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恶“官”为首


万恶“官”为首

 

吉林省珲春市委办公室  李世春

20061010

 

这个题目有打击一大片之嫌。

需要解释一下。

这个“官”字不是确指哪一位官员,也不泛指一切官员。这里的“官”有特殊含义,分好几层,大致像个洋葱。

第一层意思,是“官本”。“官本”也叫“官本位”,是指整个社会的组织结构和价值取向,是以“官”为中心和基准的。官员及其组织是整个社会的核心;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首先和主要看他是否当官,当到哪一级,或相当于什么级别,比如正处级的教授,副科级的和尚等等;死了,看他葬到什么级别的墓地,是地级市的公墓还是八宝山革命公墓,按照生前官阶的高低享受不同“穴区”的待遇。总之,人活着不平等,死了也还不平等。强烈、严格的“官本”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和特色。这种文化源远流长,起源已不可考。至少在苏秦纵横捭阖的年代已然如此。想当年,苏秦靠口舌之利由卑微而富贵,亲人对他前倨而后恭,张仪问为什么?亲人答曰:以子位高而多金(见《史记.苏秦列传》)! 可见人活着就要当官。隋唐以降,开科取士,有谚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注意,这里的“读书”可不是为了做学问,而是为“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说,谚语的实际意思是“万般皆下品,惟有当官高”。千百年来,“官本”思想深入中国人骨髓,“升官发财”成为最高理想。发财不过是目的,升官才是人们一辈子要做的事。

第二层意思,是“官制”。上古官员如何产生,不得而知。尧舜时期据说实行推举,搞了一阵子“禅让”,但不久这游戏就玩不下去。大禹父子豪气干云“让他个球”!咱自家说了算。于是“家天下”,官员的产生从此改为任命制,一任就是四千年。官这个东西,相当于当官之人的又一条生命。官是谁给的,自然就向谁负责,听谁的话,奉谁为父母。上级给了官,自然把上级当爹;下级给了官,就会把下级当妈;倘若百姓给了官呢?那就拿百姓当祖宗。远的不说了。环顾当今世界,继续彻底实行任命制,坚持由上级当爹的国家已寥寥无几。多数搞起了百姓当祖宗的体系,据说这叫“民主”,平民做主么!但又据说前一种也叫“民主”,做平民之主么!

第三层意思,是“官僚”。官僚和官员大不相同。官员是依法干活,依法拿报酬。当官时干该干的事,不贪渎,不逾矩;任期满了该干嘛干嘛去。官僚则不然,他们以当官为业,不当官就活不了。官僚也干点正经事,但更多是干不正经的事。他们拿官架、吃官饭、说官话、摆官谱、思官位、谋官运、干官事。这些人以“人民公仆”为招牌,“国家干部”作幌子,把当官作为谋生之道。官僚很好辨认,最主要的就是“官僚作风”。比如:平民百姓骑自行车上班,官僚不骑,他们一定要坐轿车;平民百姓自己做饭吃,官僚不做,公款下馆子;平民百姓自己盖房子或千辛万苦攒钱买房子住,官僚不,他们用公款买房或租房……总之,他们吃百姓的肉,喝群众的血,却不对百姓负责,不给群众办事,只为自己过好日子、发大财、享受人生。这样的官僚到底有多少?百姓们无从估计,但数量一定称得上“惊人”。

第四层意思,是“官行”。有官僚必有官行。官行主要包括两种:玩钱和做恶。玩钱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搂钱,往自己腰包里揣。这无须说了,“千里为官只为财”嘛!百姓都说:这年头拿经济问题查官僚,一查一个准。二是花钱。官僚们除了自己应拿的工资、补贴和奖金,以及必要的行政经费之外,还要消耗巨额资金。据权威部门统计,去年,全国公款消费大约为3000亿人民币,主要是公款吃喝和购物;公费旅游大约3000亿;公车消费大约4000亿。这只是个“不完全”的“保守”估计,实际上恐怕要多得多。换句话说,全国税收的1/3以上就这样被弄没了,怪不得行政成本占财政收入的比例比美国高许多倍。做恶的事就罄竹难书了。什么高莺莺之死、佘祥林冤案,如今见怪不怪了。连绵不绝的上访案件,据说各地有数以万计的上访者常年聚集北京。没有冤情谁吃饱了撑的抛家舍业进京上访啊?有冤情在本地却解决不了,自然是当地“父母官”们的杰作了。当前更流行“包二奶”“玩情人”,听说湖北有三个女领导合资包了一个初中生,搞得这孩子纵欲过度,肾功能衰竭。这自然是玩出了新境界。

总而言之吧,综合这四层意思,就是万恶官为首的这个“官”字含义。下面分析为什么“万恶官为首”。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