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与良知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敬老节日。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老人的珍贵,至少在于跨越了多个人生阶段之后,得到和领略了生命的良知。借此节日,将本文献给两位老人。
在《南方周末》头版,刊登了题为“湖南:前纪委书记力陈反腐之坚”的重头文章,介绍了记者与一位73岁老人关于腐败问题的对话。老人家曾经做过十年的省级纪委书记,同时在全国的监察界也享有很高的声誉。作为一个过来人,老人平白朴实的语言,坦诚地流露了他的真诚与自我。同时,作为一个已经“下”了的良知老人,没有了“有些话在任的时候就不能说”的顾虑,留下的许多话,比如“特别是离开了纪委书记岗位后,。。。。。。思想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尤其是“我现在的世界观就是以人为本,方法论就是实践至上等”,真知灼见,感人至深。尽管,对于老人家一些观点和结论,可能也许还不能完全赞同和理解,但老人家于平白、平等、真诚之中所体现和表达出的人性的光辉,令人感动。
与此同时,在网络上,又读到了另外一篇对话,是记者采访中科院院士,粒子物理、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的。老人家前些年曾经说过“中国传统文化有90%是糟粕,看看中医就知道了。”这次,老调新唱,又是说道中医的。
关于中医,最近突然“热”起来了,热的原因,也不知道是否又是一场天意的策划:本来是正方的,以反方的面貌出现,对于我,反正都是不在意的。但对于何祚庥老人这样的名人,就不能不在意了。
何祚庥老人家是反对中医理论的。
老人家反对的很彻底和很明确:“我反对的就是中医阴阳五行的这套理论,我把它称为伪科学。如果打分的话,西医可得90分,中医只有10分,这就是中西医的优劣。”
尽管老人家对记者说的“你准备发多少字,我就给你谈多少问题。”有些象慷慨开启宝库的经济学家的意味,但他是有自己独到的水平的,他评论中医的一个准则就是:“是否符合科学的原理和精神”。“从这个方面来说,我是支持批评中医的,我觉得那些呼吁取缔中医的言论大多数有根有据”。
原来,老人家所信奉的评价一切的根基,也是“科学”。相对与“科学”而言,其余的一切当然都不是科学,这是很自然的。但问题是,科学到底是什么哪?什么到底是科学哪?是不是就是一个关于科学的概念哪?我们大家未必就为了那么一个概念,而生而死吗?他老人家没说,我们也就不追问了。
我们是可以从老人家的观点里,看到什么是他的“科学”的:
1、“我是物理学家,我也学牛顿力学,但是我没有念过牛顿的原著。那么厚一大本,用了许多非常复杂的证明方法。现代的教科书已经把牛顿力学归结得很简明,有什么必要去读原著呢?”在老人家的人生总结里,书本上说的,只要是已经总结好的,原来首先就是科学了。这个“科学”是有局限的,其实老人家如果读过牛顿的原著,也许观点也就和现在的慷慨激昂不一样了。比如,晚年的牛顿为什么一直对“第一推动力”是那么的有兴趣呢?不知道,这是否也属于“科学”?
2、“物理和医学差得比较远,对于一些医学的细节,比如哪种药好,有毒没毒,我不是专家,我没做过化验分析,我不能评论。但对于中医的一些缺点和严重问题,我相信我的评论还是靠得住的。”哦,尽管所谓的科学是那样的推崇实证和技术,但原来他老人家在中西医问题上,他自己,就是“科学”,自然也就可以随他自己评论。
3、曾经充分享受过中医好处的老人家,不屑于曾经得到的。对于简单快捷的诸如接骨一类的,他说:“这不过是技术,不是科学”,对一种曾经治愈过他的药,他说:“但是它不好保存,那么就用现代医学的方法把它做成药。把类似的东西科学化一下,这个我是支持的。”记者请教说:这只是形态的改装,成份是不变的。您究竟反对的是什么?记者应该知道的是,他老人家反对的是中医的思想,可能是他根本搞不懂,因而也就不屑一顾的思想。如是,作为我等普通人就不太明白了,粒子物理、理论物理等都应该是比较抽象层面、比较本质的范畴和领域了,怎么老人家竟反而仅仅对中医的外在形式关注,却抛弃了自己一贯从事的老本行了呢?按照他老人家的“科学”,是否能有没有内容的外表存在?是否有没有思想而仅仅有效用的属性存在?在他老人家的“科学”里,好比人是不是就是一个行尸走肉一样的物体,根本没有思想一样?这是一个问题,这也肯定不是一个“科学”问题。
