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许多人把唾沫腥子泼向河南。骂河南人的话语扑天盖地,调侃河南人的段子无空不入,甚至有个网站专拿“河南”说事,本来和河南无关的事情,也要想方设法找个由头和“河南”联系起来,因为这样就能提高点击率。本人不敢对妖魔河南人这一现象作任何评价,更不敢站在社会、历史、文化等大背景下评论此事。只想借此谈谈多灾多难的河南。
河南作家李佩甫先生著的《羊的门》是一部小说,书中所出现的地名都是虚构的,但读者都能看出书中所述的场景和人物原形均取材于河南。小说第一章里有一段对豫中平原“许地”是这样描述的:
“据史载:许人立国不久,即惨遭战乱。先有郑人伐许,宋人伐许,晋人伐许,卫人伐许……许人颠沛流离二百余载!
战国初,许地再次瓜分,隶属韩魏。秦二世三年,先有沛公南攻许地,屠之;献帝三年,又有李觉、张济掠许地,所过杀无遗!
西晋迄南北朝时期,事变剧烈,尤过前代。永兴二年,刘乔攻许;永嘉二年,王弥陷许;十二月,太傅越帅甲兵四万战许;太清二年,大都督刘丰生将步骑十万屯许……前后兵甲锯民长达一百八十余载!
隋唐之际,贞观四年秋,许地大水。嗣圣七年,许地大雹。继又有安史之乱,安禄山遣兵克许,遍地烽烟,民惨遭巨祸。永贞二年,许地大旱;十二年,许地大雨,民溺死者不计其数;元和九年九月,吴元济掠许,许人恐,窜伏于荆棘间,为其杀伤驱剽者不计其数;可谓蹄蹄见血!
......
小说中的“许地”,多指许昌一带,但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整个河南。这段文字可谓句句啼血,字字沾悲,从中可以看出,三千多年来,河南屡遭战火洗劫,屡经灾害侵袭,天灾人祸几乎没让这块温顺的土地消停过一天,河南的沟沟坎坎,山山水水,枝枝叶叶都写满了心酸,沾满了泪痕。这段文字在《羊的门》中仅是陪衬,内容也仅记录到清代,其实在以后的年月里河南的灾难更甚。
本人小时候就总听老人讲X县X镇和X县X镇被血染红,河道被死人尸体堵塞的事。后来,我又从有关资料中看到了红XX军在上述两县交界处遭到了当地地主武装的顽强抵抗之类的话。还在一次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大会上又听到了红军血战XX镇的事迹。我才知道当年发生的事原来全是红XX军造下的。被修整过的历史和民间口传的历史往往差别甚大,虽然革命教育资料上把红军的丰功伟绩奉为经典,但事实上是让当地老百姓不堪回首,按一些老人的说法就是“好多家都被杀绝户了”。而那些被杀的人中也不全是地主武装成员,也有拒交保命粮而被枪毙的穷苦百姓。
稍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四十年代,蒋介石又让河南民众生灵涂碳。其为了防御日军进攻,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让河南大片地区成为水乡泽国,数百万黎民沦为鱼鲫,数百万人流离失所,一场水祸祭出一个唯河南独有的悲壮名词——黄泛区。时至今日,行走在豫东大地上,还时不时从黄土中踢出块块白骨,这就是历史给河南留下的特殊助解。再加上又逢百年不遇的旱灾和蝗灾,更让河南雪上加霜。“人吃人,狗吃狗,老鼠饿得啃砖头”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河南再度重演“千村霹雳人遗失,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惨剧。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这样描述当时的河南:“绝大多数村庄都荒无人烟,即使那些有人的地方,也是弃婴临死前的哭声,看见的也只是野狗从沙堆里掏出尸体并撕咬着上面的肉”……
李佩甫先生在《羊的门》里感叹:“三千年啊,漫长的三千年也仅仅传下来这么一句话,说这是一块"绵羊地",绵羊地呀!”结合本文内容,我觉得李先生的话应改为“这是一块苦难地,苦难地呀!”
