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 业 竞 争 分 析


产 业 竞 争 分 析

 

产业可以定义为一组提供同一种产品或相互可以彼此替代的一类产品的企业。如我们经常所说的汽车产业、信息产业、机械产业等等。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最为常见的竞争。分析产业竞争,必须分析影响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因为产业结构影响着产业竞争行为,如产品开发、定价和广告战略,而产业行为又确定了产业绩效,例如产业的效率、技术进步、营利性和就业。

 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有:

1.销售商的数量与差异程度

了解一个产业的特征,首先要确定该产业内销售商的数量以及产品是否同质或是否具有高度差异性。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将产业内竞争分为五种基本的结构类型:

  ① 完全垄断。当只有一家企业在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提供某一产品或服务时,就存在完全垄断。完全垄断企业可以通过索要高价,很少做或不做广告,提供最低限度的服务来获取最大利润。因为在缺少相近替代品的情况下,顾客不得不购买垄断者的产品。如果市场上存在局部替代品和加剧竞争的威胁,垄断者就会更多地投资于服务和技术,以作为新竞争参与者进入的壁垒。在世界各国,都程度不同的存在完全垄断企业。某些国家的政府常常在产业发展和结构演进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近十几年来,许多国家开始将关键性产业包括基础行业私有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更多地来自于市场力量,垄断势力逐步遭到削弱。

  ② 完全寡头垄断。完全寡头垄断是指某一产业由几家生产本质上属于同一产品的大型企业所控制。在这种产业结构中,企业会发现它们只能按现行价格定价,除非它能使其服务具有差异性。如果竞争者在服务上水平接近,获取竞争优势的唯一方法就是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可以通过追逐更大的生产规模和销售量来实现。

  ③差别寡头垄断。差别寡头垄断是指某一产业由几家生产差别化产品的企业所控制。产品差别可以体现在质量、性能、款式和服务等多个方面。每个竞争者都可通过在产品的某一主要特征上占据领先地位,而引起顾客的注意,并据此索取高价。

  ④垄断竞争。垄断竞争是指某一产业由许多能从整体上或局部上区别出它们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竞争者所控制。在垄断竞争行业中,很多竞争者集中经营能以优异的方式满足顾客需求并可收取高价的细分市场。

  ⑤ 完全竞争。完全竞争是指某一行业由许多提供相同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所构成。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差异小及边际利润低,一些厂家已退出该行业。与此同时,另一些企业却正在进入该行业。因为没有差异化的基础,所以竞争者的价格将是相同的。除非广告能产生心理差别,否则就没有竞争者会做广告。在这种情况下,把产业描述为垄断竞争可能更为合适,销售只有在降低生产和分销成本的情况下,才可能得到不同的利润率。在完全竞争行业产品普遍缺乏差异性的情况下,企业的竞争优势应通过有效营运、降低成本来取得。

 一个产业的竞争性结构会随时间而改变。如在随身听行业,索尼公司开始是作为垄断者出现在市场上的,但不久很多其他企业便进入市场并生产出各种不同规格型号的产品,导致了垄断竞争结构的形成。当需求增长减缓,出现了“行情下跌”时,产业结构将演化成差别寡头垄断。最终,购买者可能认为产品是极为相似的,价格是唯一的差异特性。在这种情况下,产业已成为完全的寡头垄断。

2.进入与流动性壁垒

最理想的产业结构状况是,企业可以自由进入具有利润吸引力的行业。这些企业的进入会使供给增加,最终使利润下降到正常回报率的水平。自由的进入可防止现有企业长期获取超额利润。然而,在自由进入程度上,产业间差异很大。开一家新餐馆是很容易的,但进入汽车产业却相当困难。主要的进入壁垒包括高额的资本要求、经济规模、专利与许可证条件、稀缺的场地、原材料或分销商、信誉条件等等。这些壁垒对某些产品来说是固有的,而其他一些壁垒则是由上游企业单独或联合行动所设置的。即使一家企业进入了一个产业之后,当它要进入某些更具吸引力的细分市场时,它还会面对阻碍其流动的壁垒。

3.退出与收缩壁垒

另一种较为理想的产业状况是企业能自由地退出利润不丰的产业,但它们常常面临着各种退出壁垒。这些退出壁垒有对顾客、债权人和职员所承担的法律和道义上的义务;政府限制;因追求专业化和设备技术陈旧所造成的资产现值降低;缺少可选择的机会;高度纵向联合;感情障碍等等。很多企业只要能赚回全部可变成本和部分或所有固定成本,就会坚持在一个行业里经营下去。然而它们的存在削减了每一个企业的利润。因此,希望继续留在某一产业的企业应设法降低其他企业的退出壁垒,例如,买下竞争者的资产,履行服务顾客的义务等等。即使一些企业不愿退出,仍可诱导它们缩小规模。但这也存在收缩壁垒,那些有魄力的企业可设法帮助消除这些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