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丁俊晖说人才和成才


从丁俊晖说人才和成才
金岷彬 发布时间: 2006-01-27 06:00 来源:光明网

  2005年底,中国18岁的年轻选手丁俊晖夺得了斯诺克台球赛的冠军,这一体育新闻,着实让好些中国人高兴。当然,形形色色的高兴者们(也包括笔者)高兴的原因不尽然一致,这犹如中国老话经常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丁俊晖能获得世界级的冠军,总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小丁夺冠不久,有网友在200

5-12-26就发表过网上评论,认为丁俊晖夺取冠军的道路,突破了传统的官办职业化体育模式,走出了平民百姓不花纳税人的钱而民间培养、自己努力奋斗的新路子。笔者赞成这位网友的看法——综合经济实力比中国强大得多的加拿大,并没有因为奥运奖牌数的稀少而脸灰——况且,谁也不会因为加拿大的体育奖牌少而轻看加拿大;加拿大的官方体育经费多用在了全民健身的业余体育,而中国的官方体育经费则多用在了培养体育明星去争奖牌,惟奖牌为国家的“面子”,轻视了全民的健身体育。丁俊晖的冠军,是真正意义上的艰苦奋斗冠军!

  2005年4月初,当丁俊晖的球艺和名字开始较频繁地出现在中国的各种媒体上时,也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至少,丁俊晖的特殊成才道路,让国内绝大多数认为只有读大学才是唯一出路的年轻人和他们的家长这个庞大群体里,有一些人看到了不读大学也会成才的可能。然而翻检2005-04的报纸,又可以看到这样一类的标题——《神奇台球小子丁俊晖答记者问令人诧异,“读书无用论”卷土重来?》,甚至,报纸还编辑、刊登了《历次读书无用论全记录》(见《西安晚报》2005-04-07P9,中新社稿)。笔者觉得,把赞赏丁俊晖独辟蹊径的成才之路简单地与读书无用论划上等号,这大可不必。

  “人才”这个概念,究竟该怎么样来界定?在《辞海》里,对“人才”一词的注释有三:①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②指人的才学、才能;③指人的品貌。

  显然,通常所说的“成才道路”是针对上述三义项里的前两项,成为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才能的人;而不会是第三项,利用目前时髦起来的美容手术来造就出的“一表人才”。至于“不拘一格选人才”这句熟语,在当前大量的商业抄作下,倒是不断有惟品貌是选的各种人才竞选活动此起彼伏。明明是想展示和推销汽车,也要在旁边配饰一个美女模特人才,还美其名曰“香车美女”,“美女经济”。但不管怎样,社会的客观事实表明,有一定品貌的人才在社会经济活动里发挥了某种作用,则是肯定无疑的。而且这些品貌人才虽然根本不是通过努力读书学习而成,也不会有人忧虑此类人才辈出是否又会“读书无用论卷土重来”。

  对于本文要讨论的具备学识或才能的人才而言,以上关于品貌人才的话其实是废话,是属于对社会通常所认为的“人才”含义的曲解和概念的偷换,虽然是依据《辞海》的解释来的。且慢,笔者觉得,目前社会对于“人才”的理解,也大有偏颇——只看重了学识,而忽视了才能或者技能——而学识,当然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的,这就说明读书有用——于是乎,绝大多数人把上大学当作是成才的唯一道路。但是,大多数人忽视了掌握一定技能或具有某种才能的人,也是人才。而且才能技能,则不一定都只是在学校里能培养出来,更多的是要在社会实践里磨练和培养;况且才能技能在实践中的培养,并不表明就不要读书。

  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已经面临着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匮乏的尴尬局面,这就是对二十多年来我们偏置了“人才”的概念,只注意了有学识的人才,而忽视了有技能的人才这种不全面的社会意识人才观的惩罚和报应。2004春天,笔者在原陕西钢厂遗留下来的机械加工车间见到了这样的景况:车间里的八米龙门刨床、三米龙门镗铣床、四米立式车床等几台重型金属切削机床只有一位年过五旬的老师傅能开动起来加工工件。而这位能开几种机床的老师傅因为年老体衰,甚至在住医院的时候还要回车间上班加工;钢厂却又多年(因企业的体制飘摇)培养不出相应的学徒工。最终,陕西钢厂大量工人下岗,陕西钢厂破产(1965年由大连钢厂内迁援建的三线基地),厂区地盘为一个大学收购改造成校办企业区。陕西钢厂破产倒闭、留下的重型机床无人开动的现象,是不少国有企业走入困境的一个缩影。笔者以为,国有企业的陷入困境,除了众所周知的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之外,多年来国有企业缺乏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的技术工人,也是一个很重要原因——随着老一代技术工人的逐渐退休,年轻的工人技术稚嫩,开不好一些关键机器设备,至使原有的传统产品和后方技术保障滑坡,这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里,无疑更加重了国有企业的困难。陕西钢厂挣扎在破产前的若干年里,已不再培养(后方技术保证的)大型机床的新一代操作工人;在大量工人下岗最终破产时,留下了还有重大使用价值但是没有技术工人来开动的一批大型机床。

  技术工人,是人才。是他们把工程师的图纸转变成为实在的机器和房屋建筑、铁路公路、桥梁;是他们,把各种机器开动起来工作;是他们,使科学技术现代化落到了实在的基础上。但是,在恢复高度制度后的近二十年时间里,我们全社会都把考大学看作是青年唯一的成才道路,年轻人不安心当工人、不专心学技术,甚至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招收不到学生,这导致了我们现在极度缺乏技术工人。现在,终于开始重视技术工人这种人才了,值得欣慰,虽然错过了二十年,一代人的时间。媒体报道,目前一个数控机床的技工或模具钳工,甚至月薪可以逾万,市场经济终于给了技术工人正确的待遇和名分。

  话题还回到丁俊晖。丁俊晖能在国际级比赛里夺取冠军,无疑是有他那个专业里的优秀技能;无疑,具有优秀技能的人就是优秀人才。丁俊晖通过自己独特的努力道路掌握了一门优异的技能成才了,这为广大青少年的努力成才提供了一种有用的崭新模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通过读书获得学识的成才模式就被“丁氏模式”推翻了,根本不用担心宣传丁俊晖的人才类型和成才模式,就会使“读书无用论卷土重来”。因为人才的含义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而人才的培养道路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