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展经济究竟是为了什么?


中共中央于1018刚刚发布《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中列举了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建设目标。与此同时,连云港市赣榆县大沙塘湖发生大面积死鱼事件,从1017日起,湖中的鱼就陆续死亡,往日淡绿色的湖水变成了黑水,散发出阵阵恶臭。200多网箱鱼浮尸水面,渔民损失惨重(连云港大沙塘湖污染 10条鱼浮尸水面)。 

10月19日,渔民面对死鱼欲哭无泪。连云港市赣榆县大沙塘湖发生大面积死鱼事件,200多网箱鱼浮尸水面,渔民损失惨重。据介绍,从10月17日起,湖中的鱼就陆续死亡,往日淡绿色的湖水变成了黑水,散发出阵阵恶臭。有关部门已派人赶赴现场调查处理。

                   10月19日,渔民面对死鱼欲哭无泪。

我为中央发布这样的文件而高兴,也为发生大量死鱼的事件而悲哀。不想再多说,就把我2004年发表的一个不大成熟的短评粘贴到这里,当时我正在忙于写一篇对我来说比较重要的论文,但是看到媒体中的恶性环境污染报道,看到自家窗外烟蒙蒙的空气污染,我实在是无心写下去了,不知不觉地写起了自己对环境的感叹。说实在的,有时也想逃离这种环境,然逃离到哪里去?没有污染的净土又在何方?

 

我们发展经济究竟是为了什么?

 

潘发勤

 

原载 红网 2004-9-5  其他转载 1. 中税网   2. 雅虎;    3. 网易  4.中国郑州网    5. 光明网   6. 新浪网

 

  近几年有关环境污染事件的报道并不鲜见,而且这类事件对人们生活的恶劣影响也日渐升级。这儿列举两例:一是被称为中国皮都的浙江省平阳县水头镇,因猪皮革加工给当地带来滚滚财源,但是,也把原山青水秀的地方污染得不堪入目,并且严重威胁着当地和下游百姓的生命安全。二是河南省沈丘县周营乡黄孟营村原先是个美丽的村庄,可是大约从十几年前开始,这个村庄就逐渐开始被癌症的阴影所笼罩,100多人死于地下水的污染。   

  看来,我们已到了杞人忧天的时候了,我们再也不能麻木了。面对如此恶果,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发展经济究竟是为了什么?  

  无论国家、个人,努力奋斗所追求的目标就是生活的幸福,幸福源于良好的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及由此引起的心境。这一点对于环境污染重灾区的人们都有深切的体会。设想你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冬日清晨烟雾笼罩,夏日热闷的空气中带着难闻的气味,当你看见昔日的小河流变成了臭水沟,沟里淌的不是黑水就是污水,还眼睁睁地看到那污水竟然淌到蔬菜和麦苗地里,你能有好的心境吗?   

 当然人们的感觉是有一定的适应性的。也许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吧,在某个城市呆久了,可能也会习惯了空气中的怪味。然而感觉适应是有极限的,否则,如果人们麻木到底,生命就无法存在。感觉是可以对比的,当你到适于人居的地方住上一段时间后,你才意识到我们的产值(GDP)上去了,生活质量却下降了。目前,环境污染在一些地方正在逐步得到治理,但治理的代价肯定是很大的。别的费用不说,单是企业的关停就意味着下岗职工的增多。所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在最近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4年年会上呼吁,中国应摆脱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平衡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着自己的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中目前发展中的要害。   

“科学的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目前我们提出几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上述的事例已向我们警示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迫切性。   

 就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经验来看,发展观也应是不断发展的。任何一项决策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没有放之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皆准的一劳永逸的决策。我们都知道,“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后来违背了它所处的时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起到了重要的纠正作用。但是,在发展经济中如果没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只顾经济的片面发展;如果企业只顾自己的产值和盈利而置社会效益于不顾,地方政府只注重GDP之类的经济指标,那么上述恶性事件迟早是要发生的。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牺牲的只能是长远的利益和后代的幸福。血的教训向我们昭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当然,“科学发展观”绝不是对“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否定,而是在肯定这一决策之上的进一步发展。实际上,即使一切都按经济的字眼来解释,那今天的认识应该是,环境保护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文化也是重要的资本之一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