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兰州晚报》记者对秦番进行采访时的谈话摘要。全文在兰州新闻网、全球乐器网、台北吉他之友上先后转载。
.......................................................................................................
........................................................................................
..........................................................................
笔者:小提琴、钢琴、古典吉他被称作西洋三大乐器,和小提琴、钢琴比起来,古典吉他有哪些优势、劣势?
秦 :它们在艺术表现各有千秋,相比起来,古典吉他的优势是:一、钢琴音色太硬,发音方式机械,并且人们司空见惯,在听觉上已经麻木了。古典吉他的音色非常感性,人性化是它的一大特点。由于古典吉他在国内起步较晚,目前亲临现场欣赏过纯古典吉他音乐的人并不多;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古典吉他神秘而浪漫;人们只是口碑相传,就象武林中种种传说,人们只是听说,但很少有人亲眼见过。迷人的音色和神秘性是古典吉他的优势之一。二、小提琴太雅,一般听众敬而远之。何况,小提琴演奏一般要有其他乐器伴奏,组织起来不太容易。古典吉他是和声乐器,除了与乐队、小提琴、长笛、男女人声合作演出外,很多时候,就一把吉他也可以搞一场60分钟左右的音乐会。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同样是《舒柏特的小夜曲》,舒曼的《梦幻曲》等世界名曲,小提琴演奏固然感人,但"听懂"者不多;如果用古典吉他演奏这类名曲,它们一下子就变得亲切甚至"通俗"起来。当然用古典吉他演奏这类名曲要求演奏者具备高超的右手控弦技术和很高的艺术修养。一个能完成《恰空》、《第二十四首随想曲》的人不见得能演奏这类名曲。我的一些学生能比较顺利完成《伟大的独奏》、《大教堂》等这类难度的曲子,但无法演奏《梦幻曲》这样"简单"的小品。这种现象在国内吉他界很普遍,值得大家反思……三、古典吉他的表现力是钢琴、小提琴无法比的。这用不着多说,听听我的《拉卜楞素描》就知道了。古典吉他制造的各种逼真声响往往让第一次听到它的人感到匪夷所思。在《拉卜楞素描》中,我们就能听到法号长鸣、喇嘛集体诵经以及法会上各种神秘而逼真的声响,就是没去过拉卜楞寺没参加过宗教法会的人,也能从《拉卜楞素描》中感受到宗教的神圣,寺院的辉煌。椐传,参加过拉卜楞寺法会的人,可以免去一年的灾祸;我相信听过我《拉卜楞素描》的人,也可以得到一年的好运……说到古典吉他的劣势,就是它的音量太小,不过这和演奏者的功底、琴的质量关系很大。还有一个劣势是致命的,那就是国内从事古典吉他演奏和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这一时扭转不了。与其说国内古典吉他的地位不高,还不如说从事这项事业的人的素质不高。只有从事这项事业的人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上去了,古典吉他的地位自然也就上去了。
笔者:你说人们不了解古典吉他,跟这件乐器本身无关,除了演奏者的素质,曲目安排也是原因之一。根据你的经验,在演出曲目安排上应该注意些什么?
秦 :首先,演奏者应该搞清楚你在为谁演奏。媚俗固然不可取,但一味地玩高深,一味追求高、大、全更不可取。既不媚俗也不放弃自己的品味,这其实并不难做到。就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的演出市场而言,古典吉他在正规音乐厅演出的机会毕竟太少;我们不妨退而求其次,多搞一些小型沙龙化的音乐会。在城市里适合古典吉他演出的场所很多。
笔者:塔雷加也没有搞过大型的独奏音乐会是吗?
秦 :是的。要是没有塞戈维亚,古典吉他音乐至今可能还不会摆脱沙龙化的命运。
笔者:沙龙化是不是一种倒退呢?
秦 :不管怎么说沙龙化、贵族化是古典吉他这件乐器的特质,就是在音乐厅演出,它的这种特质也不会改变。中国一部分有钱的人不大习惯到音乐厅欣赏音乐,而倒乐意在他们自己的领地举办一些活动。就乐器本身的特点看,古典吉他最适合到这些场所进行演出。我就有这样一些朋友,他们其实有很高的欣赏能力。我的一些作品就是通过一些沙龙化的聚会中传播出去的。真正欣赏、崇拜古典吉他音乐的并不是十几、二十几岁的中学生、大学生,而是三十岁以上的追求精神生活和生活品位的各界层人士。他们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我从来不去大学进行演出,我清楚如今的大学生们在精神层面上离欣赏古典吉他音乐还有一段距离;他们喜欢吉他就是喜欢"吉他"这个词儿,与音乐本身无关。
笔者:能不能具体说一下你是怎样安排演出曲目的?
秦 :我的曲目安排一般分三部分:现代乐曲,古典名曲以及我自己作品。这个框架不变的情况下,我又准备了好几套,每套的侧重点都不一样,并且临时还可以调整。比如,我了解到我的听众中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多时,我会多演奏一些现代乐曲。
笔者:现代乐曲的范围很大,你一般如何选择?
秦 :我多般会选择现代都市情调比较浓的电影主题曲和抒情小品。比如电影《教父》主题曲《爱的主题》,《我们的时光》主题曲《罗米欧与朱丽叶》以及抒情小品《倾诉》之类。
……………………………………….
……………………………………………………………
笔者:在正式的音乐会上你也会这样安排曲目吗?
秦 :那倒不一定。在古典曲目中我会适当增加一些学院派认为有深度、有分量的作品。但我首先考虑的还是一般听众的口味。现代曲目是必不可少的。
笔者:你能预测一下中国古典吉他的前景吗?
秦 :国内吉他界的同仁们只要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一些问题,只要不盲目跟风,踏踏实实做一些工作,我想中国古典吉他的前景还是很美好的。中国古典吉他的根本出路在于:让除却吉他界以外的更多的人了解古典吉他,喜欢吉他音乐,而不是象现在这样在圈内比高低比技术。这就需要从事这项事业的人必须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付诸行动。
笔者系《兰州晚报》记者,一位资深古典吉他爱好者
来源:全球乐器网(http://www.globalmi.com/news/detail.php?no=155207)、
台北吉他之友(http://tgf.club.tw/phpBB2/viewtopic.php?t=1582&view=previous)
兰州新闻网
原文:《古典吉他在国内的出路》
http://www.qfguitar.com/qinfan/qfsj.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