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红岩碑文创制于何时?河图如何从中原流落到古夜郎国境内?本文做了一些探究。
关键词:红岩碑文;河图;因袭比较;识读
中图分类号:K835 文献标识码:A
“黔中第一奇迹”红岩碑属于现在哪个民族的文字呢?清代贵州独山县布依族学者莫友芝在《吕亭诗抄》中记有“水中竹历参摩研,略明格西辰戊字”的研究结果,而今我们又接着寻出了“武、地、日、甲”等字,与贵州水族民间关于“六一公”(河图化身)创造“水书”的传说吻合。据《安顺府志》记载,当地最早土著民族系仡佬、倮罗,现有布依、苗族居住。水族、仡佬、布依均为古越人后裔,因此,书写格式也与“先时间而后记事”的水书相同,红岩碑文确属古越人临摹的文字无疑。
红岩碑文创制于何时呢?《永宁州志》记载,清代学者张焕文有“自书契肇兴,即留此点墨”的观点,笔者也发现碑文中倒写的“甲”字,在水书和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遗址陶器符号中存在。明代红岩碑的发现者邵元善认为是“图谱”,因红岩碑文与《华阳图志》中所记图形非常相似。我们否定其中假托孔明之说,认为“晒甲山”之“甲”乃“龙马街甲”之“甲”,即河图。根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伏羲氏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和甘肃天水大地湾文化遗址的测定,河图八卦(红岩碑文)距今约8千年左右。
红岩碑文书写于什么年代呢?我们有5个断线的依据,一是碑文中绘有“石耙”,而现在“水书”里已画成了“铁耙”,显然书写者处于新石器时代(西南延续至商周);二是贵州贞丰、关岭、六枝等地和广西左江发现的岩画,与“红岩古迹”的赭色图绘用料相同,专家测定左江岩画系壮族先民骆越在大约2千年前后创作,颜料是动物蛋白质类天然黏合剂。书写工具是“羽毛笔或竹笔”;三是碑文中的“O”字在甘肃马家窑文化遗址、青海乐都柳湾文化遗址、山西侯马东周遗址的陶器符号中均有。柳湾棺木经碳--14测定距今4千年左右,该字在甲骨文中也存在;四是五行学说最早出现于商末周初,打开红岩碑的金钥匙----关岭民谣中已隐含,是为上限。春秋时孔子感叹“河不出图,洛不出书”,专家们也认为河图消失于周末,是为下限;五是根据水族民族“穴居得书”的传说,笔者认为碑文书写于殷商时代,那时越人已大量活动于黔中一带。综上所述,红岩碑文书写年代应是商末周初,与左江岩画测定距今2千年左右吻合。
“河图”如何从中原流落到古夜郎国境内的呢?近年来,中外专家对“南丝路”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古代汉黔通道的认识。著名学者张政琅先生在长江中下游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发现了八卦符号,这使人们对2千年前南北文化就已开始交流的事实深信不疑。
八卦是怎样创制的呢?《周易·系辞》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相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也称“河图八卦”。《竹书纪年》和《宋书·符瑞志》等史籍中就有“河图”,“洛书”是两种最早文字记载。书画史上,人们也认为先秦诸子所说的“河图”、“洛书”是书画同源的依据,而红岩碑文和甲骨文体制间架,就是亦书亦画的实证。
目前所见的红岩碑文钩勒本哪种是最接近真迹的呢?与现存残碑照片对照,清代咸丰四年(1952年)吴振域的勒摹版本最为接近真迹,因其“25”字也与河图“天数”相等,更与“八卦为表,而数为里”的河图特征吻合。贵州民族研究所的专家们也认为“吴氏本是目前所见接近真迹,具有研究价值的较好版本”。
用什么方法考释“红岩碑文”呢?我们在运用西方“系统论”破译的基础上,反对来又采纳“因袭比较法”、“辞例推勘法”、“偏旁分析法” 、“礼俗制度分析法”进行了传统的训诂,翻译出来的内容与彝族中流传的“雷夫孜”占辞非常吻合,同时也证实了“雷夫孜”是“华夏民族古代占筮法保留下来的活化石”的著名推断。周文王正是在此八单卦(河图)基础上演变出了八重卦,形成了“三玄之冠”、“群经之首”的《易经》,因此,历代传说“河图”、“洛书”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这是确凿无疑史实。
“第一行首字是一个倒置的‘牛头’,意思是杀牛祭祀;第二字为‘取得大胜后将一勇士抛至空中庆贺’;第三字为‘胜利者脚踩一人,失败者大人小孩跪在地上乞饶性命’。这卦的意思汇合为‘胜则大胜,败则大败。’
第二行首字为‘酉’,指时辰,古代以滴漏为刻计时,现今留存有石刻莲花漏图,与之相符;第二字为‘战败后割走验完又抛至荒野的首级’;第三字为‘一小孩抚着缺胳膊少腿的尸身哭泣’;第四字为‘戊’字,天干之一。这卦的意思是‘战斗不大顺利。’
第三行首字为‘辰南’并列,指战斗发生的时辰和方位,‘南’字中有一匙,是古代司南(即罗盘)的象形;第二字为‘兵卒双手扶珊瑚钩,兵车最上面装的是尖嘴垂耳猪,中间是老羊和小羊,最底层压着金银财宝。’这卦的意思是‘战必胜,掳获必多。’
第四行首字为‘武’,兵车幡盖的象形,战神轩辕就与车有关;第二字为‘生’,披肩散发的原始女人生子貌;第三字为‘日’,太阳本来就是一个圆圈嘛。这卦的意思为‘战斗有胜利的希望。’
第五行首字为‘西’,是个指事字;第二字为‘牛马羊’并列;第三字为‘地’,大地本来就是方的嘛 ;牛、马、羊在平静的大地之上吃草,一派和平安静的放牧景象。这卦的意思是‘战斗与否,无甚影响。’
第六行首字为‘石耙’,指原始人以石器农具当武器;第二字为‘一勇士腰缠三贯且背负活蹦乱跳的大鱼’;第三字为‘敌人逃跑,一男子右手牵着鸡羊战利品’。这卦的意思是‘战斗无大利。’
第七行首字为‘北’,指方位;第二字为‘剑盾’并列,表示双方格斗;第三字为‘两对两肉搏,一方占优势’;第四字为‘带面具的勇士由龟兵助战,另一方惊恐后退’。这卦的意思为‘战必败,损失大。’
第八行首字为‘东’,指方位;第二、三字皆为倒书‘甲’字,指龙马衔甲(河图),意为和平相处的详瑞时代到来了!这卦的意思为‘战无胜负。’”
参考文献:
1 刘日荣<水书评述>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5年第六期.
2 王正贤《红岩古文字研究》,贵州民族研究,1996年第一期.
3 董洪《红岩碑文的破译》,甘肃社会科学,1995年第六期.
作者简介:
①王会民:武威二中语文教师。
②董洪:甘肃天马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
(原载 2003年6月25日《河西学院学报》增刊第1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