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和“踩不死的草”
冬天的鲁迅公园,因为免费开放而更多了几分热闹。从靠近四川北路的侧门过去,在简陋音响的伴奏声里,一群中年人还夹杂不少老年朋友,在学习华尔兹,认真地劲头让冬日的寒冷得以挂在树梢上,不肯下来。再往前,是一百多人在方块的水泥地上尽情地旋转,虽然没有黑夜彩灯下的曼妙,但空气的新鲜让这群人在没有边界的舞池里徜徉,以至于被方块水泥地拌个趔趄,上海的冬天,公园真是好去处。
靠近虹口足球场和鲁迅墓地的水泥路面上,有很多书法爱好者在上面挥毫,大半是上了年纪退了休的,提着用光油漆的那种铁皮桶,装着清水,躬身提着大号斗笔在水泥地上一路写过去,各种书体都可以得见。第一次看见范新时,他正在和围在身边的人谈论“永字八法”,并用毛笔在地上比划。他很瘦小,黑色的羽绒衣套在身上显得宽大,头发虽短却不齐整,胡子长而零乱,大约好久没有修剪。我也参加了讨论,虽然6年多的时间没有摸笔,但对书法的热爱让我不忍心错过这现场表演。随后,我就欣赏到了范新的草书表演,章法真地不错,笔势淋漓求变,让我大生感慨。于是和他聊了起来,他说他是流浪汉,起初我不相信,时间到了11点半,我央求他去学校吃饭,他见我的诚意也就没过多推辞。
进了一号楼,门卫阿姨见范新提着的桶,和不大干净的衣服和面目,不免流露出鄙夷的神色。我很抱歉这样的“狗眼看人低”,范新说已经习惯了。吃饭的时候,范新说起他的往事,他89年在吉林读艺术学院,因为特殊原因和年少冲动在89动乱后服刑十年,母亲在气急中病死,父亲也随后辞世。出狱后,先后在长春从事工艺美术和室外雕塑。后因为和合伙人意见不合而来上海淘金,但找工作因为其貌不扬加之不愿重事那种单调的没有创意的工作而始终无缘就业。 三年多的沪上游荡,花光了他的积蓄,现在和捡拾垃圾的流浪汉一样住在窝棚里,一天也仅吃一餐。但只要天晴的时候,就会去公园练字,其实他最拿手的还是画漫画和泥雕。不过他告诉我,其漫画大都是揭露社会阴暗面的东东。他有一个计划,就是冬天过后,去上街做泥塑,也好过日子。
送范新离开校园的时候,369校区绿色的草坪在冬天里特别让人艳羡,范新说,这种“踩不死”的草就像他一样。本来约好今天请他去看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宋元明清书法真迹展”的,因为下雨,他就不会来练字,也找不到他,他没有手机的,也不会用电脑,更没有qq和MSN。不过昨天在中国书法网上给他注册了用户,我们一起评论网上发帖的好坏,真是过瘾。明天会天晴吧,我去公园找他,这“踩不死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