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我国的英语教学现状


 

改善我国的英语教学现状

         为了有效改善我国的英语教学现状,教育部已经出台了新课程标准改革计划。据了解,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今后学生英语能力分为9个等级,小学毕业要求达到2等水平,初中毕业达到5等,高中毕业起码达到7等,高考要求学生达到8等,同时要求掌握3500至4000个词汇。高中毕业时学生的英语水平将相当于现在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四、六级的英语水平。此外,新英语标准还有多种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升学型或就业型英语课程。升学型英语要求学生直接听懂大学外教的讲课,就业型英语要求学生毕业时可达到英语导游、宾馆服务或小学英语教学的水平。
  这个改革能改变中国人的“哑巴英语”吗?虽然业内分析人士不很乐观, 但依然期待着。

而中学英语课文教学的目的绝不只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课文所传达的信息,也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课文所包含的词语、词法、句型和语法等语言知识。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以全新的姿态迈向21实际的战略举措,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教学中待解决的问题。语言教学只有跟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出其功能和生命力。因此,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多探索把课堂作为学生英语实践活动的舞台,把课文内容作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议论、评价、延伸和借鉴等言语实践活动,从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其积极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课文教学中如何将课文内容作为话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使其能创造性地解决课文话题所引出的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是摆在我们外语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而教育学理论中的近体原则”(近体原则可分为时间近体原则、空间近体原则、心理近体原则和活动近体原则。)在中学英语课文教学中的运用,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挥其创造潜能和学以致用开辟了一条新路。从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讲就是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学习、思维、实践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认真学习,真思维,真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开创他们的创新能力。具体来说,可在教学中多举一些有用的例,例如:动物保护问题----milu deer return to china;男女平等问题----the secret is out;关注地球问题----saving the earth;残疾人问题----disability;世界粮食问题----feed the world;垃圾处理问题----dealing with waste 及自然灾害问题----earthquake, fire, hurricane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引出课文以外的话题,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维,为课堂教学创设出一种紧张、活跃、和谐和民主的氛围。

又如,在教学disneyland 这一单元时,教师如果在课堂上抓住时机,向学生展示2lst century(1999.11.3)全版刊登的将于2005年完工的香港迪斯尼乐园彩色模型图,并作必要的介绍,就能达到进一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教师可以作如下介绍:

After eight months of negotiations,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struck a deal on nov.2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us $3.55 billion disneyland. the park will be the third disney theme park outside the us after paris and tokyo and is aimed at tourists from the chinese mainland----which is seen by many western companies as a huge market for the new millennium. it"s to be built over a five-year period on hongkong’s landau island.

近体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缩小教与学之间的差异,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及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心理状况、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缩小教与学之间的时空差距,以及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再如,在进行a farming pioneer 的教学时,学生不禁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此时,教师如能拿出《中华英才》画册,向学生展现一幅朴素农民的彩照,让学生猜一猜他是谁,他有何伟大成就?这一情景一定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经教师提示,学生能够猜出那位农民是被世人称为当代农业之父的袁隆平。然后教师再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why do we call him the father of modern agriculture.

2without his great invention, many people would go hungry, do you think so and why.

3what is he doing now.

通过联系实际回答问题,学生不仅参与了言语实践活动,而且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总之,英语作为外语教学,我们应了解该语言的文化特征。英语既是该语言的文化的载体,又是思维传播的媒体。因此,英语教学的过程和最终目标的是促使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结构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词汇的能力和创造性运用词汇组合成语和语篇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表达思想的能力。--充分体现出外语作为工具学科的重要作用。

http://www.chinavalu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