它的健康发展可谓关乎民祉,系乎国运。无论是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还是现代的“居者有其屋”,都不过是代表了人们的一种朴素的愿望。然而,近几年,由于房地产市场的一些不规范操作,一些地方的房价大大超出了人们的实际购买力,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此,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房产新政后的中国楼市究竟向何处去?近日,中国城市网总编室编辑姚敏就有关问题对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副总裁宋乃娴女士进行了专访。宋女士曾经历任设计院院长、规划局局长,之后又当了八年的市长,现在身处房地产市场的第一线,她对于当前房产形势的理解和看法可能会带给我们一种更加多样化且深刻的认识 >>>更多内容 | |
|

CCN 中城网 2005-6-20 9:23:08 |
|
中国在21世纪,通过规划手法,如何从大国成为强国?我建议采用两种方式,一个是中西合璧的多元化规划战略,另一个是符合“与时俱进”的应变规划战略。 我演讲的题目是《从中西文化看21世纪中国城市的规划战略》,目的是希望在21世纪,中国如何能够利用规划,使中国由大国变成强国?我这里提出来一种精神、二个战略、三大主张、四个观点。在21世纪里,在这个网络的时代里,在这个笑贫不笑*的物质时代里,在社会的快速发展里,我们作为建筑师、规划师,是必须有社会的使命感、社会的责任心和专业的道德意识。所以有两个政策我提出来,一个是中西合璧的多元化规划战略,另一个是符合“与时俱进:的应变规划战略,这是我建议中国从大国变成强国应该采取的两个战略。 当我在成长的时候,有人告诉我,西方的资金加上海外的华人,包括台湾的人才,中国的资源,是21世纪中国成功之路。这到底是一个迷还是一个可能会实现的预言? >>>更多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