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成为企业的必修课。危机事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危机迎面侵袭而来时,企业如同常人患拉感冒,免疫系统在第一时间被摧毁。对危机事件的掌控过程与发展进城中,我们看到了企业管理团队对公关关系的理解与救援能力,企业核心成员的素质,甚至折射了企业家的为人处事风格。
既然每年都不可避免地出现数不用数的危机事件,既然事件的出现无法预测更无法预防,那么任何祈求灾难不要降临在自己身上的幻想无疑都是不现实的。既然无可选择,既然没法逃避,与其退缩祈福,不如勇而面对,为这样时刻的到来提前做好准备。
在做好这一准备时,我们对2006的企业危机事件回顾,必将带给我们企业行动的警示而不是口头的重视,是危机理念的改变而不是照搬某些传统。
2006十大企业危机事件
第一件 欧典地板 关键词:品牌诚信 关键人物:闫培金
3月15日,中央电视台3.15晚会上,号称源自德国的著名装饰材料品牌——欧典地板,遭遇了它最痛不欲生的一刻,在全国电视观众的注视中,被全国最权威的媒体曝光其不过是一个本土产品,所有它宣传中强调的德国神话纯属子虚乌有,随后被各媒体追杀,掀起的浪潮比之当年巨能钙风波有过之而无不及。
欧典总裁闫培金回应"德国门"产品品牌危机时多有表示::我们有错的确要改。
第二件 富士康 关键词 媒体群体宣判“血汗工厂” 关联人物 郭台铭、翁宝 王佑
因不满有关富士康员工超时加班的报道,台湾首富郭台铭所控制的鸿海旗下子公司,以名誉侵权为由,向《第一财经日报》两名记者提出总额3000万元索赔,并要求法院查封、两记者的个人财产. 一时间,事件本身与事件背后的话题在新闻界和法律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牵动了无数业界的神经。
法院、媒体群雄、当事企业调度资源放手一搏。由于大陆台湾环境的差异,富士康没有取得台北起诉记者时的战绩。
第三件:SK-II化妆品 关键词: 局面失控 关联人物:消费者
SK-II经历了“拒绝承认——拒绝下架——接受退货——在华暂时停售——日本出面解释”的崎岖路程,而宝洁公司在危机爆发初期坚持不撤柜、不召回,而后热线电话无人接听、退货人员玩消失导致了失控局面。
如今,该产品恢复销售。但买单的是消费者,而不是政府。对于消费者,可以替代的产品很多,SK-II能否消除危机这一命题,道路漫漫,任何程度的乐观都是盲目的。
第四件 太平洋集团欠款 关键词:企业家诚信 关键人物:严介和
报载:2006年9月,太平洋建设集团及旗下主要子公司在江苏各地的项目已经基本停止,而因债务问题,更多地方法院也赶往南京调查太平洋建设集团及严介和的资产状况。在很多人看来,严介和来到上海新设苏商集团,多少有些金蝉脱壳的味道。
严后来探讨太平洋建设的危机处理能力时,提到公司与媒体的沟通渠道基本只剩下他自己的一部手机。严本人有表示:败于与媒体的周旋上,败于媒体的吵作。
请注意,无论是诚信问题还是其他严重的品牌危机积累久了,其危害性不亚于产品质量危机。
第五件:毒可乐事件 关键词:照搬西方教科书 关联人物:西塞
虽然事件主体环境在印度,但是印度的媒体环境 权威裁决的迟到、消费者的非理性与中国颇有相似之处。所以极具代表性。
印度报纸在头版头条大幅刊登可口可乐和百事在印度生产的软饮料中杀虫剂含量超标的报道时,2乐管理人员并不着急,他们相信自己能处理这场危机。结果是,政府卫生部门还未对软饮料中杀虫剂含量进行调查,媒体报道一出印度境内便群情激愤在印度北方邦瓦拉纳西,非政府组织人民通讯社9月3日组织了抗议示威。事态向扩大化发展,大部分地区处于停止销售的局面。
西方的管理,无论多么经典多么百试不爽,也不可能照搬到东方世界,毕竟全球化尚未使东西方文化完全趋同,本土有自己的国情。
第六件:河北红心鸭蛋上海多宝鱼事件 关键词:食品安全 关联人物:养殖户
去年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在内的30家企业的88个食品样品,曾先后被检出含有致癌的工业染料苏丹红Ⅰ号。使苏丹红的名字家喻户晓。
