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富济贫,道理安在?


劫富济贫,道理安在?

中国的历史上劫富济贫的“英雄”形象屡见不鲜。现在需要讨论的是两个问题:谁能够被赋予劫富济贫的权利和职责?谁又能够赋予这些人劫富济贫的权利和责任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劫富济贫是一件所谓匡扶正义,张显公平的“好”事吗?毕竟这未见得是一件容易判定的事情,应该引起注意和讨论。

“济贫”固然是一件好事,让贫者亦能够保持基本尊严地存活于世,这是一个社会的进步。可是我们关心“济贫”的钱从何而来,谁才是济贫这一行为的真正主体。在一个社会中,政府应该提供一种制度安排,让强者有所忌惮,弱者有所依托。“济贫”天然地成为了政府的职责,而非个人行为所必须进入的领域。如果个人展开“济贫”行为,必须要明确个人的钱来自何方?“济贫”之事虽说都是急事,但再急对于所谓“劫富”而来的钱也应该坚决拒之。但是来自社会上以“第三次分配”为形式的善意的捐助是非常欢迎的,这种现象的广泛出现同样是社会的进步,境界的提升。政府除了让强者有所忌惮,弱者有所依托之外,还应该有保护个人的私人财产的制度安排。只有这样,保证创造财富的人真正享有自己的成果,才能真正地稳定地创造社会财富,才能真正地能够为政府履行济贫的职责提供源源不断的基础。

“劫富济贫”道理安在?这“一劫一济”之中,会有太多的事情发人深省,令人深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