4、谈到一个小孩的病例,他老人家比较说,“中医说的听不懂,。。。。。。(西医)大夫一看说,奶水有问题。把奶妈请来挤出奶水检测,缺乏蛋白质,导致孩子营养不足。马上改喝牛奶,几天就改观了,这就是科学。”老人家的这个科学的定义很有趣。原来科学是这样的:同样的病,西医看的是“奶”,并通过检测说是奶有问题。但最后好象奶终究是要给人喝的,肯定不是给检测机器喝的?而中医看的是人,说人有问题,而且好象除了“看”之外,还有诸如问、切等手段。即使就仅仅是看,我也没有看出两个“看”之间的“科学”差距啊----同样是看,“科学”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5、老人家可能担心我们的“科学“水平有限,他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说,“西医就治得很快,这就是中医和西医优劣的区别。”原来,科学是个急性子。也就是说,急性子就是优秀,就是所谓的科学。他老人家高屋建瓴地指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或者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过程。在医学里也有先进与落后之分,这是客观事实,也是普遍规律。不仅中西医之间有,西医和中医内部也存在这个问题。”大家都在淘汰,那还淘汰个啥呢?一头雾水的我理解成:人类的历史就是急性子淘汰慢性子。但想想也不对,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不仅只看到了人,还看到了各种动物。我们不仅经常看见兔子,而且好象也经常见到乌龟?
7、老人家还把医学上升到了真理的高度。“科学真理只有一个,这是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真理可以用小学算术来计算,而且是一个,确实是一个“科学”真理。而且,即使用执政党的理论标准衡量,关于真理的观点,也应该是辨证唯物主义而不仅仅是唯物主义,这是有科学区别的。
“客观真理不能一下子看清楚,是逐渐逼近的。这就是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过程,但不能说有相对和绝对之分,真理就是多元的。医学也一样。中医的阴阳五行,简直不知所云,越听越糊涂。应该说中医里的阴阳五行是典型的伪科学。但是西医的很多问题却搞得清清楚楚。拍X光,做CT,哪里有问题都看得很清楚,不需要说什么阴阳怎么样,做个手术就解决了。。。。。。”我学习体会这段话的意思是,客观真理就是他老人家自己。科学就是自己清楚,伪科学就是自己不清楚。按照他老人家的逻辑,按照他的真理标准,西医既然很多问题搞清楚,那么西医就不是客观真理了?因为,“客观真理不能一下子看清楚”?
8、老人家用“思维”对中西医也进行了比较。“中医的整体思维是很笼统的,。。。。。。他们批评西医没有整体思维,这是说不通的。我在美国看西医,人家会“从头到脚”的用现代科技手段给你仔细检查一遍。怎么能说西医没有整体思维!可以说,西医的长处就在于既有整体思维又有具体思维。”冷静地仔细想来,在老人家的科学体系里,整体思维包含两个主要的元素,一是作为个体人的“从头到脚”,二是现代科技手段。从头到脚也有1米的婴孩与2米多的篮球运动员不同,现代科技手段也是为了对医生的判断给予数据上的支持和验证。西医生+机器看人的病,与中医生+自己看病了的人,这类诊断模式,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如果有什么不同,那可能在如何对待病人这么个“人”上有所不同,在看待人到底是多大个“从头到脚”上,有所不同。
9、老人家不仅是物理学家,好象还是数理统计学家。他斩钉截铁地说:“事实已经作了回答——西医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医的影响力不断缩小。大家看病都选择西医,只有少数现代科学知识比较少的人才选择中医。”望着中医院里同样拥挤的人群,我想,他们可能不是所谓现代科学知识少了,而是钱少了,没有办法象我们的老人家一样,到美国享受“从头到脚”的服务。看着河南、河北、四川等人多省分,都在呼吁建设中医药产业大省,我想可能不是中医的影响力小了,而是高昂的西医社保成本造成的财政压力太大了。其实,看中医也好,看西医也罢,谁少了都是好事:没病不是更好?
老人家一直自豪并得意于自己的“尖锐”。在老人家这般年纪,少了一些历经时世风雨的圆滑、厚重与世故,多了一些科学的天真和顽皮,也属正常。其尖锐,如果是钻进了“科学”定义和概念迷信的牛角尖,那肯定是一个别有洞天的世界观。
顺祝两位老人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