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财务“亚健康”的判定和诊疗


家庭财务“亚健康”的判定和诊疗

 

虽然看上去“亚健康”的财务状态并不会对家庭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这些潜在的健康隐患却是一颗颗“定时炸弹”,在家庭财务内外部条件出现改变的情况下,这些“定时炸弹”就可能对财务状况产生不小的冲击。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负债消费”的大潮中,不少家庭的负债比例很高,每个月需要支付的各种还款额——住房按揭、汽车贷款、信用卡透支在每个月总收入的占比远远超过了警戒线。尽管这些家庭的收入并不算低,足付清各种债务,也可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但是由于过度举债,家庭财务这根弦一直处于绷得紧紧的状态。一旦出现意外情况,比如连续出台的房产调控政策、上周末央行又再次提高住房贷款利率,这些财务“亚健康”的家庭无论是资产流动性,还是债务支出都势必受到影响,严重的话,处在健康边缘的家庭财务甚至会产生危机,成大疾。

 

财务“亚健康”的判定:

 

那么,家庭财务“亚健康”的征兆到底有哪些?如何判定家庭财务已经处“亚健康”状态呢?

 

1、觉得花时间评估目前的资产状况很麻烦,或是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几乎不做任何估算。

2、在目前所拥有的资产中,房产占据了很大比例,超过80%

3、每个月的住房按揭还款占到家庭月收入的50%以上。

4、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发生偿还住房贷款延误的次数超过5次。

5、喜欢“分期付款”这种先享受后付款的购物方式,每个月的分期付款还款额超过了月收入的20%

6、把家庭所有成员的各种信用卡的额度加起来,超过了家庭月收入的5倍。

7、家庭没有购买任何偏重保障功能的保险产品。

8、家庭购买的保险保额超过了年收入总和的6倍。

9、全家一个月的总支出占到了总收入的2/3以上。

10、现金、活期储蓄、货币市场基金这些流动性强的资产不足家庭平均月开支的3倍。偏好储蓄,几乎将大部分的资金都用于定期和活期存款。

11、喜欢风险大的投资产品,把大部分的资金集中在股票或是股票型基金上。

 

统计一下与家庭情况相符的选项,如果得到的结果在4项以下,家庭财务健康状况为“轻度亚健康”;4——8项之间,为“中度亚健康”;如果超过了8项,那么财务状况可能已经患上了“重度亚健康”,家庭财务中可能隐患不断。

 

财务“亚健康”不容小觑。

 

或许有的人会对此不以为然——只是小问题而已,看不出会对家庭财务带来多大的影响。的确,“亚健康”的财务状态目前并不会对家庭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这些潜在的健康隐患却是一颗颗“定时炸弹”,在家庭财务内外部条件出现改变的情况下,这些“定时炸弹”却可能对财务状况产生不小的冲击。

 

也许投资者是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却把万贯家财集中在了数套房产上,家庭可以运用的流动资金非常少。一旦遇到疾病、生育、子女教育这样的大宗支出,就会发现在房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不动产解“冻”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容易。同样,资产的不当配置,或过于保守,或过于激进,都会给财富保值增值带来阴影。

 

越来越多的“房奴”、“卡奴”沉浸在先享受后埋单的乐趣中,然而短暂的乐趣之后,却是无尽的还款怪圈。高额的债务在身,再高的收入也只是为银行“打工”。月入万元,却只能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唯一的期望是收入再上一个新台阶。可是假如遭遇职业危机,高额债务拿什么去应对? 

 

“月光”、“年清”……类似美国家庭的零储蓄,在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然而是否考虑过我们的国情和背景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越早积累,才能越容易打造未来的美好生活。当然,反过来说,过于担忧未来的负担,从而影响了合理享受生活,也不是一种可取的理财态度。生活永远是处于“进行时态”的,要知道,只有在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安排之间寻求到一个平衡点,这才是理财的大境界。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从来都不购买保险,因在他们看来,保险就是“砸钱”,有投入无回收不划算。还有些人,虽有保障意识,却不知道安排家庭保障也有主次之别、先后之分,看上去购买的保险不少,花在保险上的支出不菲,然而真正可以发挥保障作用的保险却少之又少,出意外情况时根本就无力去应对。

 

生活中看似小事一桩的按期还款、按期缴费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可是随着征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良好的信用记录能够带来的不只是一份看上去很美的评估报告,更关系到能否顺利地获批贷款,关系到能够拿到哪个等级的贷款利率。从这个意义上说,信用也同样能够创造财富。

 

对症下药摆脱“亚健康”:

 

显然,光了解财务“亚健康”的危险性是不够的,更具有实际意义的一步工作是对症下药,根据症状,有目的地实施诊疗方案,尽早地摆脱财务“亚健康”状态,让财富之路向着积极稳健的方向发展。

 

针对比较高发的一些“亚健康”症,首先要养成经常进行财务状况分析的习惯。每个季度末抽出一些时间来,结合投资市场上的大形势,研究一下目前的各种资产配置情况是不是合理,要不要进行调整。在资产的配置中,既要兼顾资产的流动性,也要考虑到通货膨胀带来的资产缩水,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和整个家庭可以接受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地把资产合理分配在不同风险、不同收益的投资产品中,以切实地保障现实和未来的资金需求。

 

其次,对于那些负债过高的人来说,一是要通过合理的资金规划,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支出; 另一方面,尽可能地把紧绷的“弦”松一松,通过一些具有特色的贷款产品,例如曲线还款、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先积累出一定的应急资金,搭建稳固的财务后防线,以备不时之需。

 

提前消费的意识是一种进步,但是过度的提前消费等于透支自己的未来。在收入与支出的配比上,老套一点也无妨。消费时量入而出,积累时适时而进,无论是传统的“信封”花钱法或是期定额投资的强迫储蓄法都可以解决“无积累”这个难题。

 

在社会保障机制之外,建立一份合理的商业保险保障计划也很重要。但是究竟应该投保什么样的产品,如何确定保障额度的高低,要视不同家庭以及收入状况而定,既要做到充分保障,也要避免过度保障。

 

最后,建立起各种还款好习惯,这也将是人生财富的一部分。