文后提示:本文若无意踩痛了个别好事者的尾巴,尽管向本人吐匕首喷投枪射唾液,我不怕狗咬。
河南作家李佩甫先生著的《羊的门》是一部小说,书中所出现的地名都是虚构的,但读者都能看出书中所述的场景和人物原形均取材于河南。小说第一章里有一段对豫中平原“许地”是这样描述的:
“据史载:许人立国不久,即惨遭战乱。先有郑人伐许,宋人伐许,晋人伐许,卫人伐许……许人颠沛流离二百余载!
战国初,许地再次瓜分,隶属韩魏。秦二世三年,先有沛公南攻许地,屠之;献帝三年,又有李觉、张济掠许地,所过杀无遗!
西晋迄南北朝时期,事变剧烈,尤过前代。永兴二年,刘乔攻许;永嘉二年,王弥陷许;十二月,太傅越帅甲兵四万战许;太清二年,大都督刘丰生将步骑十万屯许……前后兵甲锯民长达一百八十余载!
隋唐之际,贞观四年秋,许地大水。嗣圣七年,许地大雹。继又有安史之乱,安禄山遣兵克许,遍地烽烟,民惨遭巨祸。永贞二年,许地大旱;十二年,许地大雨,民溺死者不计其数;元和九年九月,吴元济掠许,许人恐,窜伏于荆棘间,为其杀伤驱剽者不计其数;可谓蹄蹄见血!
......
小说中的“许地”,多指许昌一带,但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整个河南。这段文字可谓句句啼血,字字沾悲,从中可以看出,三千多年来,河南屡遭战火洗劫,屡经灾害侵袭,天灾人祸几乎没让这块温顺的土地消停过一天,河南的沟沟坎坎,山山水水,枝枝叶叶都写满了心酸,沾满了泪痕。这段文字在《羊的门》中仅是陪衬,内容也仅记录到清代,其实在以后的年月里河南的灾难更甚。
本人小时候就总听老人讲X县X镇和X县X镇被血染红,河道被死人尸体堵塞的事。后来,我又从有关资料中看到了红XX军在上述两县交界处遭到了当地地主武装的顽强抵抗之类的话。还在一次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大会上又听到了红军血战XX镇的事迹。我才知道当年发生的事原来全是红XX军造下的。被修整过的历史和民间口传的历史往往差别甚大,虽然革命教育资料上把红军的丰功伟绩奉为经典,但事实上是让当地老百姓不堪回首,按一些老人的说法就是“好多家都被杀绝户了”。而那些被杀的人中也不全是地主武装成员,也有拒交保命粮而被枪毙的穷苦百姓。
稍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四十年代,蒋介石又让河南民众生灵涂碳。其为了防御日军进攻,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让河南大片地区成为水乡泽国,数百万黎民沦为鱼鲫,数百万人流离失所,一场水祸祭出一个唯河南独有的悲壮名词——黄泛区。时至今日,行走在豫东大地上,还时不时从黄土中踢出块块白骨,这就是历史给河南留下的特殊助解。再加上又逢百年不遇的旱灾和蝗灾,更让河南雪上加霜。“人吃人,狗吃狗,老鼠饿得啃砖头”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河南再度重演“千村霹雳人遗失,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惨剧。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这样描述当时的河南:“绝大多数村庄都荒无人烟,即使那些有人的地方,也是弃婴临死前的哭声,看见的也只是野狗从沙堆里掏出尸体并撕咬着上面的肉”……
李佩甫先生在《羊的门》里感叹:“三千年啊,漫长的三千年也仅仅传下来这么一句话,说这是一块"绵羊地",绵羊地呀!”结合本文内容,我觉得李先生的话应改为“这是一块苦难地,苦难地呀!”
文后提示:本文若无意踩痛了个别好事者的尾巴,尽管向本人吐匕首喷投枪射唾液,我不怕狗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