国内假冒伪劣产品尤其是医药和食品几乎使每一个中国人心惊肉跳,从毒奶粉、毒酒、毒大米、注水肉、敌敌畏火腿、吊白干腐竹应有尽有,国人如果买到真货,就像占了便宜一样难。
只顾自己腰包肥,不管他人生命危,且看世风随日下,鸭蛋心红人心黑是网友对当今食品安全的忧虑与无奈的真实写照。
第七件:戴尔笔记本电池爆炸 关键词:品牌硬着陆 关联人物:麦大伟
8月15日中午,戴尔中国公布了电池召回计划,称将在中国市场采用全球一致的召回方式,戴尔将一视同仁地对待中国客户。
戴尔在中国市场的增长遭遇困难,其笔记本电池爆炸事件之所以被成为IT行业的热门话题,除了产品配件的质量问题外,最重要的是,同是硬件厂商,品牌没有象IBM那样软着陆 市场连年增长的重要前提还是要赢得最有价值的黄金品牌信誉。
第八件:华为员工过劳死事件 关键词:加班文化 关联人物:胡新宇
2006年5月28日晚,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5岁的胡新宇因病毒性脑炎被诊断死亡。虽然过度劳累与员工死亡未必构成直接的因果关系,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有一个大背景,就是近年来,IT业界与他业界的白领一样,英年早逝的现象非常严重。这里面环境压力的问题,有当事人身体素质的问题。
对中青年健康的担忧与关注使得这一事件一下子提高了关注度,“狼性文化的牺牲品床垫文化的牺牲品“等指责使得中国最优秀的民族IT企业蒙上阴影。由于这一事件引发了很多深层次的讨论,诸如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生活这一层面上“,其影响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
第九件 华润雪花重庆遭遇封杀 关键词 商业贿赂还是地方保护 关联人物: 陈建川等
重庆工商局称:收到群众举报,对华润广安公司驻重庆办事处调查时,发现其与餐饮店签订的专场销售雪花系列啤酒的协议,约定通过付给销售商进店入场费、开瓶费、附赠现金或物品等方式,获得唯一促销权和专场销售权,入场费金额与销售商销量挂钩。
反商业贿赂虽然在全国开演,但一旦工商部门的立场不客观,起点不中立,“俘获”就会出现,相关行为就会遭遇质疑。(俘获是指在规制过程中,某些特殊利益集团(主要是被规制企业)能够通过 “俘获”立法者和规制机构,而使其提供有利于他们自己的管制的行为。对新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的控制和对旧竞争对手的排挤是企业通过俘获规制者可以获取的收益。)
雪花啤酒使用了挑明真相这一着,并抓住俘获的某些特征与重庆工商局进行了强强博弈.
第十件:百度裁员事件 关键词:人力资源风波 关联人物:李彦宏
7月10日下午,百度企业软件事业部分布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员工突然接到辞退通知。百度企业软件事业部的员工被要求4小时内离开百度公司,被裁员工所持的剩余期权被收回。被裁员工大部分认为百度赔偿方案偏低并表示不满,有员工表示将寻求仲裁和法律途径。
于是百度大张旗鼓筹备的在北京召开“百度世界大会”一事,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裁员风波”搞得黯然失色:网上出现了关于百度撤销企业软件事业部引发裁员风波的大量报道以及“百度裁员电话录音。
该公司裁员事件后,当事方试图拉至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层面上“说事”,没有成功,相反获得了惹起了更大的麻烦。
人力资源危机显然属于品牌危机中的一种,属于危机中较轻的一种,同时发生在2006足球世界杯期间,相对于产品质量危机容易处理。但百度的事件管理不当使其受到了较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